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贺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虎振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
黄董:重视就业率更看重工作满意度
[主持人]:黄董,你们现在是七大教育体系,而且一百多个文理专业在学生当中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我们知道你们也是现在排名在全国民办高校排行是第一名,应该说这样的成绩非常令同学们看到之后都非常想去看一看,这样的学校究竟是怎样教学生的。我们也想知道,你们学院的成功跟时代有没有相关联的地方?
[黄藤]:刚才陈里厅长说的一个问题正是我们所做的。我们国家教育这么多年,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成就是巨大的,我们是必须看到的,现在孩子要上学的难度已经大大地减低了。我们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30%左右。概念是什么呢?100个18-20岁的青年,30个已经在大学里面,应该说15%以上就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我们达到30%多,将来还会到50%,还会到60%,会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没问题,但是很大的问题就是教育结构问题,我们过去由于财力、人力比较有限,我们只能培养精英,也就是说,凡是进了大学,都是国家的栋梁,我们不是国家干部就是科学院的科学家,就是管理工作者,就是科技工作者,我们是不培养劳动者的。后来,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的时代,或者说现在的时代,要求完全变了,老百姓、社会要求大学成为一个技能的、社会的、职业的,或者说更加务实的是工作前的一个培训,这也是成为大学的职能之一。我们用行话讲,在本科阶段,我们就叫应用型的人才,在大专以下我们把它叫职业教育的人才,在高中分成两半,一半是职业学校,像他们的中专,一半是普通高中,就是将来要上大学的,当然他上的大学层次都有,有一流的大学,像清华、北大、哈佛、耶鲁,也有二类的二本,有三本,然后有大专,然后有其他,整个构成了教育序列。
外事学院的定位是什么?我们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也就是说,我们招的这些学生,也有一部分去读博士、读硕士,这个量还是相当大的,每年有好几百,但是对我们好几万人的学校来讲,绝大部分,我们还是面向一线,面向工作,面向就业,面向应用人才的培养,在这个层面上,应该说,从办学到今天,市场的需求迫使我们来设置新的专业,新的专业吸引更多的学生,更多的学生迫使我们扩大学校的规模,就是这么一条链。现在外事学院最大的特点就是就业比较好,而且创业的学生相当之多。现在我们有两千多人是自己创业,自己当老板。
我们有创业基金。我们在全国创立了第一个体制内的创业学院,也就是大学里面办创业学院的二级院,我们是第一个。我们有普世性的创业课程,进了外事学院全部培养,然后有重点的培养对象,有创业基金帮他创业,创业以后还对他进行硕士课程的教学以及导师的辅道,一直辅导他上市。
应该说,如果说拿我们定向的创业的学生,创业的成功率90%以上吧,应该可以说。基本上我们扶持的大部分都成功了,区别只在于有的企业办得非常大,有几亿的盘子,几千万的收入,有的办得比较小,可能一年就挣那么几万块钱,他自己雇那么两三个人,差别只在这个。大部分可能就是一二百万、四五百万的企业居多。
另外一个就是国际交流。因为我们叫外事学院。所以我提倡学生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从内地到沿海,从国内到国外。所以我们打开这样一个通道,我们也是西安地区包括公办高校在内唯一一个能用外语向国外大学学生授学位课程的学校,留学生的互换非常之多,不光是英语国家,韩国、日本、德国、法国,我们都有。
我们签约的学校大概上百所,你去以后,在外事学院的课程他们全部认学分,他们的我们也认,你在那边拿到本科学历的时候,把课程开回来,只要你是正常入学我们也发你本科的学位,所以学分互认,大学之间。所以我们提倡校无大小、教无高下、学无长幼、育无国界,因为大学世界是相通的。由于在文化产业、在创业教育、在应用能力培养,这些都使得学生的出路和就业非常好,不会说一边没有。我们有一年,媒体采访完了以后,有个机构就统计我们的就业率几乎是100%,中国人一提100%,真的吗?肯定是假的吧,可以反过来讲,很难找到我们的毕业生是没有工作的,当然你说今天毕业,明天就上岗,我不敢说,半年以后,也就是说你找不到外事学院的学生,还是一种待业状态。当然你说我就给你找一个,那也有可能,就是一种特例总是有的,我也不能讲得那么满,但是应该说,绝大部分的孩子都走上了自己比较想要的岗位。
我们现在的考核都不是说有没有工作,我们要看他工作的质量是什么,薪水是什么,是不是他自己理想的,不一定是他学的那个专业,有些孩子上专业的时候不喜欢,是不是他喜欢的工作,是不是高出了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我们用这些指标再来衡量我们的就业的标准,但是现在还是非常好的。所以,现在民办大学,刚才你说了,你排第几,很多人在排,我们从来不主张也不提倡,也不太顾忌,我觉得你的努力就是把你的事情做到你努力的最好程度,这就可以了。至于大家认为我是第几,那没关系。我们校长说,我要排到世界一百,这个雄心我还是很敬佩的,但是我们这些人书念多了,不敢想,书念少一点就敢想这个事情。往往创新是有胆量的问题在里面。但是,我们努力地做一个优秀的大学,做一个学生愿意来的大学,我们面向的是市场,做一个学生毕业就有好的工作、好的前途的大学,而且我们同时为那些愿意在精英教育,愿意在科研院所,愿意在更高的水平上去努力的学生门打开一条通道。我们有上牛津剑桥的,有去美国,还有一个同学在哈佛的,这些学生都有,国内一流大学的我们学生就更普遍了,我们也输送这样的人。所以,我们多元文化、多元集纳成为我们学校的校风和校训,也就是我们涵盖的教育尽可能方方面面,目前在我们的学校里除了军事学科我们没有开设以外,其他都涵盖。而且在很多的更广的领域,我们的理念就是让每个孩子都在这里得到他个性的最好的最充分的发挥。我们培养了很多音乐工作者,各种比赛第一名现在成为专职的歌手,还有体育大赛的第一名成为国家级的运动员,也是从我们那里走出来,其实我们并没有这些专业,但是我们同样出了很多的人才。我们今年也在艺术方面很重视,专门开设了影视学院,开设了艺术学院,这个不仅仅是培养几个专业人才,希望这样的影响能够影响到我们其他的学生,正像他说的,我们得教会孩子怎么样能成为一个社会的人,怎么样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然后你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这样外事学院就在它自己的目标上为着这个民族和人才的培养作出它自己的贡献。排到第几没有关系,还是希望大家去,希望大家看一看。我们很欢迎。
周虎振:学校应走向综合 学生应走向专精
[主持人]:谢谢黄董,其实我们提倡这种一边奉献,同时也在收获的过程。刚刚其实黄董在说周董是敢想,但是也敢做。所以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包括成功。我们看到周董,大家都知道在去年,您的贺阳教育公司非常快速发展的一年,也走上了一个国际化的道路。而且您还被评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人物,我相信如果说教育结构当中最底层的一层教育、基础教育就是您现在所从事的职业技术教育,很多人愿意去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因为我们去了之后,很快毕业以后就有一份技能,这个技能可能是人的生活之根本。我们也想在最后请您给我们讲一讲职业教育的民办教育国际合作办学的一些心得,包括您觉得职业教育目前的一些发展前景。
[周虎振]:第一,刚才主持人说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因为我这个贺阳公司是分两大块,两个本科、一个中职、一个中专,还有一个驾校。但是作为高等教育,黄校长说的我就不再提了。在国际合作领域上,我们认为,和国际合作,不能照搬,他们国外联合办学有国外的优点,他们的优点我们拿过来,我们也要拿出我们的优点。我在我们教职工代表大会上就说,我们不要老学别人,我们让别人学学我们,这是我一个观点。
作为职业教育,我就说,学而用之,我觉得中国现在国家也特别重视职业教育,但是,我认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比如说每个学生都给多少钱。今年又有消息,中专要免费。我认为是不是再改一下,这个职业教育能不能国家把这个钱给到设备上面,或者给到学生身上。现在有好多职业教育不伦不类,中国的职业教育它没有考核,就像我一开始说的,职业教育有好多是技术人出身,技术人出身的思想还没有解放,他把这个思想,师傅带徒弟的理念,有好多技术到最关键的时候,它留一手。实际上我也给很多医疗界的朋友和教育圈的人士,医疗实际上没有国界,只要你研究出来都应该公布,但是我们作为职业教育来说,现在有好多都留一手。所以,在我们那儿,为什么好?只要这节课包括这种技术,实际上职业教育就是技术教育,技术教育的根在于它的观念,我原来是厨师出身。我举个例子,做糖醋活鱼,整个过程都教会了你,但是关键在鱼的嗓子眼那堵一个东西,他不教你,你做去吧,你整个按他的流程做,你做不好,这个鱼上到桌上不动嘴,鱼肉能吃,但是按说到了桌子上鱼嘴应该还能动,这是厨师界的一个绝招。所以,职业教育都是技术教育,我觉得,像这个技术,我觉得不应该保守,实际上我在20年前就因为我的思想开放,思想决定命运,也许我的思想开放,当时我记得1996年,我短期技能培训,一年达到一万五千人,就是说培训班,在全国也是老大吧。比如有好多人说拔丝冰棍,我看《闯关东》上面也有这个,实际上他做的那个根本就不是那个套路,他演的就不真实,他那么做叫做穿帮,如果要让我指点,绝对不是这样。但是这个故事是有。比如说按我学的,我学校毕业的,中专两年以上的,就能做到拔丝冰棍。
所以有好多,作为国家来说,我觉得现在中专是好就业,不好招生。现在我觉得国家应该调整政策,大家蜂拥而上的是学本科,但是本科好招生,不好就业。就像黄老师说,现在国办学校,有好多学校,就是在应付,我认为,现在中国的教育,处在中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的工业改革的年代。现在也在改革,实际上我们都走在社会的最前沿,但是,有的步子太大了,教育部说你离开这个框框,它的教学规律,你只要突破了,你考核不合格,执照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在教育部规定的课时以外,只能追加课时,不能删改。所以办学者的权利需要放开。第二,办教育不应该像产品一样批量生产,刚才李厅长也说了,你不能说所有的孩子都按科学家去教育,我老是举这么一个例子,比如说现在有电脑、有鼠标、有椅子,但是人也是一样,有干这个的干那个,五行八作,各行各业都应该是综合发展,不应该个人综合发展,但学校是可以有综合学校,避免单线发展。比如说在日本,你学汽车的,你再改行很难,但是在中国,上完了大学,干什么都行,干本专业也不精。我现在呼吁的是,干一行,比如我原来学厨师,我一直到1998年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拿一个世界金奖,我就纵向发展。最后我办教育,现在我就什么都不干,我一心研究教育,就是说有好多老说内行外行,内行人老是不研究它也变成外行,外行人什么都不干,现在我睡不着觉了就想,教育到底怎么进入世界百强,到底怎样才能适应学生的心理,适应社会的需求,到底怎样为社会做贡献,我睡不着觉了,我最大的优点就是执着,老是攻这一项。所以我认为,甭管职业教育和本科以下的教育,就是说,应该是专,不应该是54门课样样精通,样样稀松。比如说我们火箭上天,它也需要电焊工。我觉得现在的学校都是栽培的就让大家故意可以跳槽。比如说学新闻的,毕业了,不能马上就当记者,学法律的,毕业了连书记员都当不了,别说法官。所以我认为,术业有专攻,要恢复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教育,再延伸一点点,再加强一点点,再突破一点点。就是说你学哪一行,只要选择了这一行,我就做到这行的顶级,但是顶级都攒起来,这是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的梦。大家都集中起来,不要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我就说这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