請鎖定屏幕瀏覽

《青年說》第五十六期

劉洋的航天夢,在那一刻扎根發芽

周晶 馮春昉
2024年03月27日13:37 | 來源:人民網

“我們每個人都是靠著一天一天的努力和堅持,一步一步地把自己雕琢成了現在的樣子。”我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在參加人民網《青年說》欄目錄制時說。

“每次任務的結束就是下次任務的起點,每一名航天員都是這樣,從返回地面的那一刻,所有的東西就全部歸零了。”2022年12月4日晚,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劉洋第二次圓滿完成飛天任務。

2012年,劉洋作為中國首位飛天的女航天員出征太空,她的名字頃刻間家喻戶曉。

劉洋與航天結緣始於1997年。那年她以超過錄取分數線31分的成績考入空軍長春飛行學院,也就是現在的空軍航空大學,在那裡,雛鷹振翅飛向藍天。

成為航天員之前,劉洋是一名飛行員。一堂課上,老師提起人類首位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員,感慨地說,“中國是嫦娥的故鄉,太空不能沒有中國女性的身影!”這句話悄悄地在劉洋心裡扎根發芽。

2010年,劉洋光榮地加入中國航天員隊伍。

讓人頭暈惡心的前庭訓練,泰山壓頂般的離心機訓練……30多門基礎理論知識、八大類140多個訓練科目,挑戰生理極限的訓練項目接踵而至。

“我也曾懷疑過自己是否能夠勝任,但時代給了我這樣一個機會,實在不舍得輕易放棄。”面對常人難以想象的各種極限挑戰,劉洋也一度迷茫過,“但你的能力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012年3月,經過2年多的刻苦訓練,劉洋以優異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成功入選神舟九號飛行乘組。同年6月16日,劉洋踏上飛往太空的征程。2022年6月5日,劉洋二叩蒼穹。

在這十年裡,她當選全國婦聯副主席,成為清華大學博士,獲聘“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與此同時,劉洋未忘記自己最根本的職業“底色”——航天員。她將更多時間投入訓練備戰,為再戰太空做准備。

為保障航天員太空行走任務,航天員需要穿著水下訓練服在地面水槽中進行大量訓練,掌握失重狀態下運動的協調性、姿態控制,以及空間運動、空間操作、運送貨物和維修作業等活動的方法與技巧。“要在深度10米的水下克服水的阻力,每天進行4—8小時的操作訓練,結束上岸已經是大汗淋漓,身體透支,一測體重,往往會輕2到3斤的重量,吃飯拿筷子的手都在抖。”劉洋說。

2022年9月1日,劉洋從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實施艙外活動,當她完成所有既定任務,返回出艙口時,看著艙外一輪紅日噴薄而出、萬裡山河壯美時,情不自禁地感嘆:“中國空間站永遠值得期待!”

談及兩次飛天任務的感受,劉洋說,“這十年恰好是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的第二步和第三步。從‘神九’到‘神十四’,從‘一室一廳’的天宮一號太空實驗室到‘三室一廳’的中國空間站,是跨越式發展的十年,充滿驕傲和自豪。”

神舟十四號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隨著夢天實驗艙的入列,中國空間站三艙兩船的構型基本完成,中國人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建造了“太空家園”。

“中國空間站不僅是中國人的太空家園,也是全世界喜歡和平探索宇宙的人們共同的‘太空家園’,這是中國的底氣,中國的胸懷。”劉洋說。

往期回顧

《青年說》第一期:世界滑雪冠軍郭丹丹:“我仿佛找到了第二個使命”

《青年說》第二期:五年前失之交臂的金牌,我一定要奪回來!

《青年說》第三期:楊倩,追求一種極致的平靜

《青年說》第四期:他們都叫我“萌萌的女漢子”

《青年說》第五期:“虎年吉祥物”來了!三星堆發掘現場負責人拆“盲盒”

《青年說》第六期:描繪一幅名叫“中國文化”的美麗圖畫

《青年說》第七期:從高亭宇到閆文港 歷史性突破背后有“風”相助

《青年說》第八期:走過22個省市區,她看到了中國青年的模樣……

《青年說》第九期:穿山甲野保人 渴望更多同行者

《青年說》第十期:紀洲麗:我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做講解

《青年說》第十一期:在港珠澳大橋,他從博士司機變成副總工

《青年說》第十二期:9年,他緣何當上非洲酋長

《青年說》第十三期:什麼樣的故事能夠跨洋“出圈”

《青年說》第十四期:他,不斷探索安保行業“天花板”

《青年說》第十五期:20年,她的青春與中國航天“完美對接”

《青年說》第十六期:這位80后研發的中國“芯”,被稱為“開創性進展”

《青年說》第十七期:船舶“裁縫”巧手織起海洋強國夢

《青年說》第十八期:“沒有什麼比盡我所能去挽救生命更有價值”

《青年說》第十九期:90后“新農人”王伶俐返鄉創業記

《青年說》第二十期:他會觀雲測雨,而且用上了大數據

《青年說》第二十一期:科技強農︱大黃魚“搬家”深遠海,身價翻了好幾倍

《青年說》第二十二期:趙雪東:想起援藏,眼睛總會濕潤

《青年說》第二十三期:科技強農︱“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

《青年說》第二十四期:在著陸場為航天員撐起“保護傘”

《青年說》第二十五期:“手可摘星辰”在他手裡化為現實

《青年說》第二十六期:搞攝影做文創 90后鄉村教師把“城市教育”帶進大山

《青年說》第二十七期:13年,他一直在為做強“中國芯”尋找“好”種子

《青年說》第二十八期:黨的二十大代表丁寧:做更多的事,凝聚更大力量

《青年說》第二十九期:再現歷史華彩,他重建“失傳”印染工藝

《青年說》第三十期:愛找問題想辦法,“最帥交警”用雙腳丈量街道

《青年說》第三十一期:“立即返崗”刷屏后……

《青年說》第三十二期:“勤能補拙”有沒有科學依據?她的團隊証實了

《青年說》第三十三期:“堅持到底,不需要輪換!”

《青年說》第三十四期:奪金后,他把目標瞄准了全世界玩家

《青年說》第三十五期:致敬人民警察丨23厘米!這道疤痕是一枚特殊勛章

《青年說》第三十六期:“我在現場聽冬奧是另外一種幸福”

《青年說》第三十七期:她的“航空夢想”讓戰機擁有更多可能性

《青年說》第三十八期:育警鑄劍,她把論文寫在祖國邊防

《青年說》第三十九期:12年,他寫滿84本迎客鬆監測日記

《青年說》第四十期:辦理稅收業務時,她在心裡按下“秒表”

《青年說》第四十一期:“紅色文物不應該躺在庫房裡”

《青年說》第四十二期:“維修零差錯”,看他如何成為飛機安全“心內科”專家

《青年說》第四十三期:聊起這些,“闖隊”一下打開話匣子

《青年說》第四十四期:他“穿越”時空將古籍重新喚醒

《青年說》第四十五期:用生命標注一個又一個地理坐標

《青年說》第四十六期:我給衛星戴上“偏振立體眼鏡”

《青年說》第四十七期:他的第二故鄉在南極

《青年說》第四十八期:90后博士在田間地頭“自找苦吃”

《青年說》第四十九期:95后非遺傳承人讓古老面塑潮出圈

《青年說》第五十期:這個研究火箭的青年工程師,挑戰了傳統

《青年說》第五十一期:95后的她在國際維和戰場上掃雷

《青年說》第五十二期:“我對群眾有多好,群眾對咱就有多親”

《青年說》第五十三期:王亞超:守護首都水源安全

《青年說》第五十四期:更新200多版 最終全票通過

《青年說》第五十五期:張林峰:用最純粹的好奇心 探索AI的無人之境

(責編:馮春昉、趙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