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
中拉之间展开更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物质条件非常坚实
[网友我是来看热闹的]:中国的国家元首习近平主席已对拉美这三个国家进行了访问,在此之前,奥巴马总统已经对这三个国家的两个进行了访问,接下来拜登副总统还要对墨西哥进行访问,所以有人说,说这是中国和美国在拉美地区在进行较量,您怎么判断?您认为,习近平与奥巴马的会晤能否是较量之后的再次较量?
【金灿荣】:自1823年美国提出“门罗主义”以来,无论是美国人还是拉美地区的人,确实都把拉美看作美国的“后院”。但是,中国领导人对拉美的访问,没有挑战美国在拉美的领导权的意思。中国对拉美的重视是中国全方位外交的应有之意。大家应该注意到,中国的新领导班子全面执政以来,全方位是其外交的一个重要特色,所谓的全方位包括内容和地理两方面,内容上比以前更全面,主要的表现是在中国外交中增加了公共外交和全球治理这些新内容。地理上也更全面,主要表现中国对过去有所忽略的地区加强了重视,其中就包括拉美地区。
中拉关系主要是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关系,双方的经济互补性非常好。从市场的角度看,双方是互有吸引力的。政府的政策只不过是在市场的需求上略加推动,并给予制度保障。拉美具有极其丰富的资源,极其广阔的市场,在某些领域还拥有比较独特的技术(比如说,巴西的支线飞机、以酒精为代表的生物燃料技术等等)。中国有极其强大的制造业能力,自2010年中国制造业总量超过美国以来,今天的中国可以说拥有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也是人类历史上门类最齐全的工业。基于上述的特点,中拉之间展开更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物质条件是非常坚实的。
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不会在议程中占很大分量
[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金老师,台湾人评价习奥会,说美国现在是世界台面上的老大,而中国则是台面下的老大,美国做军事管家婆,而中国则实现经济扩展,相比之下未来会出现怎样的格局变化?
【金灿荣】:两岸关系过去五年取得了巨大进展,因此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当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在此次习奥会中,台湾问题有可能会被提到,但是不可能在议程中占很大的分量。
至于说台湾朋友认为的美国是世界台面上的老大,而中国大陆是台面下的老大,这个可能还不符合事实。中美的力量,大概应该这样看,从存量看美国还是比中国大陆强大很多,但是从增量看,中国大陆比美国发展更快,各有优长。另外,必须强调,中国大陆和美国相比,没有那么强的老大心理,对中国大陆领导人来讲,至少未来十年其执政的重点仍然还是经济发展、民生改进、反贪倡廉,绝无在外部世界与美国一争高下的想法。
[网友气泡红酒]:在中国新一届领导产生之后,无论是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和非洲三国的访问,还是李克强总理正在进行的印度等亚欧四国的访问,以及习近平主席对于拉美的访问还有即将与奥巴马的会晤。我们分析一下,这其实是不是中国外交正在创新当中逐渐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呢?您能为我们分析一下么?
【金灿荣】:十八大刚结束的时候,无论是国内舆论还是国际舆论,都认为新班子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国内,因为现在国内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社会矛盾加剧、环境问题突出等挑战。但实际发生的情况是新班子,无论是在内政方面还是在外交方面,都表现出了超乎人们预期的主动性、进取性。
总体来讲,新班子对外交问题非常重视,表现在人员配置很强,新班子讨论外交决策时间较早。1月28号,在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就集中讨论了外交问题。3月22号两会结束一周之后,习主席就开展了首次出访。此后,习主席、李总理和其他常委展开了非常密切的外交活动。就从习主席的若干讲话和新常委的外交实践看,新班子外交有如下特点:
首先,继承了和平发展战略。我注意到,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了中国最大的国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的矛盾还是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中国的国际定位还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上述判断得出的必然结论就是中国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与外部世界的互利共赢。
其次,新班子在推进外交方面也确有一些新的举措。其中包括在外交实践中增加了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等内容。在风格上,新的外交体现了较多的中国自主性。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外交是反应式的,哪里有问题就往哪里反应。而从习、李的出访看,现在是先外线后内线,虽然现在中国外交上的具体麻烦主要是在中美关系中、中国与周边关系中,但是,中国新外交的首站是从俄罗斯、非洲和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的。先巩固与传统朋友的关系,再处理棘手问题。还有,中国在处理主要问题的同时,积极拓展间,所以,就有了对欧洲的访问,对拉美的访问。
再次,新班子在推进外交的时候表现出比较强的个人风格,外媒都注意到,无论是习主席还是李总理在外交实践中都个性比较鲜明,给人留下了相当强烈的印象。
未来十年中美关系中的问题或比以前还多
[网友吱吱的故事]:有很多人认为,国家领导人之间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友谊会对处理两国关系和复杂的矛盾带来良好的契机,但是,中美两国都是大国,之间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远远不是一句“我们是好朋友”可以全部解决的。两个人相信面对面的时候,也会遇到中美两国现在很棘手,或者亟待解决,或者是一些战略性的问题。那碰到这种比如说一定有针锋相对的问题的时候,两个人可能会怎么办?
【金灿荣】:领导人之间如果有良好的私人友谊,那就意味着对对方的政策底线有所把握,因此就不会出台明显触犯对方底线的政策,因此就有一部分麻烦事先就被免除了。所以,保持国家领导人间的定期接触,建立起相互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确实如这位朋友所说,中美两国是大国,而且不是一般的大国,是超大型国家,因此,矛盾比一般的大国关系还要多。即使两国领导人有良好的私人友谊,这些矛盾还是客观存在的,还需要采取更复杂的其他措施来控制矛盾,促进合作。这就是为什么习奥会除了建立私人友谊,还要谈战略定位、谈解决问题的原则。
未来十年,中美关系中的问题可能比以前还要多,对此大家要有心理准备。我个人认为未来十年中美关系有三类问题,第一类是老问题,我们可以把它简化为三T问题,即台湾、西藏、贸易。第二类是新问题,包括地区领导权竞争,中国军事现代化对美国冷战时期建构的岛链的压力,中国的科技现代化导致的在太空、电子、网络等无形空间的竞争,中国的产业升级和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新的贸易摩擦,中国国内政治与社会的多元化导致对美政策缺乏共识,等等。第三类是第三方问题。随着美国对中国的防范心理加强,中国周边某些与中国有矛盾的国家会尽力去利用中美矛盾,以谋取他们的私利。
【金灿荣】:但从更大的时间段看,或者从更长的历史时间段看,我们对中美关系也不必悲观,中美确实有可能走出一个不同于传统大国政治悲剧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来。就我个人看存在着如下条件:
从结构层面看,中美关系与以前的老大、老二关系有三点不同:一是,中美两国在规模上都是超大型国家,不可能被击败,只能接受对方的存在。二是,中美两国在性质上都不是典型的民族国家,而是典型的文明型国家。三是,从力量结构看,中美都是全能冠军型国家,软硬力量兼备,相形之下,单一民族国家往往只是单项冠军型国家。
从具体条件看,中美之间有五个控制危机、展开合作的条件。一是,经济相互依存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二是,两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社会与人际联系。三是,两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具有相当多的共性(如世俗主义、物质化、实用主义、自信、包容等等)。四是,两国共同面对诸多的全球问题,必须合作才能解决,任何单一国家都解决不了。五是,在过去40年内,中美两国之间已经发展出了众多的对话机制,有人估计,副部级和副部以上的对话机制已经超过了90个,这在冷战后的大国关系中是很罕见的,这为两国控制矛盾提供了制度保障。
最后,中美两国领导人执政能力、执政水平都是比较强的,深刻意识到中美关系对两国的长期意义,因此有坚强的政治意志推进两国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尽管我们认识到未来中美关系困难重重,但是,我们对未来关系的最终前景仍然可以抱有某种乐观的预期。
【金灿荣】: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就到此结束,感谢网友们积极的参与,你们的问题对我也是很好的启发。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