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公安廳副廳長、陝西省法學會副會長陳裡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
陳裡的中國夢: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主持人]:歡迎三位,應該說您三位是我們中華兒女當中的佼佼者,也是佼佼者當中的代表人物。今天邀請三位過來也是跟網友講講你們成長的故事。我們知道中華兒女人物推薦活動是在2010年開始的,也是唯一的以“中華兒女”冠名,在世界范圍的華裔群體當中推出的杰出代表人物的重大活動,今年是第三屆。前兩屆“中華兒女年度人物”推介活動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圓滿成功,有500多萬網民進行了在線投票,評選出的“中華兒女年度人物”均為社會和人民作出了卓越貢獻,是“感動中國·影響世界”的杰出中華兒女。首先在這裡祝賀三位成為2012年“中華兒女年度人物”候選人。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十八大以來,在老百姓和我們新聞媒體經常報道新聞熱詞,大家都在說“中國夢”這個話題,我們今天的主題也是請三位來聊一聊你們心目當中的“中國夢”,我們想一想在你們發展過程當中,我們的夢想是如何照進現實的。接下來請三位給我們講一講你們現在目前當中的中國夢的雛形是什麼樣子的,首先請陳廳跟我們講一講。
[陳裡]: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由此走入每一個國人的思考范疇。我認為,“中國夢”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美好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人民群眾的期盼。中華民族有民族復興的偉大的中國夢,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中國夢,這兩者之間也是緊密相連的。每個人對夢想的期盼與努力也構筑了中國夢的生動輪廓,也是中國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說到我的中國夢,我想起《禮記?大同篇》中的內容: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講信修睦,選賢與能﹔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無疑是中國古聖先賢描述的最和諧社會、最大同世界的願景就是這樣的社會。放眼看當今之世,亦不多得﹔這應是是“中國夢”應該努力追求及實現的目標。結合我的工作,我還想說點具體的:
1、我希望中華民族能真正的強大起來,直起腰干,說起話,不受欺侮﹔ 2、希望我們的老百姓能享受到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紅利,貧富差距縮小,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完善﹔ 3、希望我們有一個安居樂業的生存環境。處理好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的關系,是農民真正的富裕起來。解決好發展中的矛盾,創新社會管理,構建和諧社會。 4、希望司法更加公正,彰顯社會正義。用法制思維和“對話”來替代“對抗”,用“維權”來促進“維穩”。 5、希望加強文化教育和道德誠信建設,整體提升中華民族的素質。這就是我心中的“中國夢”的五個方面。
[主持人]:陳裡廳長,您的中國夢非常宏大,也非常全面。我們想聽聽黃董,您的中國夢是什麼樣的?
[黃藤]:這個話題很大,我們隻有一個小時,很多問題,我們三個人,我最簡潔地來概括。“中國夢”,說我們要實現復興夢,我們復興什麼?復興的是我們曾經的輝煌,這個輝煌指的什麼呢?指的是我們面對全球一個相對的地位,因此我理解的“中國夢”,就是夢回大唐,不是回到那個時代,是回到那個時候我們在世界上的地位。它概括的是什麼呢?第一,軍事要強。我們應該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能夠抗衡一切侵略或者維護和平﹔第二,我們有強大的經濟。我們10多億的人口,無論如何,經濟的總量應該在世界是排第一位的。我們應該有深厚的文化,而且這個文化是被世界認同的,像唐朝一樣,各國都來我們這裡學習文明、學習文化。所以,我覺得軍事、經濟、文化在世界相對地位的強盛,這就是我們“中國夢”的具體夢想。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為這個夢想作出自己的努力,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我覺得教育是立國之本,是實現夢想的最基礎的工作。所以,我們在這裡為實現“中國夢”和中國的復興做一些我們自己的努力,我們感覺到非常之榮幸、非常之欣慰。
[主持人]:謝謝黃董,請問周董,您的中國夢是什麼呢?
[周虎振]:作為我賀陽公司董事長周虎振來說,沒有兩位領導站的高度,我認為中國夢,第一,剛才黃老師說了,對恢復中華民族在唐朝時代的地位。我認為我們中華民族兒女,每個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作為一個教育投資工作者,我把教育做到世界領先,我把我的這一塊做到進入世界百強,就是說各行各業的人要都想做好世界百強、做好世界的老大,大家的力量加起來,我們中華民族就能夠復興,就能夠強大。
陳裡:解決農民犯罪重在預防 減輕經濟壓力是核心
[主持人]:謝謝周董。在任何人心裡都應該有一個中國夢,或大或小,我們三位代表說出了全部的優秀中華兒女心中的夢想,也說出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聲。接下來,我們想分別地來聊一聊各位的故事。我們知道在2012年的時候,陳裡廳長是非常忙的,我們通過很多社會媒體和新聞媒體在關注您的很多事情,比如說我們知道您要請農民工吃飯,然后在您的微博上我們也關注到您直播華山救援,包括直播接力救援輕生母子等等這樣一些微博發出來之后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包括參與到這些事件當中。我想這些事情好象跟您的本職工作沒有太多的聯系,而且我想您的本職工作應該是非常忙,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精力關注這樣的事情?您的出發點是什麼?
[陳裡]:這個問題不是一句話可以說清楚的。簡單來說,一是我學術研究的需要,二是我一生對農民的那種情結。去年的這個時候,我的博士論文《經濟利益與中國農民犯罪原因研究》列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博士文庫出版,引起學界、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光明日報》《學習時報》《中國社會科學報》《陝西日報》、中國社會科學網、人民網、新華網、新浪網等媒體都做了報道和專訪,記者們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作為一名公安干部,您為什麼研究農民問題?
作為一名分管公安法治的公安廳副廳長,我研究的動力首先來源於實踐,也服務於實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步。但有一個現象令人十分擔憂,即自上世紀80 年代以來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呈現明顯增長趨勢,這其中農民及農民工犯罪尤其引人注目。農民犯罪案件大多並不以犯罪為目的,而是在利益實現過程中逐步發生的。在所有農民犯罪中,經濟利益是核心問題。
生態經濟學中有著名的壓力—反應模式,即生態環境惡化對人類生存產生壓力,於是人類不得不做出反應。農民犯罪也有很多相似之處。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的問題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農民面臨各方面的壓力,比如,居住、養老、子女養育、醫療衛生、生存環境等等,由於我國的各種社會保障體系薄弱,這些經濟上的壓力,大多隻能靠農民自己去消解,有些人壓力消解不掉,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如有些農民外出打工到了年終拿不到工資,就去找老板報復甚至行凶﹔有些農民則因土地被暴力征用得不到適當的補償,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
解決農民犯罪關鍵是預防。預防農民犯罪的關鍵是對導致農民犯罪的壓力源進行調適。通過調整經濟利益關系,促使有關各方轉變對農民關系的內容、方式和渠道,從源頭上削減、消除施加在農民身上的經濟壓力。使農民能夠通過合法手段致富並能維護自身權益。農民犯罪是由多重因素誘發,並經歷了一系列傳導過程之后最終發生的,可以在經濟壓力傳導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做相應的工作,阻斷經濟壓力的傳導。農民政治權利也應該受到重視,沒有訴訟渠道,沒有話語權,往往促使他們採取極端方式。要完善農民政治權利,通過制度建設來建立和健全農民政治參與機制,不斷拓寬農民政治參與渠道。應進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使村民能夠通過正常渠道參與本村事務,表達政治訴求。
我的博士論文《經濟利益與中國農民犯罪原因研究》一書的出版,使我有機會與學界交流,這一方面開闊了我的視野和思路﹔另一方也促使我更勤奮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問題。為了破解農民犯罪的難題,我將研究的興趣由農民犯罪原因轉向農村社會管理創新。
隨著農村城鎮化過程的展開,城鄉聯系越來越緊密。農民問題不再僅僅是農村問題,不可能隻在農村解決,而需要社會管理創新的綜合考慮。作為一個省級公安機關的干部,需要更廣闊的視野,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我研究的領域從農村社會管理創新,進一步擴展到到社會管理創新。
社會管理創新的總體原則是要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目標,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的總體要求,以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突出問題為突破口,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作為公安機關,大力推進社會管理創新,進一步完善社會管理體系,既要全面展開工作,又要抓住源頭性、根本性和基礎性問題,我認為重點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進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創新,要公平對待、切實保護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結合城鎮化建設,積極穩妥地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實現城鄉一體化和服務全覆蓋的人口互動管理模式,疏堵有機結合,使流動人口能夠全面參與並真正融入當地社會生活,變流動為活力,從根本上解決流動人口不穩定和不和諧等問題﹔
二是推進特殊人群幫教管理創新,包括建立健全對服刑在教人員、刑滿釋放解教人員、社會閑散人員特別是青少年以及吸毒人員等高危人群的常態化幫教管控機制,致力於建構和完善幫助使其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的機制制度,從根本上化解社會矛盾﹔
三是推進社會治安重點地區綜合治理的創新,要將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等地區的治理和城鄉規劃、地區改造相結合,在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生活環境的基礎上,健全基層組織、延伸公共服務,切實處理好整治、服務、管理和發展的相互關系﹔
四是推進虛擬社會建設管理創新,要充分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加強互聯網的建設與有效管理,主動回應社會關切,有效地制定互聯網管理建設政策,正確引導網上輿論,維護網上秩序,營造有利於社會穩定的輿論環境﹔
五是推進社會組織管理服務創新,這也是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要致力於對社會組織的研究,承認社會組織在國家發展與建設中尤其是在社會管理創新中的重要地位和積極作用,並按照社會組織發展規律施以有效的監管,健全和完善相關法律規范。
過去的一年中,我把繁忙工作之余的所有時間用於社會管理創新、農村穩定與發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方面的研究,讀了大量書籍和數百篇論文,受到很大啟發。
為了加強與社會的交流,獲取更多的信息,並隨時就關心的問題向大家請教,我實名開通了政務微博。我把自己的研究及時在網上公布,與網友討論,獲取了很多好的信息和建議。
關於邀請農民工吃飯,我是為了了解農民工的真實生活和工作情況,我通過微博邀請農民工吃飯。在與他們“零距離”的接觸當中,真切地感受到農民工的本分、善良、通情達理,增進了了解,加強了彼此間的感情。
比如國慶節華山游客滯留事件,就是我通過微博關注熱點問題,解決突發事件。今年國慶長假期間,華山游客突增,造成數萬名游客滯留山頂的事件。許多網友向我反映情況、尋求幫助,我公布了自己的手機號碼,並一直守在電腦旁,通過微博做一些疏導疏散的工作。那一夜徹夜未眠。
12月10號西安一對母子因為醫療糾紛要跳樓自殺,我在通過電話微博指揮疏導的同時,也思考了很多。在為廣大網友們的信任感到欣慰的同時,也深切地感受到政務公開的重要性,它可以使人民在需要的時候找到我們,使我們在人民需要的時候及時在場。在這裡要感謝新浪網、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社科網,以及廣大網友的支持,網絡不僅是一個很好的與社會交流的平台,還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場所,那裡有應有盡有的學習資源,可以滿足我們的需要。
最后說一句話,我今年所有的活動,無不和微博有關系,所以把我評為微博達人,第一,我名不副實。第二,我確實受益無窮。在這個地方,我就想說一句話,政務微博和官員微博,為什麼要開?首先,你是想出名,還是想研究,還是想為老百姓辦點事?我覺得一句話,就是政務微博和官員微博,老百姓就認得這麼一點,什麼一點?老百姓在需要的時候,能找到你這個官博和你這個領導。用網絡的話是@,@你。你不出來就@不了你,所以就找你。老百姓的需求也是應該的,老百姓找不到別人,不找你找誰呀。老百姓需要我們的時候能找到我們。還有一個,老百姓有困難的時候,希望政府、官員和老百姓在一起,這就是政務核心的一點,要不然微博可以不要。謝謝主持人。
[主持人]:請問陳裡先生,怎麼看待微博這一傳播工具對現實的推動作用?
[陳裡]:前不久,我在新浪微博上發了一條微博:大致意思是:1、微博熱的興起是必然和遲早的事。2、微博對現代社會的沖擊目前評價為時過早。3、政務微博和官員微博就是百姓有難能找到你,希望你能知道和解決問題。4、微博這一自媒體如早來十年,人類社會就會早進步五十或更多時間。5、微博不一定使人成功,但現代成功人士從微博裡吸取很多營養。6、微博可以發現貪官,在未來更有助於很多人廉潔為官。7、微博是現代人學習和交友最便捷的平台。
我想這也基本表明了我對微博的認知和我開微博的宗旨。開博以來我真的經歷了許許多多事情,請農民工吃飯、華山救助、西安母子自殺救助,還有許許多多平常救助的事情。使我收獲很多。我今年獲得了新浪評選的2012年度全國政務微博、政法微博第二等榮譽,非常感謝網友對我的支持和厚愛。我將進一步利用這個平台。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