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電影制片廠副廠長柳建偉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
[主持人]:各位網友下午好,歡迎收看人民網強國論壇視頻訪談。今天是毛澤東主席公開發表“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50周年的紀念日,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以雷鋒為主角的第三部故事影片《雷鋒在1959》和第四部故事影片《雷鋒的微笑》也在今天同時在中國的城市院線和全國觀眾朋友們見面了,同時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關於雷鋒第13部紀錄片《雷鋒日記》也將通過電視媒介與廣大觀眾朋友見面,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八一電影制片廠的三位嘉賓做客強國論壇演播室,和我們的網友進行在線交流,探討雷鋒精神的現代傳承這樣一個話題。
【柳建偉】:各位網友大家好。
【張玉中】:各位人民網網友好。
【萬思維】:人民網的網友們大家好,我是八一廠青年演員萬思維。
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他自己的雷鋒
[主持人]:再次歡迎三位嘉賓的到來,同時也歡迎各位網友積極和我們進行在線交流和互動。我們知道影片《雷鋒在1959》今天全國上映,首先問一下柳廠長,影片的反響怎麼樣?
【柳建偉】:因為現在還是三點半鐘,今天上映的話,應該是到午夜12點才能知道今天的票房,但我想,今天應該有網友已經看過這兩部影片了。但我想今天正好是主席發表“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50周年的紀念日。在這個紀念日裡面,我覺得網友們今天晚上應該去支持支持我們的兩部電影,今天的票房我估計會不錯的。
[主持人]:在這部影片當中,我們塑造了一個怎樣的雷鋒,是如何傳承雷鋒精神,表現雷鋒精神的?
【柳建偉】:作為我們八一電影制片廠,就像剛才你介紹的,我們是四度拍以雷鋒為主角的電影,是第12部用紀錄片的方式拍攝以雷鋒為主角的片子。為什麼這麼長時間呢?在半個世紀裡面,一個電影制片廠以一個人為原形拍了16部各式各樣的影片,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我覺得是建國后,雷鋒是毛澤東主席唯一一個為中國人公開發表題詞的一個人。毛主席在他的一生當中曾經為三個中國人,一個寫過文章,兩個寫過題詞,寫過文章的是張思德,張思德為了燒炭,他原來是中央警衛局的戰士,燒炭犧牲之后,主席去參加他的追悼會,發表了一個現在成為我們黨宗旨的“為人民服務”為主題的演說,后來收入《毛澤東選集》裡面去。我們中國人,包括全世界人都知道這個。還有一個就是1947年3月22號,毛主席在轉戰陝北的第四天,在聽了任弼時同志介紹說,劉胡蘭在兩個月之前被還鄉團鍘了之后,毛主席半天沒有說話,據知情人講,他抽了半包煙,然后說,我們給了她什麼呢?給了她一個希望,她用這種忠誠回報我們,他說拿筆來,為劉胡蘭提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所以,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事。
再有,我覺得主席題詞的這三個人,都屬於非常平凡的人在非常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凡的成績,這樣一種榜樣,他的影響力、感召力和生命力都要比其他的英雄人物長久得多。所以雷鋒這樣的一個平凡而偉大的英雄,一個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一直是我們廠拍攝電影的時候,的一種精神支撐,也就是雷鋒精神。所以,我們在1963年“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發表之后我們開始創作,在1964年公映了《雷鋒》,在1979年又重拍了《雷鋒之歌》,去年開始籌備,為了這個大日子,50年紀念的大日子,又籌備派出了精兵強將,包括我們導演室的主任親自指導《雷鋒的微笑》,包括小萬,是青年演員中的佼佼者。我們覺得這裡面傳承雷鋒精神、弘揚雷鋒精神,不停地在不同的時代與時俱進地闡釋、弘揚雷鋒精神,是我們八一電影人的職責所系。
[主持人]:《雷鋒的微笑》這部影片是如何講述雷鋒的故事的,有怎樣的新意和特點在裡面?有哪些看點?
【張玉中】:《雷鋒的微笑》,柳部長剛才講我們去年就開始做劇本的准備。在做這個題材的時候,希望能夠出新,首先是從它的結構和藝術形式上,看看能夠走多遠的一個問題。但是它的形式是要根據內容來構造的,單純的形式是不存在的。雷鋒作為原形的一些影片,像《雷鋒》、《雷鋒之歌》,包括社會上的《離開雷鋒的日子》,都是寫雷鋒本體的。我們曾經一開始想脫離開雷鋒來寫,當然《離開雷鋒的日子》,它前三分之一是雷鋒本體的東西,后面寫喬安山了。后面覺得不太好完全脫離開本體,后來我們在結構這個片子的時候,把雷鋒的好人好事,就是他的很多事情,都是耳熟能詳的,你再重新把它做一遍,覺得從可看性上講,從新鮮感來講可能會成問題,所以覺得能不能把這塊用非常簡潔的筆墨來處理。
另外,在結構劇本裡面大膽地加進了在1963年年初中國青年雜志社編輯部請毛澤東同志給他題詞的這麼一個線索。在雷鋒的好人好事上,通過當年追蹤雷鋒的記者,當年的張俊和冀增,我們在影片中把兩個人濃縮為一個人,通過他的試點,通過他對雷鋒的感知,也形成了一條線,在這裡頭能夠鋪展開的我們濃墨重彩,認為有看點的就往戲裡面做。剩下的,觀眾比較熟知的,就從簡潔的角度走。
目前整個結構起來的《雷鋒的微笑》這部片子,從敘述來講,完整性沒有問題,它的結構性沒有問題,它的新鮮度沒有問題。在當今的試點之下,我們還想從內涵上加進一些現代人解毒雷鋒的試點,包括帶有新鮮感的一些東西,我指的是內涵。比如這裡頭毛澤東同志站在當時國家民族的利益上,他對我們未來的思考,比如雷鋒,過去我們曾經把他作為一個勞模性的,隻會做好人好事的人物,我們在影片中融入雷鋒在成長過程裡面,對自我的思想、對自己的作為帶有思考性質的這麼一些東西,包括周邊的人對他的感知,我們盡量使它能夠新鮮。所以,這個片子的信息量和它的形式感是蠻新意的,與其他的片子相比,所以觀眾看了是會有所收獲的。
[主持人]:據我所知,影片裡面加了一些雷鋒的青澀隱忍的戀情,是嗎?
【張玉中】:如果用“戀情”這兩個字的話,因為我覺得都是人,雷鋒也是一個人。我們曾經在一個段落裡寫雷鋒在湖南望城團山湖農場工作的一段戲,當時雷鋒17歲,有一個跟他特別要好的女孩子,兩人彼此互相關心,她叫王佩玲,現在還健在。
【柳建偉】:她也出現在首映禮的現場。
【張玉中】:在那個年代,這兩個人正值青春的年齡,我們覺得這裡頭要把雷鋒人物化,比如這一個女孩子對一個男孩子有好感。一個男孩子對一個女孩子有好感是正常的,在這裡面我們恰當地在他們人生成長軌跡上融進了他們個人情緒、個人情感的東西。如果叫戀情的話,你剛才用“青澀”兩個字也是恰當的。到后來才公示於人。在那個年代,樹雷鋒的形象,好象有男女之情,有這種接觸的話,有損人物形象似的。
【柳建偉】:當時是這樣,部隊的戰士,當時是不准談戀愛,有這個軍規。以前在60年代、50年代那個時候,在戰爭年代的時候,258團,你要麼是28歲,要麼你是入黨五年了,要麼你是團級干部,才能談婚論嫁,其他的戰士們是不行的。所以在60年代初的時候,雷鋒就是這樣一個年輕戰士,因為他在22歲,生命就戛然而止了。在當年對於宣傳雷鋒來講,應該說雷鋒這個人,我們在全國的知名度來講是非常高的。而且問題是他的生命是短暫的22年,大家對他非常熟悉。你想一個人22歲,生命在一次意外當中就戛然而止了。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他們主創班底覺得在這個裡面,隨著社會漸漸地開放,對雷鋒的認識,比如他有一個皮夾克,為什麼他有一個皮夾克,因為他是愛美的,愛照相的,那時候他是工人的時候,每個月有30多塊錢的工資。所以,他以前是有一定積蓄的,他有一個皮夾克也是很正常。再有一個,雷鋒在天安門廣場騎摩托的照片,那是人家在那裡照,他正好到北京,說能不能我也照一張,就也照了一張。說這些,就是對雷鋒的認識、再認識、挖掘再挖掘,有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那天我也參加了《雷鋒的微笑》的首映禮,那裡面的王佩玲以非常濃重地,就是毛主席家鄉的那種湖南口音,實際上認認真真聽,才能聽明白她說的百分之六七十,現在我們叫她王阿姨,她展示了雷鋒給她了一封回信,和她寫給雷鋒的一回信。后來雷鋒犧牲之后,信又回到她手裡了。那一天,我覺得在我以往看到的還沒見著。但我認為,你剛才說這種青澀的一種愛戀,我認為是一種萌芽的狀態。再一個,王佩玲個兒也不高,雷鋒,有人說是1米54,有人說1米56,我覺得王佩玲可能有1米5多一點。王佩玲,你從她那一天的表現,就想起她當年和雷鋒在生命當中的一種交集,那天她一直在流眼淚。所以,我們從這些地方可以判斷出來他們當年,你要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姐弟發生了一些情愫,非常真摯的,大二歲,王佩玲當時是19歲。所以,在這個裡面,因為他們通信不止通了一封。王佩玲給雷鋒寫的信,我們現在仔細解讀的話,有一些很有點喜歡這個弟弟的意思。雷鋒給她回的裡面男女之間的情愫要淡一些,讓她人生該怎麼走,這樣的意思要濃烈一些。所以,我覺得在這個時候,他們倆個情感是真正產生過。從這一點上是可以確認的。
再加上從現在所挖掘出來的,因為雷鋒到后來,他當工人,當兵之后,他生前很有名了,他在鞍鋼當工人,后來1959去工廠一個焦化廠待了142天,從那個焦化廠入的伍,在這個時候,他已經是很有名的一個士兵了。所以,在那個時候又有很多的姑娘,在那樣愛英雄的一個年代,都給雷鋒寫信。你說到這兒了,《雷鋒在1959》裡面又是另外一個,他的工友,一個女孩也很喜歡雷鋒,也是湖南籍的,它這裡面也有一個細節,這個女孩現在也健在,她當年對雷鋒是有好感,她現在也這麼說過。她這裡面說,正好派她當兵,當時焦化廠有十來個,都應征入伍了,他正好去,別紅花的時候,是她正好分配給雷鋒,她自己回憶,給另外一個導演回應,說當時去別紅花那一刻,她覺得她的心怦怦的跳,現在回想起來,是真正的對雷鋒產生男女感情了。這個事,像王佩玲喜歡雷鋒和像這樣一個工人女孩子喜歡雷鋒,在那個時代是很正常的,因為雷鋒在那個時候是一個非常健康的、心底非常明亮的,用現在的話,極其陽光的一個大男孩。這裡面他又熱心,幫這個幫那個,他吸引女孩子是正常的。雷鋒又是克制力很強的男孩,所以在這裡面,因為雷鋒從現在據我所掌握的一些情況來看,雷鋒要是給別人回信,回得最多的是湖南這個農場的王佩玲,而給別的,因為信太多,有的時候他也回不了。所以我說在《雷鋒的微笑》裡展示的雷鋒和女孩的這個情愫,我覺得拿捏得還是比較到位的,也有一些揭秘的性質。
[主持人]:在塑造上還是挺准確的。因為畢竟您也說了題材是要與時俱進的,把故事性融入到影片當中,對於塑造人物非常飽滿,也非常有幫助。在七八十年代人們的心目中,在每個人心目當中有不一樣的雷鋒精神,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能塑造雷鋒,尤其把這樣一個景象搬上了大熒幕上,我覺得萬思維非常幸運,能不能和網友談一下,您對雷鋒是如何理解的。影片剛才我們一直談青澀這段感情,您有沒有向王阿姨了解這樣的狀況呢?
【萬思維】:首先作為八一廠劇團的青年演員,我覺得能夠出演雷鋒,對我來說是莫大的支持、莫大的鼓勵和莫大的榮幸。能在這樣的平台演這樣的有紀念性的人物,首先是廠領導給我的信任。因為雷鋒我相信他現在不單單是一個名詞,它是一種精神的力量。尤其我是80后。
【萬思維】:所以,談到雷鋒這個角色,我的感觸還是蠻激動的。在這樣的角色,我一直想怎樣把雷鋒演好。張導一直在教導我,說思維,你應該放下壓力,他說你應該演出不一樣的雷鋒,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他自己的雷鋒,雷鋒不是一個神,是一個人,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戰士,你要表達的什麼,你把他的真誠、善良,還有張導教我一個詞是朴拙,這是張導一直在教導我的,要朴拙。我相信這也是突出雷鋒這個人物的一個核心。所以在飾演這個人物的時候我突然間豁然開朗,我沒有必要去非得把雷鋒演成一個神,因為我個人的身高和雷鋒的形象還是有一定差距,我隻要把雷鋒內心的那份淳朴、善良和捕捉表現出來,我就是演出了一個成功的雷鋒。
【萬思維】:我們這部片子整體出來的感覺很溫暖。因為我們叫《雷鋒的微笑》,能把這張朴拙的笑臉,讓大家看完之后,能印到每一個觀眾的心目中,我覺得我就成功了。談到和王佩玲的感情,就像剛才導演說的,他非常恰當地表達了出來。因為人都是有七情六欲,我們也需要感情,作為年輕的一代。作為那天在首映禮的現場,我也見到了我們的王佩玲阿姨,我也見到了她,和她握了手,聊了聊當年的雷鋒,王阿姨非常和藹,非常親切,她見到我,她又想起了好多雷鋒的往事,眼睛有點濕潤了,當時挺感動的。其實無論是哪種感情,我們都有義務要把它表現出來,在恰當的基礎之上,我覺得不光隻有戰友情、愛情、親情,我們把這一部雷鋒融為了一個完整的整體,我們表現出來。就像柳廠長說的有揭秘性的性質在這裡面,我覺得這是一部可看點很高的雷鋒。我個人很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