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雷鋒的微笑》中雷鋒的扮演者萬思維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
每個人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點點滴滴做起
[網友舞動的微風]:在這個信任度越來越低的社會裡,你們覺得要讓銀屏上的高大雷鋒走進我們的生活,是不是不太現實?在今天的生活中,學雷鋒還有可能被受傷害,你們怎麼看這種現象?
[鐘秋]:這位網友提出了現在很多年輕人,包括像我們這樣的大學生普遍會存在的對雷鋒的質疑,我覺得雷鋒這樣一個人物,大家隻要真正去感受他。對於第一個問題,我聽到之后覺得很驕傲,我們這幫主創人員、攝制組,我們在工廠裡爬冰臥雪就想做這樣的事情,把在神壇上的雷鋒請下來,還原成真實的雷鋒。在《雷鋒在1959》裡,大家去電影院看,雷鋒是非常朴實、非常有性格的雷鋒,就像我們身邊的人一樣,是愛做好事的先進青年。我覺得這是我們這部電影努力的,也是為此所做到的成果。
對於第二個問題,也有這樣的現實,每個人都必須有一顆善良的心去做事情。我相信這樣的階段只是暫時的,如果我們真的是在雷鋒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我們每個人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點點滴滴做起,整個社會的力量、輿論的力量是不容小覷的。
【柳建偉】:現在確實存在你說的這樣的社會現象,老人倒了,圍觀一大片,沒人敢去扶,這種事情不時見於報端,不時見於媒體,所以你說的這樣一種事情,信任度越來越低,確實是我們現在所面臨的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讓銀屏上的高大雷鋒走進我們的生活,是不是太現實?我覺得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這裡面牽扯到文學藝術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到底是個什麼關系的問題。我一直認為,我們的文學藝術傳統當中有非常好的一種良性的基因,這個基因就是文以載道,像曹丕講,文章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世。我們的文學藝術還講詩言志,像孔子還講,我們的詩可以興、觀、群、怨。這些都說明我們中國的文學藝術是要強調對民眾的引領作用,我承認現在要想在一部電影裡面以說教的方式教人向善等等,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我認為再難,也一定要在文學影視作品當中傳遞正能量,要引領大家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走,而不能跟著社會上的一些很糟糕的現象,陷入一種泥沼,這樣的話我們的社會以后不僅僅是老人倒了沒人敢扶的問題,誰都不信任誰,那這個民族肯定要被開除球籍了。所以這個裡面存在的問題,對於我們影視創作者來講,是一個怎麼樣讓你講的這些故事藝術化地、潤物細無聲地傳遞出正能量的東西。這是我們現在文學藝術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也是一個難題。我想,我們會認真地往下做的,也懇請網友們監督我們,我們希望將來的作品能夠在保持思想性的情況下更好看一些、藝術含量更高一些。
[網友孤鬆]:張導你好,看您大都是拍主旋律的軍事題材電影,那您覺得拍雷鋒的電影和拍其他主旋律的電影會有怎樣的不同?怎麼通過小故事去展現大人物或大歷史?
【張玉中】:主旋律的軍事電影,我覺得《雷鋒的微笑》也屬於主旋律的電影,雷鋒是軍人,也可以叫主旋律的軍事電影。它這裡面是通過小人物去展現人的大的情懷,所以,影片主旋律也罷,大片也罷,它所謂的大,不是場面之大,是人的情懷之大,雷鋒是個小人物,但是,他應該引領或者是能夠把我們民族的這種道德的東西給帶到向好的層面上去。現在不是有街上的老人倒地沒人敢扶嗎?我們社會上非雷鋒的現象非常多,所以,我覺得我們這個電影是通過這個小人物,通過雷鋒的所為,通過雷鋒價值觀的這種取向,來引領我們社會向善、向好的正能量。
[網友黑椒牛柳]:鐘秋好,您這次首度出演“工人形象”的雷鋒有何感受?演完后您覺得給您個人的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
[鐘秋]:我在很多次的媒體採訪中也提到,打一個比方,這樣的角色就像一杯甘甜的美酒,酒下去之后有很足的后勁。雷鋒帶給我的后勁就是讓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精彩,也讓我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善良。我在劇組留下了雷鋒的胸章,我的寢室上面是床鋪,下面是做功課的地方,我別在被單上,每次起床和做功課的時候,抬頭一看就能夠看到這個胸章,我就能想到拍攝的過程中工人雷鋒的形象是怎麼感染我的。
[網友糊涂神俠]:萬思維同學,您演雷鋒感覺還是有點差距啊?請問您怎麼看您演的雷鋒和雷鋒之間的差距?您認為怎樣能使一個演員塑造的形象更生動、真實?
【萬思維】:我覺得肯定會有差距。作為八一廠一名青年演員,首先我激動的還是我能夠得到這個角色,能夠飾演雷鋒,能夠得到我們廠領導和導演的認可。所以,我要做的就是盡心盡力地把這個角色演得更生動一些,說得實在一點就是更接地氣,我不希望讓所有的人覺得雷鋒像一個神一樣,我希望他像一個人,就是一個普通的戰士,從他一個微笑、從一個眼神就能捕捉到。所以,我接這個戲的時候,黃宏廠長特意來現場探班,跟我說到,飾演這個角色不要有壓力,不要覺得自己差距有多大,你盡心盡力,演出一個善良、真摯、朴實的人,那麼呈現的這個人就一定會是屬於你自己的雷鋒。
[網友臨時干部 ]:《雷鋒的微笑》主要講述雷鋒的哪些故事?因為之前已經有很多雷鋒影片,再次拍雷鋒您覺得最大的難點在哪裡?拍這個故事片想表現怎樣一個雷鋒?
【張玉中】:《雷鋒的微笑》這部電影的命名是因為現在流傳到社會上的雷鋒的300多幅照片裡面,大部分都是帶著微笑的,我們通過他不同的微笑的照片作為節點,來向觀眾傳遞不為人知的雷鋒的照片的拍攝背景,或者是通過這個照片來引出雷鋒某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拍雷鋒的難點,因為大家對雷鋒的事跡了解的太多了,我們如何使我們的故事在形式上和內涵上出新是我們特別大的一個難題,但是我們通過篩選,我們把我們認為有助於表現雷鋒精神的,有助於表現雷鋒成長的,有揭秘色彩的,甚至這裡面我們有毛澤東主席的一定的戲份,在那個特定背景之下,毛澤東的思考,融進了我們的片子裡面去。所以我覺得我們這個片子呈現出來的,將是不同於以往影片裡面表現的雷鋒的“這一部”。
[網友廬山]:柳建偉廠長您好,請問您認為文學編劇對一部好電影有怎樣的作用?八一廠拍的雷鋒等電影、紀錄片中文學創作靈感怎麼來的?
【柳建偉】:大家都知道一句話,劇本、劇本,一劇之本。所以說,沒有一個好劇本,是不可能拍出一部好電影的。所以文學編劇對於電影的作用,應該說至關重要,事關電影的成敗生死。八一廠拍的雷鋒等電影,靈感從哪兒來?毛澤東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講的很明白,一切文學藝術的源泉都來自生活。拍雷鋒等電影,不管是故事片還是紀錄片,裡面的創作靈感首先是來源於生活,來源於雷鋒上帝送給我們民族的可以傳至久遠的寶物。還來自於創作者對於雷鋒、對於現實比照中的認識,也來源於創作者,對於以雷鋒為中華民族杰出代表的一種愛。
[網友果殼裡的虫 ]:能否和大家分享下你們個人有學雷鋒的經歷?您們覺得如何讓現代年輕人(80、90后)發自內心的學雷鋒?
[鐘秋]:其實說到學雷鋒的經歷,我自己覺得比較有趣,因為很小的時候,我爸爸媽媽對我的教育就是做人一定要善良、要尊老愛幼,我媽媽上次還告訴我,我小時候經常在公交車上給老年人讓座,一點都不覺得累,但一下車就哭,覺得累。我記得我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轉到離家比較遠的地方,我媽媽幫我雇了一個三輪車師傅每天從學校接我回來,結果變成了每次我載師傅回來。我為什麼這麼做呢?我記得那個三輪車師傅姓鐘,鐘爺爺年紀比較大了,我不願意他在放學的高峰期載我回家,而且我覺得騎三輪車是特別好玩兒的事情,而且我媽媽也會給我的街坊鄰居講,我覺得是特別好玩兒的事情。
大家一定要從點點滴滴做起,我很理解現在年輕人的看法,因為在我們以往的宣傳,雷鋒精神變成了符號化、口號化的東西,先不說大家會不會發自內心學習他,可能有的人在第一時間就會有反感,這樣可能會達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我們可以避免口號化、符號化的東西,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把愛心獻給旁邊的朋友,也可以獻給流浪貓,埋下一個種子,當我們埋下這個種子,它才會真正的生根發芽。
【張玉中】:這也是一個非常有針對性的問題。我覺得在我的人生成長道路上,我是做過一些好事的,力爭不做壞事。我小時候就是一個經常被大人夸獎的算是乖孩子類的,是勤勞類的,是看的見別人有困難能夠伸一把手,能夠替人分憂的人。不管做什麼工作,比如有人拉著車上坡了,他拉得很艱難,那麼我就會伸出手去助推一把。一個人找人,你能夠提供信息,我就積極地給人家提供。別人有什麼困難,我能夠幫的,我力爭去幫。如果說自己能做,而不去做,心裡是會有愧疚的。所以,這麼些年以來,包括我做導演以來,我能夠看得見攝制組裡面需要我去幫忙的,或者我伸手可以去干的份外的事情,我也會去干。我不是把自己的思想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的一個人,你要使別人有陽光,自己的心裡必須有陽光,你要求別人去做好事,你自己必須是向善的。所以我覺得,針對我們現在的80后、90后的年輕人,我們老輩的人有傳幫帶的責任,我們的家庭和學校有對他們培養的責任,我們的社會也應該對他們提出應該提出的要求,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個體的事情,它是一個民族的事情。
雷鋒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戰士,做了一些普通的事情
[網友不關注]:萬思維您好,您在《雷鋒的微笑》中扮演了雷鋒,首度挑戰英雄人物形象,你自身有何感受體會?您認為雷鋒的哪些精神感染著您?
【萬思維】:能夠飾演雷鋒,肯定很驕傲。雷鋒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戰士,他就是做了一些普通的事情。說得實在的,就是願意對身邊的每一個人伸出他的援助之手。現在這個社會都在說要傳遞正能量,在他的身上沒有可歌可泣的大事跡,也沒有多麼偉大的功績。但是,雷鋒這種平實、善良、樂於助人的精神,時刻感人著我,尤其在拍完這部戲之后,我想我可以從我做起,學習雷鋒精神,我會勇敢地伸出我的手去幫助身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盡我所能。
[網友草莓berry]:你們三位都是八一廠的人,總覺得八一廠的電影大都是高、大、全的各種故事,你們怎麼看?八一廠在中華文化的傳承、發揚光大、走出國門方面能發揮怎樣的作用?
【張玉中】: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也是對我們創作人員的一個拷問。用高、大、全這個概念來說八一廠的作品,我覺得是不恰當的。我們在這部片子裡面,包括以往的片子裡面,我們從來都要強調一部影片的戲劇矛盾,包括它的內涵,都要強調它的生活化的這種本真的東西,從歷史上來講,八一廠的這個片子應該說是影響力非常大,很多人都說,是看著八一廠的影片長大的,最近一些年八一廠的作品也非常有影響力,從我剛進廠的時候,八一廠拍的《大決戰》、《大進軍》系列的影片,到近期我們的《驚濤駭浪》、《驚天動地》、《飛天》、《忠誠與背叛》應該都是非常有藝術水准,非常有藝術魅力的作品。我覺得,不能對八一廠的作品去苛求,不要去試圖通過一部電影能夠來解決社會上的很多問題,就是說一部電影不能背負太多的東西。作為八一廠的創作中的一分子,我覺得,我們在未來的創作中,要使我們作品離觀眾更近,我們作品的藝術性也有待於進一步提升,當然,我們要表現一定的社會內涵。我們八一廠,剛才柳副廠長也講過,我們是用納稅人的錢來做國家利益事情的那麼一個團隊,我們不可能走到大俗的路子上去,作品的藝術上要提升,反三俗我們也要反,我們會站在國家的利益上,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
[網友優雅的豬]:雷鋒每年都是3月來,轉眼走后無蹤影,感覺象陣風。請問各位嘉賓,你們覺得如何能讓雷鋒固化下來?讓雷鋒精神真的常駐在我們身邊?
【柳建偉】:雷鋒能夠像現在這麼著名,我認為首先是因為毛澤東主席當年的題詞引起的,當年毛澤東主席在全國,甚至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那是現在任何一個中國人都不能比擬的,包括這個天王、那個天王,唱歌的、演戲的,都不行。雷鋒能夠在今天這麼深入人心,首先是因為黨的最高領導人、國家最高領導人對於學習他的倡導。想讓學雷鋒固化下來,我們中央在近幾年也有清醒的認識了。十七屆六中全會,我們黨決定要建文化強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表述就是要使學雷鋒活動常態化。常態化是什麼意思呢?按我的理解,就是不能讓學雷鋒是三月裡來,然后無影無蹤。學雷鋒應該成為全民族經常性的行為,比如說宗教,有時候要有一些形式。比如說到什麼時候要做禮拜,遇到什麼事兒的時候可以找神父去梳理和排解內心的郁悶,或者是他做了不好的事兒,找一個高人懺悔。我覺得我們民族缺少宗教性的、常態化的東西。我覺得讓雷鋒固化下來,我認為應該把雷鋒當成一個鏡子,每天我們晚上要上床睡覺的時候想一想今天我們做的這些事情,我們把雷鋒這個鏡子一照,我認為這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現在中國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比如說富二代做出一些很不好的事情等等。我認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現在我們這個民族信仰缺失、精神空虛所導致的。雷鋒精神能夠固化下來,實際上是對我們民族繼續強健自身、淨化自我的很重要的一個手段。我覺得這個事兒如果做好了,現在老人倒了沒人扶,這些富二代、官二代橫行霸道的事情就能夠得到力止。讓雷鋒精神常駐中國、常駐身邊,是我們重大的精神文化建設工程,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貢獻自己的力量。如果大家都這麼做了,情況會有所改變的。但我也要說,這個過程可能會相當漫長,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要有點耐心。
【張玉中】:我們拍雷鋒這部片子之初,也有對這位網友提的問題有思考。雷鋒精神為什麼會在每年的3月5號或者雷鋒犧牲的8月15號或者是雷鋒的誕辰日12月份,搞那麼一下子就過去了,甚至就是在3月5號這幾天一些養老院會有連續十幾波人去給老人洗腳、捶背、梳頭。我們也在關注這種暫時的現象。如何使雷鋒精神固化下來,它還不是說靠一部電影,靠一部藝術作品就能夠做到的。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課題,作為一個社會的個體,它不僅僅是在這個當口上做一件好事就不去做了,所以,我們的國家領導人也提出來過,要讓學雷鋒常態化。常態化,我想它就不僅僅是要讓它停留在形式上,一個家庭、一個學校、國家的企事業單位,都應該在每個個體的作為上,把這種行為上升到人的品格的高度,內化為人的一種素質,這樣他才能成為一種向上、向好的社會現象。所以,我想,學雷鋒,做好事,提升自我,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網友浮藍銀]:各位嘉賓,雷鋒離開我們已經有60多年了,你們認為,雷鋒精神在今天還有那麼大的魅力嗎?
[鐘秋]:我覺得雷鋒精神的魅力是會永遠傳承下去的,因為我自己挖掘到的雷鋒精神的實質其實就是感恩。看看我們現在的一個社會,可能會有一些浮躁。但每個人靜下心來,去感化他,這不僅是對自己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對社會也很有幫助。
[網友達摩劍仙]:萬思維,您好。看報道說您是煤商的富二代,請問您如何看待現在的富二代樂於炫富,而缺乏雷鋒的助人為樂精神、以人為善的人文精神?
【萬思維】:我不是什麼富二代,我的每一分錢都是來源於自己的工作。有錢不是一個壞事,它是一個中性詞。你把它用在對的地方,就能發揮它的正能量。富二代炫富,應該是一個非常不明智的選擇,如果你可以把你賺來的錢用在需要人的身上,哪怕是一小點,我相信這也是發揮錢的真正意義,也能體現你自身的價值。我也會盡我所能,把我的收入的一部分用於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網友黃晨灝]:學雷鋒讓我看到上世紀50、60、70年代國人的瘋狂。請問嘉賓,你認為,雷鋒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嗎?
【萬思維】:我個人認為“瘋狂”這個詞不太恰當,准確地說,應該是一份熱誠。而且不只是限於那些年代,在當今社會,我們仍然要把這個熱誠傳承下去。雷鋒,當然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但它是這個精神支柱當中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有他心目中的夢想和精神追求,勇於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並實現它。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張玉中】: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是我們建國初期,國家處於百廢待興,新中國崛起的一個特殊時期。那個年代的人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了美好的向往,那個時候的人還有像毛主席提到的有抗日戰爭時期那麼一股勁、那麼一種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拼命精神,還有屬於那個年代的純粹,我覺得叫“瘋狂”是不恰當的。所以,我對那個年代人身上的特質充滿了敬佩。當然,今天人的價值取向多元了,不能拿多元來否定純粹。作為雷鋒精神,發展到今天,它也有與時俱進的成份,但是,作為我們民族精神中的一元,舍小我,為大局,舍自私,取高尚,它應該是永恆的。
[網友新禪宗一派]:萬思維與楊子、麥浚龍、房祖名並稱“影視圈四金龍”。哇晒,厲害,贊一個。請問萬同學,您目前演出過的影視裡,自己最滿意那一個角色?為啥子?
【萬思維】:在目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裡面,我比較喜歡的是去年中央八套開年大戲《第五空間》中班長沃威這個角色,當然還有雷鋒,我本來就是八一電影制片廠的演員,作為一個部隊的演員,我願意更多地塑造軍人角色,而且我本人也非常願意演部隊題材的電視劇和電影。可能因為是軍人出生的原故,演這類角色我也得心應手。如果可以,我希望一直演下去。
[網友黃晨灝]:雷鋒作為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無疑是成功的。請問,學雷鋒如遇“傷害案件”誰買單?
【柳建偉】:我對你這個問題的前提有不同的看法,你說“雷鋒是作為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無疑是成功的”,我要說,我是完全不同意的。因為雷鋒與計劃經濟、市場經濟是沒有太大關系的,雷鋒應該是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員、優秀的一員,他存在過、他影響了幾代人了,也必將影響許多代人。他作為這樣一個人,他肯定已經成功了,他不朽了,這與計劃經濟、市場經濟沒有關系。你的問題,我的理解是不是在說你去學雷鋒的時候,你被人訛上了,你怎麼辦。比如說,像前幾年南京的彭宇事件等等,最近也有這樣的事情,網上有一個視頻,一個老太太本身是自己摔倒了,公共汽車的司機扶她起來,她訛上了,多虧有一個人的錄像証明了這個老太太是訛司機的。我姑且認為你說的遇到傷害事件是指這些,我就此做一些簡單的回答。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昨天和今天的新聞報道,一個人掉到江裡去了,旁邊有幾個人准備下去救。在這個時候,有一個武警軍官,邊沖入鏡頭、邊脫衣服就跳進水中。這個人是別人救上來的。這個武警少校的尸體已經在幾公裡以下的江中被撈上來了。昨天和今天已經有媒體披露出來,這個武警軍官是不會水的,問題在於這個武警少校的行動感動了很多人。當然作為我個人來講,我是不太提倡不會水下水救人的行為,我也不太提倡像當年的賴寧11歲去救山火。但我今天中午看這條新聞,我深深地感動,我有流淚的感覺。為什麼?因為我認為如果一個民族遇到了像老太太倒地,都在圍觀,說是要拍照、錄音,錄完之后先打120來才行,不能摸她,到處都在說,是這樣好?還是一個不會水就沖進江裡救人,這樣的好?我相信全中國90%的人都會認為后面的這個是好的。因為每個人都有父母,每個人都會遇到落入水中的危險,如果都像前者,都在圍觀,也有人圍觀到最后,應該被救的人卻死了。這也見於報端。我給你提供這兩個場景,你覺得你選哪一個?要是我,我肯定選擇第二個,就是落難了有人救。剩下的一個問題,在這個救的過程當中,比如說這個武警少校死了,他自己的孩子剛剛1歲。武警自己家庭會為這個武警少校買單,通過媒體報道這個事兒之后,我們的政府、我們的社會也會為這件事兒埋單的。如果你救人,被訛上了,現在的概率大一些,但我覺得隨著大家的關注、批判,這種風尚和風氣總會好起來的,我覺得遇到這樣的事情要學雷鋒,不要怕被訛上。
【柳建偉】:謝謝各位網友。
【張玉中】:非常高興能和網友在毛主席為雷鋒題詞50周年這個慶典上,有這麼近距離的一個交流,希望以后我們拍的影片大家喜歡看,希望大家有別的問題我們還有交流的機會。謝謝廣大網友。
【萬思維】:很高興能和人民網網友在這裡交流,希望你們能夠去影院支持《雷鋒的微笑》,還有今天晚上20:50分,中央六台首映欄目將直播《雷鋒的微笑》的首映典禮,希望你們到時收看。祝你們每天都開心.
[鐘秋]:人民網的網友們,請大家關注《雷鋒在1959》,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