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谈习近平重走南巡路与改革再出发【2】--强国社区--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社区>>人民访谈>>访谈回放

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谈习近平重走南巡路与改革再出发【2】

2012年12月13日16:33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

习近平考察广东 象征意义非常明显

[网友抹茶拿铁12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引发上下共鸣。这句话的由来是邓小平同志。您认为这句话在新时代里应该被赋予着什么内涵?

[汪玉凯]:这句话虽然不是习近平的原创,是邓小平说的,但是习近平在这时候说出来我认为也赋予了一些新的含义。

第一,这句话充分反映了习近平的个人风格。我认为他个人是比较低调的,比较注重实干的,比较注重实际,求实务真,不搞花架子,和他的个人风格是有关系的。

第二,这句话也确实击中了当前问题的要害。很多官员华而不实,说大话、说空话、套话,好做表面文章,好大喜功,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劳民伤财,老百姓怨声载道,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现象,在地域上讲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所以是切中要害。

第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某种意义上也给人们一种启示。比如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不要争来争去,可能意义不是很大,不要把我们的精力都耗费在没有原则性的争论上。正像他所说的民族复兴,国家要强盛,国强民富,只有实干我们才能实现这个目标,这既是他心目中的目标,也是他带领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用民族复兴的目标来凝聚人心,集聚社会合力。

[网友吾本山民]: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广东20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重走了南巡路,并且还向邓小平雕像献花篮,有人认为这不仅有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深意,又有寓意中国的改革开放又要再次出发了,您同意这个说法吗?

[汪玉凯]:我同意这个说法。习近平重走邓小平当年的南巡之路,到深圳为邓小平献花圈,几乎重走邓小平当年南巡的道路,我觉得寓意是非常深刻的。他向全世界昭示,他刚刚兼任总书记,是不会走回头路的,会坚持都改革开放道路的,而且也昭示绝对不走其他的道路。像重庆过去唱红打黑,想另辟蹊径也不会,他绝对会走邓小平改革开放道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非常清晰的。

他这次到南方谈话,重走邓小平南巡之路,在寓意上显示了中国的第二次改革,或者叫改革的再出发。但是已经不是30多年前改革的重复,是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改革再出发,进行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时我们是没有解决温饱的国家,第一轮改革中我们已经变成了全球性的大国,02年12月的时候经济在世界上排名第七位,到2011年已经上升到第二位,由区域性经济大国变成了全球性经济大国。02年胡锦涛上任时人均1700美元到去年人均达到5400美元,十年翻了3倍。所以中国现在是全球经济大国,我们已经到了中等偏高收入的国家行列,进入中等偏上的国家行列,划分收入人均800美元以下是低收入国家,800—1000美元算中等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又分一半,800—5300算中等偏下,5300—11000算中等偏上,我们去年是5400美元,所以我们已经到了中等偏上的国家了,12000以上就是富裕国家了。一是全球经济大国,二是收入变成了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整个国力大大增强,老百姓在改革中获得了巨大实惠,我们现在的改革再出发是在新的起点上,而不是1978年那时候没有解决温饱的中国,现在是一个新的起点。所以改革难度要更大,再出发改革难度越大,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更需要制度创新,更需要旗帜创新,需要文化软实力的增强,需要社会诚信、信仰的提升,更需要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再出发、再改革才能变成全球经济强国。所以说再出发是对的,但是再出发完全是新的起点。

改革具有紧迫性与重要性

[网友文艺骚年]:有专家称,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窗口期的说法,您认为我国的改革是否如这位专家所说已经到达了一个非常合适的时期?

[汪玉凯]:对“窗口”这个用法不是特别认可,我的感觉是现在中国在某些方面的改革到了非常紧迫的时期,不改革的话我们就会出现大问题。过去改革开放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把一些比较好改的大部分都改过来了,剩下的都是改革的深水区、改革的硬骨头,问题比较突出,但正是到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有更大的勇气、更大的魄力来改革,如果不改革可能很多槛都过不去了,不管是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我们都会面临一些关键的槛,这些槛过不去我们就不能到新的、更高的境界,我们的改革发展就上不了大台阶。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改革到了一个非常紧迫的临界点,有人说改革和革命在赛跑,比较形象地说明了目前在某些方面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网友水深两浔]:我国现在施行改革的困难和阻碍是什么?

[汪玉凯]:这是对改革的一种判断,我们感觉现在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方面既存在有利的因素,也存在很多困难。从有利因素来讲,我觉得有几点:一、新一届党中央十年换届以后,新的领导人上任以后首先给我们展示出改革开放的形象和改革开放的决心,这是改革最重要的应有之义。二、广大民众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有很高的期盼,有广泛的社会支持,只要我们真改,不是假改,不是通过改革来剥夺老百姓的利益,这样老百姓是有广泛的支持度的,有很强的社会基础。不管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社会改革,都是有广泛支持的。三、我们现在国力已经大大增强了,经济实力是全球第二,人均已经到了5400美元,我们的国力增强,使我们有了比较强的抗改革镇痛的能力,过去我们没有做到,现在我们已经有这种能力了。四、当前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如果我们再不改革的话就再没有前进的动力了。这些都是我们改革的有利条件。

改革的阻力:一、现在很多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任何重大的改革政策出台以后都不是所有人受益,有一部分人受益,有一部分人可能会受损,对受损这部分人来讲可能对改革就会持抵制、反对的态度。二、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以后因为贫富差距的扩大,城乡差距的扩大,行业差距的扩大,区域差距的扩大,形成一种利益集团了。利益集团比较强势,他们掌握权力,掌握资本,掌握资源,所以说他们是最喜欢固化目前的体制,不愿意到计划体制上去,也不愿意往更前方去改,现实来讲对他们最好,能够获取更多的利益。对这部分人来讲这是改革很大的阻力,毕竟他们掌握权力、资本、资源,所以这部分改革的阻力能不能化解,能不能有效冲破,是决定改革成败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三、越到后来人们对改革的争议越来越大,对改革的分歧也越来越大,有的人认为我们改革过头了,有人认为我们改革不到位,也有人认为我们改革的方向错了,要回到毛泽东时代,什么观点都有。所以现在能不能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中形成对改革的共识,这也是比较难的。但是在我看来,如果形不成对改革的共识,我们下一步的改革是比较困难的,一定是多数人能够形成对改革的共识,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方面都是很难的。

(责任编辑:房爽、黄玉琦)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