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易鹏谈“新四化”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化【2】--强国社区--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社区>>人民访谈>>访谈回放

国家发改委易鹏谈“新四化”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化【2】

2013年05月29日17:23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

  城镇化推动内需扩大 形成中国经济源源向前的推动力

  [网友骑驴大仙]:新型城镇化的初衷是好的,强调以人为本也是好的,但是要真正发挥其潜力所在,必须做好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嘉宾您觉得呢?如何抓好这项工作?

  【易鹏】:这次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包括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要以制度改革作为保障。从这点上也知道,不管人口城镇化为核心,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城市形态也好,背后都蕴含需要大量的改革,比如说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行政级别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各方面的改革来支撑城镇化的实施。

  [网友军徽闪烁]:李克强总理曾指出:把城镇化最大潜力和改革最大红利结合起来,形成叠加效应,中国经济就有长久持续的动力。您如何理解总理这句话中的几个关键词:“最大潜力”、“最大红利”“叠加效应”“长久持续的动力”?

  【易鹏】:城镇化最大的潜力怎么来解读呢?因为城镇化有两个角度,它能够提供需求,它能够给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提供需求,因为城镇化过程中间一个农民变成一个市民,他的收入水平会提高,所以我们明显感觉到现在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大概是3.2:1,如果一个农民变成一个居民以后,相应收入也会提高3倍以上,收入提高以后就能够增加消费能力,那么就能扩大内需。

  第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来自于生产率的提升,把一个农民变成一个市民或者变成一个工人,生产率的提高大概也在3.5倍左右,所以生产率的提升如果有更多的这个,因为人也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要素,如果有更多的生产率更高的人出现,那么从供给角度上也能够推动经济发展。而且中国现在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52.6%,也就意味着7亿多人,如果按照户籍人口化率只有35%左右,那么这个人口规模就大幅度下降了,那就只有4亿多人。那么未来如果按照我们有户籍人口的,乃至说最保守的非常住人口的计算,未来中国可能还有数亿人要进入城市,如果中国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那么中国还有两三亿常住人口要进入到城市,如果按照户籍人口角度来讲,那么中国还有四五亿人进入到城市,这么一个庞大规模的人进入城市以后,他的收入会提升,生产率会提升,同时消费能力会提升,从而一定会扩大整个中国的内需。所以说把它作为中国内需的最大潜力是有非常大的道理的。因为在当前国际,尤其是欧美这些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都不太理想,也就意味着中国的外需不太可能再保持以前那么高速的增长,未来可能是速度比较平稳,甚至不排除负增长的可能性,那么从世界格局来看,可能也是中国的城镇化带来的内需才能解决中国经济最大的潜力所在,也可以说是世界未来经济最大的市场所在。

  但是为什么说城镇化是最大内需?内需的潜力要变成现实是必须要加催化剂的,那么怎么加催化剂?当前最好的催化剂就是改革的红利。通过改革释放出制度的红利,还是有利于中国城镇化从内需的潜力变成真正的内需。比如说我们改革土地制度,让农民在土地中间有更大的收益,实质上也就提高了他的财政收入,也就增加了他的消费能力,也有利于让农民进入市民中间,提高他的消费能力,最终把内需的潜力变成内需。而这两者一结合,把城镇化作为最大内需这个潜力结合改革作为最大的红利,那么就能形成中国经济源源不断向前的推动力。而客观来说,在2020年前我们要实现两个翻番,中国经济还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尽管达不到以前10%以上的高速增长速度,但是一个7%左右的中等经济增长速度还是有必要的。那么更加需要发展这两者结合的叠加效应。

  [网友58.68.145]:中国在推进城镇化的道路上有哪些需要向德国学习的方面?李克强德国行程中参观先进城镇和农庄,这个行为是否说明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上与德国会有联系?

  【易鹏】:克强总理在德国看到了德国的城镇和农庄,我认为有几点启示:第一,我们必须要承认欧洲是世界城镇化的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因为全世界的城镇化主要是欧洲的工业化以后,工业化推动城镇化,所以英国这些国家是比较早的实现了比较高的城镇化率的一些国家,也是全世界最早城镇化过50%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他比较早,城镇化时间也比较长,所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管理、技术、理念。当前中国的城镇化应该说前面30多年发展速度非常快,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我们城镇化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城市发展的粗放式,比如说我们北京城拥堵,空气质量差,雾霾频频出现。德国的绿色技术、低碳技术、智慧城市技术,无论从技术、法规、管理经验,都是在欧洲乃至全世界走在前面的。那么中国和德国在城镇化中间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建立这个城镇化伙伴关系,有利于中国借他山之石提高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从粗放型走向集约型,走向绿色、低碳、智能的城市化道路,也可以说分享了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至于说李克强总理去德国参观农庄,这其实也预示着一个中国农业现代化如何借鉴德国的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另外中国农业分散度高,小农经济色彩比较浓,而德国和欧美很多国家农业基本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品牌化经营、技术化提升、绿色化发展这种路径,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农村人口日益减少,那么中国在一些工商资本、技术、高素质的人才会进入到农业领域,那么农业领域中间可能会借鉴很多组织形式,比如像李克强总理看到德国的农庄是一种形式,还有农村合作社是一种形式,还有其他的各种形式。那么也是要借鉴这些现代化国家他们如何处理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如何更精细化的发展农业的经验,从而来推动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最终目标是实现自由迁徙、公平公正

  [网友桑一葚子]:嘉宾您好,听说我们家乡的很多地方会由县升为市?“撤县设市”对我们当地的百姓会有哪些实质性的惠民政策吗?

  【易鹏】:对于撤县设市,当前是媒体的热点,对于撤县设市要辩证的角度来看。第一个我们确实看到,尤其在97年前,中国有一波一定规模的撤县设市,使得中国当时的城市数量从改革开放初期150多个到了后来的将近700个。但是在这一波过程中间,确实我们发现了很多地方是以设市为名行粗放型扩放之实,以设市为名行扩充编制造新城之实,以设市为名不顾自身发展状况和实力对农业,尤其三农进行损害之实。但是,我们依然要反过来看,在撤县设市过程中间有一部分的市确实设市以后,一个方面财权有所增加,比如能够征收一些城建税。第二在别的一些方面权力也有所扩张,也提高了他城市发展的实力,也成为他们大大小小不同区域中间的中心城市、龙头城市,从而也带动了更大面积的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这个区域中间城市居民或农村居民的收入。

  另外一个维度来看,我们国家到现在为止,包括到三沙市设立是658个城市,中国13.4亿人口才658个城市,很多比我们国家小的国家有几千乃至上万的城市。我们基本上设市的标准都卡在了常住人口10万以上的标准,但是像有些国家200人可以设市,而在欧美发达国家更多的是2000人以上就可以设市了,明显的看出来,中国是全世界设市标准最高的国家,因为我们除了人口要求以外还有财政收入、GDP总量等等一系列指标,而别的国家就只有一个指标就是人口标准,而且有些人口准都放到200了。那么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的城市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所以,在一些具备条件的县改市有一定的合理性。

  【易鹏】:但是我认为撤县改市要和我们行政级别的改革相结合在一块,要更多的发挥市场的主导的价值,像很多国家是县管市,我们把市更多作为一种行政级别认知,就是市管县,或者县级市、地级市这么讲,实际上要回到城市的根源,城市怎么来的?就是有人口聚集就成为城,有市就有产业,两者结合就成为城市。我们回到最原始的城市本质上来看,只要有人口、有产业就是一个市,我们从来都强调一点,我们国家的城市就应该要去行政级别化。像东莞的虎门镇,60万以上的人口,尽管是一个镇,但它远远高过中西部地区很多地级市的人口,但由于它是一个镇,按照我们《城乡规划法》,对建制镇的道路设置各种方面标准有严格的限制,所以实际上导致了这些人口规模非常大的镇、产业规模非常大的镇,只能被迫违背法律,所以说我们在这一轮撤县设市过程中间,要回归到城市的本质,更多的淡化行政级别,凸显它的人口和产业的标准。而且我们的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是不能跟着行政级别配置的,而是要根据人口规模配置,也许东莞一个镇应该拿到上级的财政转移支持的力度可能也许高过西部的一个地级市,因为他的人口规模比你多。这点才能体现这一轮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间以人为本的这么一个理念。

  [网友气泡红酒]:谈到城镇化就不得不说到户籍制度,是改革?还是取消?嘉宾,对于我们在大城市奋斗而又无法获得当地户口的人来说,城镇化对于我们有意义吗?

  【易鹏】:我认为意义非常巨大。因为这一轮新型城镇化就是破除以前半城镇化过程中间,破除了夹心层,在城市里没有户籍的这些人的问题,也就是要想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也就是你在这个城市工作、生活,实际上就是这个城市的户籍人口,那么就要根据户籍背后享受的养老、医疗、教育、失业、生育等各种类型的公共服务。因为我们十八大中间明确提出了一点,就是城镇化的角度讲,人的自由迁徙,其实户籍制度的存在已经阻碍了人的自由迁徙。那么我们在新型城镇化中目标是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迁徙。但是我们必须也要清楚的看到,在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间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叫有序的过程,而不是一步到位的过程,因为在户籍背后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需要资金支撑的,比如说现在有人传北京市一个户口值18万,有些人说不只,但是背后是户籍制度带来的公共服务的价格。那么全国而言,尤其在特大城市而言,城市级别越高公共服务水平越高成本也越高。那么如果一下子让全中国,比如说农村里还有6、7亿人,再加上城里夹心的2.6亿,将近10亿人一下子变成城里,提供公共服务均等化,因为很多人都会来北京、上海这些特大城市,那么这些城市难以承载,同时这个资金也难以承载。所以对于户籍制度,尤其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需要有一个时间段,我想未来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间可以20—30年的过程,姑且也把这20、30年划为一代人,作为逐渐填平这个差距的过程。那么在小城市就全部放开户籍,在大城市有序放开,在特大城市,尤其像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那么还是要有一些管理性的放开。现阶段比较务实的操作方式,第一个推行居住证制度,让一部分满足落户条件的人先落户、先享受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是在这个城市有工作、有纳税、有住房或者有租房,或者全家人,拖家带口都已经在这个城市生活的这波人,先解决他们的户籍问题,解决他背后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这个数量在全国大数是4000万左右。随着我们的财力逐渐雄厚,随着时间的深化,逐渐的消除附在户籍上的公共服务不均等化的问题,最终实现从二元结构变成一元结构的问题,最终实现自由迁徙公平公正的问题。

  以城市群作为中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网友迷你考拉]:农民工市民化有什么好处吗?农民不种地,而走进城市来住,那岂不是乱套了,他们的生活来源如何保障,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如何保障?是否这些工作都已经准备好了呢?

  【易鹏】:这一轮新型城镇化的要义不是说要追求速度型的城镇化,不是要追求盲目型的城镇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是简单的把农民赶上楼了事,也不是把农民赶进城就了事,而是必须解决农民的就业、收入问题,可持续的就业和收入问题。那么要想解决这个就业和收入问题中间,就必须解决产业问题。所以说,如果农民不种地,而走进城市住,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就很可能走进拉美国家过度城市化的局面。所以巴西城镇化率90%,但是因为是建立在大量城市失业身口基础上,这种低质量的城镇化还不如不搞低质量的城镇化。所以说我们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培育产业,现在为了我们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了满足城镇化的需求,我们重点产业,第一放在服务业的发展上,因为服务业解决就业的承载力远远高于制造业和农业,工业和信息化程度的结合,解决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那么服务业中间蕴含了巨大的就业机会,尤其能够破解当前中国非常严重的结构性就业难的问题,我们现在这种农民工找工作很好找,但是大城市找工作不好找,大城市就业主体主要是中高档的服务业,要想发展中高档服务业很重要的是放松政府管制,我们现在在医疗、教育、文化、金融等等服务业方面,政府管制过多,导致了服务业发展并没有得到快速发展,而像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政府没有管制,或者说政府不知道怎么管,从而实现了它快速的发展,从而解决大量的就业,所以说马云这个模式培育了多少淘宝店,每个淘宝店都解决一家人吃饭的问题,很多淘宝店一年赚十几万,十几万就可以养家糊口,那就是放松管制对服务业的增长。

  第二方面的产业,就是我们要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说要推进城市更绿色低碳,可能发展低碳产业、节能产业、绿色产业、智慧产业,这轴产业发展就能够进一步的扩大城市的就业能力和空间,从而使得农民进入城市,能够有业可就,有钱可赚,从而可持续发展。

  [吱吱的故事]:易鹏老师您好,经常看到您的文章和报道,您说城镇化不能搞像北京这样特大型城市,那以后城镇化的主体要迁至二线城市或者农村吗?

  【易鹏】:现在北京这个特大型城市已经成了大城市病,很多资源继续往北京城聚集,那么北京大城市病会更加严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发展二线城市或者下城镇也会面对有些挑战,尤其小城镇,因为中国现在建制镇将近两万个,平均每个建制镇人口只有七千人,只有七千人的建制镇没有规模效应,不能体现规模经济,它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基本很难有回报。那么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讲,必然是一个讲究规模才带来经济效益,集聚能带来效益,所以尽管北京这个城市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又差,但是在2000年到2010年十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增加45%,上海增加37%,天津增加29%,广州增加27%,所谓的中国一线城市,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北京生活成本最低,因为北京的公交车只有4毛钱,地铁两块钱,天然气有补贴,蔬菜有补贴。北京市的高消费在什么地方?房价高。北京这种城市规模还会增加,人口会增加,继续加速大城市病,怎么破解这两难?最好的城市发展模式就是城市群,通过轨道交通建设,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线城市周边,和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形成和谐的城市布局。比如我在北京工作由于轨道交通,当天下班只要30分钟时间就到了河北固安,固安有了轨道交通以后,固安由于人口密度没有北京个,环境、空气质量肯定比北京好,那么就形成了居住的宜居性和工作的机会性,再加上交通的便利性,三者结合构筑城市群里面的一个多元价值体系,从而以城市群作为中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来出现。

  【易鹏】:这次新型城镇化核心一点就是想破除之前的老的城镇化存在的很多毛病和问题,也就是我们这次的城镇化是以前城镇化的升级版,在构筑城镇化的升级版的过程中,必然会更加重视社会公正,更重视城市发展的质量,更在乎人的幸福感,更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绝对不会是走以前的粗放型城市运营老路,走投资依赖型的老路,走房地产化的老路。相信通过全社会群策群力形成共识,推行新型城镇化以后,我们的天会更蓝、水会更绿、城市会更宜居,人们的收入会提高,社会更公平公正。

  谢谢各位人民网的网友。

(责编:李哲、黄玉琦)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