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抗抗、曹可凡谈“实体书店的生存与发展”【2】--强国社区--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社区>>人民访谈>>访谈回放

张抗抗、曹可凡谈“实体书店的生存与发展”【2】

2013年03月07日19:44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做客强国论坛

   电子阅读必不可少,书店氛围更佳

  [主持人]:想问一下张老师,您如何看待电子阅读这样大趋势。您是作家,写了很多书,作家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您刚才也谈到了电子阅读,这个太明显了,平板电脑、手机也可以阅读,大家都不去实体书店买了,作家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张抗抗]:我们进入电子时代,电子阅读是必不可免的,而是一个大势所趋,随着我们教育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使用电脑,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个人电脑,这种时代我觉得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这就会有利于更好地传播这些知识和文化。很多人可以受益,他方便,他在旅途上带着手机就可以看,现在很多民工就在手机上看小说,然后用ipad,或者别的方式都很好。我觉得这个一点也不是个问题。但是电子读物分两块,一块是从原创的作品,就是纸质文学当中转过来的,就是从纸质正式的出版物然后再把它变成电子读物,数据化,变成电子书,然后经过作家的授权,比如我授权给移动,授权给什么网站,比如新浪网,是这样一个过程,有多种形式。还有一种网上的阅读,手机阅读,是读那些直接在网络上发表作品的网络小说,网络文学现在也很普遍了。

  [曹可凡]:甄嬛传也是网络小说。

  [张抗抗]:实际上,很多年以前,我对网络文学一直采取支持的态度,这些新生事物有利于调动我们全民的参与,有利于更广泛地传播文化,让更多的人都能来写作,而且这个写作,我觉得有一个好的,就是更多的人有更大的自由空间。所以,你不能说网络文学一开始认为它是没有达到好象正式出版的纸质书的水准,就认为它是不屑一顾的。所以,我们今天强调书店的时候,我就去贬低网络,因为十多年来,我对网络文学一直是很支持的,我希望它给我们国民提供一条新的,开一个窗口,多一条路。是这样的情况。

  [曹可凡]:而且有意思的是什么呢?我认识一些网络的写手,他们的网络小说在网上也受到很多网民的欢迎,但是他们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能够出版,他们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这个小说能够变成纸质书。你就看到人的潜意识当中,对于纸质书来说,这是他心中的一块圣地,就像很多人开书店一样,并不是为了赚钱,因为书店是一个微利行业,它的利润最高也就是3%,一般也就是在1%到1.5%,甚至倒挂,他为什么这么做呢?他心中有一种理想,有一种希望,我觉得这是人最可贵的东西,当一个人的精神被覆灭的时候,那才是最可怕的。

  [主持人]:书店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买书可以,它就是一种文化上的享受,我里面感受一下它的氛围都是非常不一样的。

  [张抗抗]:我们现代人有一个问题,我们越来越被这种机械性的、电子的看不见的,感觉不到温度的,感觉不大情感的,那些事物所代替。将来它都消逝了以后我们觉得很珍贵,我们只是希望在它没有消失的时候能够挽留它,留住我们很真实的生活,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曹可凡]:就像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现在越来越少了,你说那些破房子留在干吗呢?当它从你的记忆当中消失的时候,你不觉得很可怕吗?历史上记忆当中的东西都全没有了,各个城市都是一样的,我觉得这个就没有意思了。再说现代书店和过去书店,它所承担的功能不一样,过去就是买书,但是今天它可以变成一个文化休闲的场所,它和图书馆、博物馆是一样的,而且人们在这个地方,可以接受一种文化艺术的熏陶,教育者的熏陶。张老师刚才说儿童书店,有一家儿童书店卖绘本,我带我儿子去上海滩的那家也看过,它一楼是卖儿童书,二楼办一些小孩的文化艺术活动,我觉得它这个业态和过去不一样了,像成品可以卖一些它的文化创意的产品,所以变成了一个现代文创的孵化器,或者是一个橱窗,你在这里喝一杯咖啡,吃一份三明治这样的简餐,互相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情感的沟通。它所承载的这些东西,和过去传统的新华书店,我就去买本书是不一样的。

书店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主持人]:其实实体书店更加代表了,它其实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当中的一分子。您刚才也谈到成品书店,为什么台湾的成品书店这么火呢?我们内地可以和台湾之间如何借鉴?它是不是有什么窍门在里面,在经营上,我觉得企业经营也挺重要的。

  [曹可凡]:成品书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老板要求这个书店不要赚钱,他对这个书店从成立到现在只有一年的报表是盈利的,它不希望这个书店盈利。因为当你希望一个书店做很大盈利的时候,它的文化的内涵就会被无尽地削弱。所以它有几种途径。第一,它有多种经营,就是说,成品除了做书这块是亏的,它有多种经营,比如它做百货店。

  [主持人]:有些书店有一些附属产品,比如生产自己的小本子。

  [曹可凡]:那是创意产品。第三,它有一小部分,它可以是有一点点餐饮的部分,很简餐,没有大油大物的,就是简餐。所有的这些东西,支撑它来做这个书店。它希望书店这块东西都是非常纯粹的,强调它的文化内涵。它的书的选择,它的摆放,它里面的设计,都是让人非常舒服,它是一种非常非常人性化的东西,所以,它要求这个书店不要挣钱。我的盈利要靠堤内损失、堤外来补,这块东西保持它的纯粹性,这是成品成功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它认为这是台北的一张非常重要的文化名片,就像莎士比亚书店是巴黎一个文化的象征,它的意义不比卢浮宫、不比埃菲尔铁塔差。

  [曹可凡]:我的很多朋友去台北,就要去成品书店看看,其实他不买书,就是台北的象征,就是一张明信片。

  [曹可凡]:对,你说你到台北去,人家问你,成品去过吗?我说没去过。你台北没去过,它变成那样了。所以,你知道这个感觉是不一样的。

  [张抗抗]:我听的故事,也可能不一定准确。就是这个成品的老板说原来就是开书店的,最早他是开书店的,开书店肯定不会赚很多钱,最后这个书店也就倒闭了,倒闭了以后他转向百货业,转向百货业以后,百货相对比较容易做,他暂时把书店放下了,但是他心里有一个梦想,他还有一个不会放弃的东西。他把百货业做得非常成功以后,他再回过头来,在它的百货业里面把这个成品书店嵌进去了。百货自己有楼,它的百货整个是一栋楼,书店占一层,它可以做到这样。我觉得他心目中最重要的还是这块书店。当他赚了钱以后回过头来养这个书店,这是在一个私营模式下面是可以这样做的。我们大陆还没有办法完全移植它的模式。我不希望我们将来书店完全都倒闭。

  [曹可凡]:成品的业态比较丰富,它的面积也比较大。还有一种就是可以走另外的路子。比如我们上海,在资助扶持书店的过程当中,我们强调这么几类书店,第一个特点叫中小微,我不需要你太大,第二个叫专精特,就是你要有特点。我举个例子,在上海有一家很小的书店,在汾阳路音乐学院附近,它是一对老夫妇开的店,这两位老人都是音乐学院退休的教师,他卖什么呢?唯一全国这么一家书店专卖进口原版的乐谱,这个房子是他们自己家的,老太太是董事长,原来他们的房子租给一家咖啡店,作为一个咖啡馆,也赚得不错。但是老太太和老先生商量说,咱们一辈子做音乐,那么多的孩子考级学音乐,没有好的乐谱,我们心里有点不落忍,我们就不用赚这么多,把这个余生,还是用来要对音乐、对艺术教育做出贡献,然后他们就专门做了这样的店,我觉得,听了挺感动,很有特色。虽然它不如成品那么有名,那么小的一点,但是,你想它的走的方向,我觉得特别有意思。还有很多像上海路敏书店,在复旦大学里面,多少复旦人心中也是一块圣地,他们把这个书店和他们的校园放在同等的位置,任何一个复旦毕业的许多可能都去过这家书店,我们提议鼓励在哪个区域开店,商区书店、社区书店、学区书店。

  [主持人]:要么就是有自己文化特色的,在音乐学院附近开就卖音乐教材,有自己特色的。

  [张抗抗]:所以书店可以有很多种类的,可以和网络售书形成互补的关系。网络书店就是一个卖书的,非常直截了当的,目的性很明确,可是书店可以举行小型的作者和读者的交流会,比如好朋友在那聊天,还有很多功能。

  [曹可凡]:我曾经也尝试过在上海一家书店,书店像书吧一样,也可以卖书,也可以喝喝茶,装饰的风格也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老上海的味道,我们在这里做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做过唐诗宋词的吟诵,让老先生拍曲,还做过30、40年代的老歌的演唱,很简单,只要有一个人唱,有一个钢琴就可以了。大家通过音乐,通过古诗文,对传统的文化,对海派文化有一个了解,我觉得这种是文化艺术教育的活动。现在书店这些事都可以做。但是传统的新华书店,你跑过去就无法做。传统新华书店的格局是需要被改变的。我们现在也看到这种改变。

  [曹可凡]:他们也在改变。所以,去年到今年,上海又诞生了两家比较大的书店,比如新华书店的淮海店,静安寺那有一个艺术书店,它的书店与过去传统的比较呆板的新华书店的模式也不一样,他们也在调整自己的经营思维。我们提的提案或者我们讲的议案,或者意见,都是说的是外界的输血的机制,但是书店本身要具有造血的功能,所谓习总书记讲的打铁还要自身硬。所以你没有一个新的模式、新的想法,那这个书店也不会存活。 

(责任编辑:彭心韫、房爽)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