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郑功成做客强国论坛
扩内需:消费需求是基础,投资需求是关键
[网友小箩卜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请问嘉宾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哪里?如果扩大内需?
【郑功成】:我完全赞成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事实上它还不仅仅攸关经济发展,而且攸关民生改善与社会进步。扩大内需的难点还是在要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要解决人民生活的后顾之忧。有收入才有消费的能力,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把消费欲望转化为实际消费。所以,要扩大内需的重点还是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通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让人们能有更多的收入,把国民财富分配的格局更多地倾向劳动者,倾向城乡居民。这应该是一项很紧迫的任务,当然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我们已经获得了历史性的进展,城乡居民都不同程度地从社会保障制度中获得实惠,但还不能真正给全体人民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因为制度本身所存在的碎片化、不公平、水平低、运行机制有缺陷等还影响到这一制度发挥它的全部正向功能。因此,前几年我一直是在呼吁加快健全社保体系的步伐和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现在我认为,优化制度安排,可能显得更加重要。
【贺铿】:扩大内需,无疑问是经济发展长期的战略。因为我们发展经济归根到底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百姓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内需无非是居民的消费需求是主要的,总理今年说消费需求是基础,投资需求是关键,内需就包括这两方面。投资的需求是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而增长,不能单独地说我投资,增长得快,GDP就增长得快,过去我们就是这样一个思想,这样就不知道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什么。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基础的居民的消费增长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想尽各种办法,促进居民的消费。首先是在收入分配上,其次是在消费的环境上、商业的流通上,都要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有利于居民消费、扩大消费,这是内需。所以,这是扩大内需的基础。
今年财政增加了4000亿的赤字是合理的
[网友小小教书匠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3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 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请问嘉宾增加这些预算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贺铿】:关于今年的预算安排,财政赤字比去年扩大了,大家可能也知道我在微博上发过一些我的观点,我希望是实施平衡的财政,也就是说,要量入为出,这是我一贯的观点或者是我的主张。但是今年财政赤字比去年有增加,也有它的客观的一些情况。今年总理在报告当中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我觉得主要是我们的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从去年开始就下降,不像前几年一样,增长得那么快,今年增长的情况也不会太好,但是我们的财政支出几乎是刚性的,许多东西已经在办,你不能停下来,一些建设项目上去了,你不能停下来,尤其是我们关于百姓的一些保障问题,比如说社保、医保,这些支出也是不能减的。所以,支出是相对刚性的,收入有增长比较缓慢,为了使得各个方面能够全面发展,今年财政增加了4000亿的赤字,我觉得也是合理的。
[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报告中的哪些数字比较吸引你的注意,是GDP的9.3%,还是CPI的3.5%,还是PM2.5的13%,还是教育方面?今年也是困难的一年吗,怎么看定个7.5%?
【郑功成】:这位网友应该是老朋友了,提的问题很有意思。我不仅关注GDP,也同样在关注CPI和PM2.5,还关注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以及劳动报酬的占比、最低工资,以及各项社会保障的水平。所有这些,其实都和民生紧密相关,也反映了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成本。今年虽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也有很多的有利因素。比如,基础设施已经大为改善,我们还有较高的储蓄率,资本是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也是充足的,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巩固,制造业已经积累了较大的产能,尤其是民生改善的本身也可以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力。所以,应该说7.5%的GDP增长目标我认为是应该能够实现的。当然,在保证这一增长目标的同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到经济结构的优化,应该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是要更多地注重增长的质量与发展的质量。
【贺铿】:这些数字,因为我见得太多,已经对我不是很敏感了。我重点要说的是7.5%的增长。今年把我们增长的目标定在7.5%,总理在报告当中作了很好的阐述。一个方面说明我们尽管今年有困难,但是我们有这么多年的发展积累下来的一些成绩、一些好的东西、一些力量,我们有信心继续增长。第二,我们现在经济有下行的压力,阻碍发展,我们内需不足,这是一个主要矛盾。要解决内需的问题,关键是要提高老百姓的收入,而且是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这个不是一下就能够做得很好的。所以,我们也不能过分地去追求发展速度,应该在收入分配方面,在改善最底层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方面要做更多的工作。因为我们宁愿把速度不要定得太高,让多数的百姓在生活上有更大的改善。
另外,这些数字里面,网友还提到了PM2.5的问题,过去我们不大重视这个指标。而这个指标,PM2.5,就是微粒、一些粉尘,但是可以直接进入人的肺部的,它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钟南山院士讲了,比非典的危害可能更大。所以,我们过去不重视这个问题,现在把这个指标提出来,而且要加以解决。解决这个问题,恐怕也要时间。当然,有的说要20年甚至更长时间,因为伦敦解决这个问题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上一次也有专家谈,我们应该是会得到较快地解决。因为现在技术已经有,有些东西解决起来就会快一些。但是也不会太快,因为它形成PM2.5很高,原因很多,有建筑的污染,有汽车尾气的污染,有许许多多的一些污染,这些要解决,技术上做得到,可能一下子经济上还做不到。所以,虽然不需要十年、二十年,可能七年八年还是要的。但是,如果不重视,那就更难了,只要重视了,这个问题就可以慢慢的好解决。
保护环境和加快发展两者之间不应矛盾
[网友孙亚非]:嘉宾,环境污染与加快发展如何“并行不悖”?
【贺铿】:保护环境和加快发展,这两者之间在我认为它不应该是矛盾的。我们过去的发展很快,但是环境破坏得也很快,原因就是我们怎么发展,这个问题没有端正。我们只是为了追求GDP,就用高度耗费资源的办法去发展,就不讲究发展的质量。所以,二者要是一致的话,就要注意发展的质量。而且发展的方式也要转变,真是举全国之力来创新发展。而不是简单地破坏环境这种发展方式。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许多场合讲过,首先是各级领导人要转变执政的理念。我记得曾经在这儿谈过,后来在人民日报上有一个小文章登过,各级领导的执政理念是真正为民生而执政,还是为政绩而执政,这是根本。只要你每做一件事都想到对你的民生、对你的子民有没有利,我想这个问题就会好得多。现在我不计成果、不计成本,只要把GDP推上去,我们就能发展,所以环境越搞就越糟糕。所以发展理念,怎样发展,发展方式都要转变。
[网友前人栽树后人呵护树]:嘉宾们,你们是如何理解反腐越反越腐、调控房价越调越高、货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食品安全越来越低等等现象?
【贺铿】:越反越腐,似乎也不是那样。应该说这几年反腐败还是取得了很明显的成绩。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也确实看起来越来越严重,实际上我们反腐的力度越来越大,如果你不反的话,也看不到这些。所以,越反越腐,倒不一定是这样的。
房价越调越高,我觉得也不完全这样。效果不很明显,倒是很实在。当然,如果没有这几年的调控,让一些人把房地产的泡沫越吹越大,投机性越来越强,今天的房价是个啥样子还不好说,所以也不是越调越高。只能说用这种行政的办法来调控房地产,效果不十分明显。因为你主要是限购限贷,这个办法作用不是那么十分明显,要改进、改善我们的调控方法,多用经济的手段。
货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这个问题,与货币政策有关系。我也在许多场合谈了我的看法。人民币单边升值,肯定对我们是不好的。所以,应该尽可能稳定人民币的汇率,维持外贸的公平性,使我们的外汇储备能够保值。所以,我不赞成人民币单边升值。对内贬值,应该说这些年我们主要指的是通货膨胀,钱毛了,所以在这方面要控制物价,这是必要的。今年我们把通货膨胀控制在3.5%,我希望能够更低一点。让我们的钱能值钱。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的存款利率应该进一步推动它市场化,利息率的市场化,它就有利于维持一个合理的利率水平,不至于使我们老百姓的那一点存款放在银行里面缩水。如果解决放在银行里面不缩水,物价水平又能稳定,那么我们的货币就不会出现对内贬值这么一个比较不好的倾向。
食品安全问题现在确实很突出,出现这个情况原因比较复杂。首要的原因,当然是政府监管不力,我们过去的食品安全的监管问题分散在多个部门,好象我记得是十几个部门,多龙治水,所以食品安全的监管不力,食品监管在制度上、在政府上怎么重视上要下大力气,这是原因之一。食品不安全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商业道德下降,我们许多生产食品的企业家、商家不顾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只顾他的东西怎么能赚钱,加一些有害的添加剂,甚至把一些有毒的东西都也掺在食品里头,像三聚氰胺等等,这都是说明商家道德下降。我们的商家应该是有诚信的,应该对百姓的生命安全负责。第三,就是我们的工业污染。食品安全问题,有的时候不是食品本身产生的,而是我们工业污染严重,重金属等等,进入到水,进入到土地,生产出来的食品、粮食等等就对人体有害,所以第三个方面就是要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改善我们的环境,生产不能在污染的环境中。所以,从政府、从商家、从工业生产方面来加强,食品就会慢慢的安全起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