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公安廳副廳長陳裡等談民族復興與我們的使命【3】--強國社區--人民網
人民網>>強國社區>>人民訪談>>訪談回放

陝西省公安廳副廳長陳裡等談民族復興與我們的使命【3】

2013年01月06日15:58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手機看新聞

河北省保定市賀陽教育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虎振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

黃董:重視就業率更看重工作滿意度

    [主持人]:黃董,你們現在是七大教育體系,而且一百多個文理專業在學生當中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我們知道你們也是現在排名在全國民辦高校排行是第一名,應該說這樣的成績非常令同學們看到之后都非常想去看一看,這樣的學校究竟是怎樣教學生的。我們也想知道,你們學院的成功跟時代有沒有相關聯的地方?

  [黃藤]:剛才陳裡廳長說的一個問題正是我們所做的。我們國家教育這麼多年,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后,成就是巨大的,我們是必須看到的,現在孩子要上學的難度已經大大地減低了。我們的毛入學率已經達到了30%左右。概念是什麼呢?100個18-20歲的青年,30個已經在大學裡面,應該說15%以上就叫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時代,我們達到30%多,將來還會到50%,還會到60%,會趕上發達國家的水平,這沒問題,但是很大的問題就是教育結構問題,我們過去由於財力、人力比較有限,我們隻能培養精英,也就是說,凡是進了大學,都是國家的棟梁,我們不是國家干部就是科學院的科學家,就是管理工作者,就是科技工作者,我們是不培養勞動者的。后來,高等教育大眾化以后的時代,或者說現在的時代,要求完全變了,老百姓、社會要求大學成為一個技能的、社會的、職業的,或者說更加務實的是工作前的一個培訓,這也是成為大學的職能之一。我們用行話講,在本科階段,我們就叫應用型的人才,在大專以下我們把它叫職業教育的人才,在高中分成兩半,一半是職業學校,像他們的中專,一半是普通高中,就是將來要上大學的,當然他上的大學層次都有,有一流的大學,像清華、北大、哈佛、耶魯,也有二類的二本,有三本,然后有大專,然后有其他,整個構成了教育序列。 

  外事學院的定位是什麼?我們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也就是說,我們招的這些學生,也有一部分去讀博士、讀碩士,這個量還是相當大的,每年有好幾百,但是對我們好幾萬人的學校來講,絕大部分,我們還是面向一線,面向工作,面向就業,面向應用人才的培養,在這個層面上,應該說,從辦學到今天,市場的需求迫使我們來設置新的專業,新的專業吸引更多的學生,更多的學生迫使我們擴大學校的規模,就是這麼一條鏈。現在外事學院最大的特點就是就業比較好,而且創業的學生相當之多。現在我們有兩千多人是自己創業,自己當老板。 

  我們有創業基金。我們在全國創立了第一個體制內的創業學院,也就是大學裡面辦創業學院的二級院,我們是第一個。我們有普世性的創業課程,進了外事學院全部培養,然后有重點的培養對象,有創業基金幫他創業,創業以后還對他進行碩士課程的教學以及導師的輔道,一直輔導他上市。 

  應該說,如果說拿我們定向的創業的學生,創業的成功率90%以上吧,應該可以說。基本上我們扶持的大部分都成功了,區別隻在於有的企業辦得非常大,有幾億的盤子,幾千萬的收入,有的辦得比較小,可能一年就掙那麼幾萬塊錢,他自己雇那麼兩三個人,差別隻在這個。大部分可能就是一二百萬、四五百萬的企業居多。 

  另外一個就是國際交流。因為我們叫外事學院。所以我提倡學生從農村到城市,從小城市到大城市,從內地到沿海,從國內到國外。所以我們打開這樣一個通道,我們也是西安地區包括公辦高校在內唯一一個能用外語向國外大學學生授學位課程的學校,留學生的互換非常之多,不光是英語國家,韓國、日本、德國、法國,我們都有。 

  我們簽約的學校大概上百所,你去以后,在外事學院的課程他們全部認學分,他們的我們也認,你在那邊拿到本科學歷的時候,把課程開回來,隻要你是正常入學我們也發你本科的學位,所以學分互認,大學之間。所以我們提倡校無大小、教無高下、學無長幼、育無國界,因為大學世界是相通的。由於在文化產業、在創業教育、在應用能力培養,這些都使得學生的出路和就業非常好,不會說一邊沒有。我們有一年,媒體採訪完了以后,有個機構就統計我們的就業率幾乎是100%,中國人一提100%,真的嗎?肯定是假的吧,可以反過來講,很難找到我們的畢業生是沒有工作的,當然你說今天畢業,明天就上崗,我不敢說,半年以后,也就是說你找不到外事學院的學生,還是一種待業狀態。當然你說我就給你找一個,那也有可能,就是一種特例總是有的,我也不能講得那麼滿,但是應該說,絕大部分的孩子都走上了自己比較想要的崗位。

  我們現在的考核都不是說有沒有工作,我們要看他工作的質量是什麼,薪水是什麼,是不是他自己理想的,不一定是他學的那個專業,有些孩子上專業的時候不喜歡,是不是他喜歡的工作,是不是高出了社會的平均工資水平,我們用這些指標再來衡量我們的就業的標准,但是現在還是非常好的。所以,現在民辦大學,剛才你說了,你排第幾,很多人在排,我們從來不主張也不提倡,也不太顧忌,我覺得你的努力就是把你的事情做到你努力的最好程度,這就可以了。至於大家認為我是第幾,那沒關系。我們校長說,我要排到世界一百,這個雄心我還是很敬佩的,但是我們這些人書念多了,不敢想,書念少一點就敢想這個事情。往往創新是有膽量的問題在裡面。但是,我們努力地做一個優秀的大學,做一個學生願意來的大學,我們面向的是市場,做一個學生畢業就有好的工作、好的前途的大學,而且我們同時為那些願意在精英教育,願意在科研院所,願意在更高的水平上去努力的學生門打開一條通道。我們有上牛津劍橋的,有去美國,還有一個同學在哈佛的,這些學生都有,國內一流大學的我們學生就更普遍了,我們也輸送這樣的人。所以,我們多元文化、多元集納成為我們學校的校風和校訓,也就是我們涵蓋的教育盡可能方方面面,目前在我們的學校裡除了軍事學科我們沒有開設以外,其他都涵蓋。而且在很多的更廣的領域,我們的理念就是讓每個孩子都在這裡得到他個性的最好的最充分的發揮。我們培養了很多音樂工作者,各種比賽第一名現在成為專職的歌手,還有體育大賽的第一名成為國家級的運動員,也是從我們那裡走出來,其實我們並沒有這些專業,但是我們同樣出了很多的人才。我們今年也在藝術方面很重視,專門開設了影視學院,開設了藝術學院,這個不僅僅是培養幾個專業人才,希望這樣的影響能夠影響到我們其他的學生,正像他說的,我們得教會孩子怎麼樣能成為一個社會的人,怎麼樣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然后你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這樣外事學院就在它自己的目標上為著這個民族和人才的培養作出它自己的貢獻。排到第幾沒有關系,還是希望大家去,希望大家看一看。我們很歡迎。 

周虎振:學校應走向綜合 學生應走向專精

  [主持人]:謝謝黃董,其實我們提倡這種一邊奉獻,同時也在收獲的過程。剛剛其實黃董在說周董是敢想,但是也敢做。所以取得了很多的成績,包括成功。我們看到周董,大家都知道在去年,您的賀陽教育公司非常快速發展的一年,也走上了一個國際化的道路。而且您還被評為全國教育改革創新杰出人物,我相信如果說教育結構當中最底層的一層教育、基礎教育就是您現在所從事的職業技術教育,很多人願意去接受職業技術教育,就是因為我們去了之后,很快畢業以后就有一份技能,這個技能可能是人的生活之根本。我們也想在最后請您給我們講一講職業教育的民辦教育國際合作辦學的一些心得,包括您覺得職業教育目前的一些發展前景。 

  [周虎振]:第一,剛才主持人說的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因為我這個賀陽公司是分兩大塊,兩個本科、一個中職、一個中專,還有一個駕校。但是作為高等教育,黃校長說的我就不再提了。在國際合作領域上,我們認為,和國際合作,不能照搬,他們國外聯合辦學有國外的優點,他們的優點我們拿過來,我們也要拿出我們的優點。我在我們教職工代表大會上就說,我們不要老學別人,我們讓別人學學我們,這是我一個觀點。 

  作為職業教育,我就說,學而用之,我覺得中國現在國家也特別重視職業教育,但是,我認為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比如說每個學生都給多少錢。今年又有消息,中專要免費。我認為是不是再改一下,這個職業教育能不能國家把這個錢給到設備上面,或者給到學生身上。現在有好多職業教育不倫不類,中國的職業教育它沒有考核,就像我一開始說的,職業教育有好多是技術人出身,技術人出身的思想還沒有解放,他把這個思想,師傅帶徒弟的理念,有好多技術到最關鍵的時候,它留一手。實際上我也給很多醫療界的朋友和教育圈的人士,醫療實際上沒有國界,隻要你研究出來都應該公布,但是我們作為職業教育來說,現在有好多都留一手。所以,在我們那兒,為什麼好?隻要這節課包括這種技術,實際上職業教育就是技術教育,技術教育的根在於它的觀念,我原來是廚師出身。我舉個例子,做糖醋活魚,整個過程都教會了你,但是關鍵在魚的嗓子眼那堵一個東西,他不教你,你做去吧,你整個按他的流程做,你做不好,這個魚上到桌上不動嘴,魚肉能吃,但是按說到了桌子上魚嘴應該還能動,這是廚師界的一個絕招。所以,職業教育都是技術教育,我覺得,像這個技術,我覺得不應該保守,實際上我在20年前就因為我的思想開放,思想決定命運,也許我的思想開放,當時我記得1996年,我短期技能培訓,一年達到一萬五千人,就是說培訓班,在全國也是老大吧。比如有好多人說拔絲冰棍,我看《闖關東》上面也有這個,實際上他做的那個根本就不是那個套路,他演的就不真實,他那麼做叫做穿幫,如果要讓我指點,絕對不是這樣。但是這個故事是有。比如說按我學的,我學校畢業的,中專兩年以上的,就能做到拔絲冰棍。 

  所以有好多,作為國家來說,我覺得現在中專是好就業,不好招生。現在我覺得國家應該調整政策,大家蜂擁而上的是學本科,但是本科好招生,不好就業。就像黃老師說,現在國辦學校,有好多學校,就是在應付,我認為,現在中國的教育,處在中國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國的工業改革的年代。現在也在改革,實際上我們都走在社會的最前沿,但是,有的步子太大了,教育部說你離開這個框框,它的教學規律,你隻要突破了,你考核不合格,執照是我們的重中之重。在教育部規定的課時以外,隻能追加課時,不能刪改。所以辦學者的權利需要放開。第二,辦教育不應該像產品一樣批量生產,剛才李廳長也說了,你不能說所有的孩子都按科學家去教育,我老是舉這麼一個例子,比如說現在有電腦、有鼠標、有椅子,但是人也是一樣,有干這個的干那個,五行八作,各行各業都應該是綜合發展,不應該個人綜合發展,但學校是可以有綜合學校,避免單線發展。比如說在日本,你學汽車的,你再改行很難,但是在中國,上完了大學,干什麼都行,干本專業也不精。我現在呼吁的是,干一行,比如我原來學廚師,我一直到1998年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拿一個世界金獎,我就縱向發展。最后我辦教育,現在我就什麼都不干,我一心研究教育,就是說有好多老說內行外行,內行人老是不研究它也變成外行,外行人什麼都不干,現在我睡不著覺了就想,教育到底怎麼進入世界百強,到底怎樣才能適應學生的心理,適應社會的需求,到底怎樣為社會做貢獻,我睡不著覺了,我最大的優點就是執著,老是攻這一項。所以我認為,甭管職業教育和本科以下的教育,就是說,應該是專,不應該是54門課樣樣精通,樣樣稀鬆。比如說我們火箭上天,它也需要電焊工。我覺得現在的學校都是栽培的就讓大家故意可以跳槽。比如說學新聞的,畢業了,不能馬上就當記者,學法律的,畢業了連書記員都當不了,別說法官。所以我認為,術業有專攻,要恢復到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教育,再延伸一點點,再加強一點點,再突破一點點。就是說你學哪一行,隻要選擇了這一行,我就做到這行的頂級,但是頂級都攢起來,這是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中國的夢。大家都集中起來,不要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我就說這麼多。 

(責任編輯:李慧、房爽)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