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人民網副總裁唐維紅(左三)會見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所長唐緒軍(左二)
這份報告中關於微博和網絡反腐比較突出
【唐緒軍】:大家好!很高興又有一次機會在人民網強國論壇跟網民們交流。上一次是2006年,在這裡和大家討論關於高州謠言的事件。這一次是因為我們發布了一部新媒體藍皮書,引起了各界的關注。今天,我帶了兩位我們所的副研究員,也是這部新媒體藍皮書的副主編,一位是黃楚新副研究員,另一位是劉瑞生副研究員,我們一起和大家交流關於這部新媒體藍皮書的大家感興趣的問題。
首先感謝社會各界對我們新媒體藍皮書的關注,尤其是各種媒體大量的信息傳播,讓更多的人知曉了我們這項研究成果。新媒體是一個新生事物,大家都很關注,都在使用,都想了解它、認識它。我們作為新媒體藍皮書的編撰者,也不敢保証我們對這個新生事物的認識就一定是最准確,理解的就一定最透徹。但是,我們在認真地通過我們的研究,想來認識這一個新生事物。
要研究就需要理性,就需要有科學精神。所謂科學精神,就是要實事求是,既不唯上,也不唯書,要追求真理。我所理解的科學精神,它在強調客觀,鼓勵質疑,尊崇邏輯,否認終極,同時也要追求簡潔。因此,本著這個精神,我們這部新媒體藍皮書,很有可能還存在著許多不完善、不准確或者說不那麼規范的地方,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對我們的研究結論有爭議、有質疑,是一件好事。可以促進新媒體研究的發展,可以使這項研究工作做得更深入,可以使我們的認識更准確,從而運用起這種新媒體,就能更得心應手。當然,我們也歡迎學界、業界各方面的朋友,能夠參與到我們的工作中來,我們一起合作,使得對新媒體的研究能夠更深入,更富有成果。
我還需要給大家說明的是,藍皮書系列,它不同於研究論文,也不同於年鑒,更不同於行業報告,它是對中國與世界發展狀況和特定的熱點問題進行年度分析和預測的連續性公開出版物,它更強調的是,科研成果的轉化,就是要把專業的研究成果,用普通大眾能夠看得懂的語言傳達出去,為社會服務。我們這部藍皮書關注的是新媒體的發展、現狀與趨勢,所以,在這方面,我們做了一點工作。我們會繼續努力,使得新媒體藍皮書做得更好,能夠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及我的兩位同事願意回答各位提出的問題。
[網友我愛薄荷糖]:嘉賓您好,首先請您介紹一下《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3)》的主要內容和亮點?
【唐緒軍】:我們今年的這部新媒體藍皮書一共有28篇報告,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總報告,第二部分是熱點篇,第三部分是專題篇,第四部分是傳播篇,第五部分是產業篇。各部分都有專門的側重,在總報告中間,我們概括了新媒體藍皮書六大態勢,盤點了十大熱點,解析了七大影響,預測了十大趨勢,提出了八點建議。具體的內容,歡迎大家去看我們的這部新媒體藍皮書。
在分報告中間,我們比較突出的也是引起廣大讀者或者網民熱議的,是關於微博用戶的研究。這一項研究,應該是說,是國內比較早的,比較全面的一個專項研究,引起大家的熱議,也是肯定的。還有一方面,是關於網絡反腐的,這一部分也是大家比較關注的。我們願意對網民們所關切的有關問題給予解釋。
“新媒體報告”再出誤讀 “7萬調查樣本總數”報道不准
[網友桑一葚子]:唐所長,整個報告中最受關注的當屬微博的情況,特別是對使用人群的特征界定,那麼是否還有對其他方面的調查?比如主要關注內容的類別?主要關注人的比例等等?這些結論帶來了哪些新的認識和思考?
【唐緒軍】:關於微博人群特征的界定,我想請藍皮書的副主編劉瑞生副研究員來回答這個問題。
【劉瑞生】:首先,非常感謝網友提出的這個問題,也感謝網友對微博這樣一個關注。我們在寫這個微博報告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微博是當前我們新媒體中的熱點,我們也是對網友對微博的關注,我們有預料,但是沒想到大家關注的這麼細致。在此我想對其中的一些問題向大家進行說明。
首先,我們知道,這幾年微博很熱,也引起了很多一些問題。但是,我們怎麼去認識微博,我們在寫這個報告的時候是要基於一種科學的態度,一種更理性的態度來認識微博。雖然微博在中國發展已經有好幾年,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目前還沒有一份公開的全面梳理中國微博發展基本狀況的報告,所以我們基於這樣一個目的,也是作為一種嘗試,在我們這個藍皮書中第一次推出了能夠全面展示中國微博發展態勢和一些基本熱點的一篇報告。在這裡面,這幾天我們也看到了,關於微博使用人群的這樣一個特征,引起了諸多網民的普遍關注,我想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問題。很多網民對微博用戶的特征,這種關注,我個人認為,首先很多問題問得非常專業,也非常理性,也非常深入,對此,我對諸多網友表示感謝。在此我還要對其中有些問題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首先我們這個新媒體藍皮書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我們有28篇報告,所以,已經給了我們微博這篇報告一個很重要的篇幅,而且放在了分報告中的第一位。但是,畢竟我們新媒體關注的領域很多,所以我們在這篇微博報告中也不可能全面梳理微博的所有的情況。所以,我們在這一篇報告中主要是對微博發展的一些基本的情況,包括中國微博的格局,包括微博用戶的一些基本的特征,包括年齡、性別、收入等等這樣一些基本的特征做一個說明,包括微博在社會傳播中的一些影響。
因為限於篇幅,只是一個基本情況的一些展示。當然對於微博來說,關注的內容還有很多。可是限於篇幅,我們主要是先做一個基本性的嘗試,所以給大家提供一些基本態勢和基本的情況。在這兒我想再對這個使用人群的界定也做一個說明。
這幾天引起網民普遍關注的就是講微博用戶有一個3低的特征,這個是大家普遍關注的。首先,我個人認為,就是說,我們還是要理性來看這樣一個數據。有些網民,當然我們很感謝網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但是在對一個新媒體應用的認識上,首先我們還是需要一個更理性的態度,而不是僅僅憑著一個個體感覺的經驗。我們所提供的這樣一個數據,我剛才說了,是一個嘗試性的,而且我們還是基於三個機構的抽樣調查的數據得出了這樣一個基本的結論。用戶的基本結構特征,實際上和中國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權威的互聯網調查機構——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關於整體中國互聯網用戶的特征的情況基本,我覺得還是有相當高的吻合度的。中國整合互聯網用戶的特征是這樣的,它的年齡,10歲到39歲佔79.7%,學歷在大專以下的佔78.8%﹔職業,學生佔25.1%,是一個佔比最大的群體。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達到89.7%。我們知道整個中國互聯網的網民現在是5.64億,微博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達到了3.09億的用戶,也就是說,這個微博的用戶群體實際上和中國互聯網用戶的群體的重合度在不斷地增加,所以在整個微博用戶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實際上和整個互聯網用戶的特征出現了趨向一致的特點,這個數據基本上能夠說明微博的用戶的特點。
還有一點,很多網民可能他的質疑有他自己的依據,我們知道對於互聯網用戶包括微博的用戶,是需要有一個專業的界定的。包括我們看到,在微博裡面,大家很關注,可是它的數據是非常混亂的。比如說有的人問,中國微博用戶到底有多少?我們這裡給出的數據是3.09億,可是我們知道,某商業網站自己的用戶已經宣稱超過了5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我想這種情況也是值得我們網民去深入分析的。在很多科學是需要對很多東西作出清晰的界定。所以,在用戶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商業網站所公布的用戶是所謂注冊用戶,注冊用戶本身是含有很大的水分的。在我們的調查裡面指的是獨立用戶,獨立用戶相對於更接近於真實的用戶。對於網民的定義,我們也知道,是指半年之內使用過互聯網的用戶,對微博用戶也是這樣,半年內使用過微博的用戶都可以稱之為微博用戶,這和我們正常所理解的一般的活躍用戶實際上是有很大的出入的。我們給大家呈現出微博用戶這樣一個基本特征中,我們盡可能在使用一些科學的方法,當然如果接近一種更完美的科學,我覺得它還是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我們網民給我們提出更好的一個建議。我希望大家跟我們一起來做這樣一個工作。
還有一些網民在質疑,比如說像新浪,包括騰訊這些門戶網站,他們也有自己的這樣一些數據,尤其是新浪,它講它的用戶學歷比較高,首先因為我也不知道新浪的這種調查的方法,而且一般來說,新浪是自己做這樣一個調查,我們相對來說還是一個第三方的調查,而且新浪只是做新浪微博用戶的調查,我們的這個微博用戶結構是建立在整個中國所有的微博網站的基礎之上的。我們也知道,像騰訊微博,騰訊微博的很多微博用戶直接是由QQ用戶轉化而來的,所以它的在學歷上可能會和新浪微博用戶有很大的差異性。所以,我也建議,如果我們希望以后我們的這份報告,微博用戶,讓它的這種結構,這種數據更科學的話,我也希望這幾個門戶網站能夠來跟我們展開合作,能夠公開它,能夠和我們一起呈現它最真實的數據,這樣我想來年我們可能能夠給廣大網民提供一個更加科學、更加真實的數據。
【唐緒軍】:我補充一下。今天出版的《北京青年報》有一篇關於這個數據來源的報道,是昨天下午電話採訪了我,但是這裡面,稍微有一點誤解,它說的是我們這個調查的樣本總數從七萬中間產生的,這個說法是不確切的。這個數據是有三個來源,一個來源是互聯網信息中心實時的調查,這個樣本量大概是4萬左右。第二個來源是我們的數據提供方——締元信公司所作的調查,這個樣本量大概是兩萬左右。第三個來源,是我們所有一個中國輿情調查實驗室,我們自己做的獨立的調查,這個樣本量大概是一萬左右。這三個調查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相互印証和比對,這三方面的數據相互印証比對的結果就是我們採納的結果。每個人的感受會有不同,比如說,國家統計局每年發布的統計數據也會有很多人感到跟自己的實際情況不符,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並不能夠說所調查的數據就是不准確的,這個中間是有個特殊和一般的關系在裡面。做研究,本身就是要對我們所熟知的常識的一種突破,如果常識能夠代替研究的話,那麼,研究也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