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副司长孔令羽
[嘉宾访谈]:5月29日10时,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副司长孔令羽、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副司长兼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副主任李朝胜做客强国论坛,以“促进农产品流通”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孔令羽】: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来到强国论坛和大家就促进农产品流通进行交流。农产品流通事关国计民生,和大家每日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也是一个受到大家广泛关注的话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今天非常高兴与大家就这个内容进行探讨。
【李朝胜】:各位网友好,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里见面,非常感谢人民网提供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
经销商分销是鲜活农产品流通主要形式 商务部将继续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
[主持人]:请问,中国目前农产品流通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出现“卖难买贵”的现象?
【孔令羽】: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也是农产品流通的大国。2012年,我国蔬菜产量达到7亿吨,水果产量1.5亿吨,水产品产量5906万吨,这些农产品绝大多数经过农产品流通走上了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从目前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来看,今天我们重点谈鲜活农产品,因为鲜活农产品流通难度最大,公众关注度也最高,鲜活农产品进入零售环节与消费者见面可分为两种途径,一种是农民自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卖给超市等大型零售企业、院校等集团用户,或直接进入菜市场、社区进行直供直销,还有就是农民在县乡集贸市场销售;另一大类是经销商分销,通过经纪人,经销企业、经销大户在田间地头向种养农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买断产品,贩运至批发市场,再经菜贩、零售商等采购进入城镇农贸市场、菜市场、菜店、餐馆、院校,从批发市场进入零售市场这个过程中大部分要经下一级或几级批发市场。从整体的数量上看,经销商分销是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形式,占有80%左右的市场比重。
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总体平衡,表现为品种丰富、交易活跃,但价格波动频繁,不够稳定。因为鲜活农产品不同于工业消费品,生产多了可增加库存,适时减产,水果、蔬菜有其自身生长习性,需配合天时,进入上市期,要迅速销售出去,加上我国南方农作物有淡旺季,北方农作物有冬闲期,因此,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要求非常高。现在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中城市菜园子都缩小了,农产品需要大量远距离调入,流通环节必然增多,产销衔接难度不断加大。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根据经销商分销为主的流通方式进行着调整和适应,总体上适应的还是比较好的,但由于气候等原因,在部分区域、部分时段的某类或某几类产品出现碰头而集中上市,市场容量不能适应,导致价格暴跌,一般暴跌的时候,经销商因采购进来销不出去就停止采购,导致价格越低越滞销,这就是产地出现“卖难”的主要原因。“买贵”现象是普遍存在,城市农产品价格一直保持高位,菜价持续上涨,先是“五毛”菜没有了,现在“一元”菜也不多见了。主要原因我们分析就是人工、运输成本和场地租金快速上升。人工包括贩运人工,还有菜贩本身的人工成本、生活成本提高,运输成本,虽然是有远距离运输的“绿色通道”政策,但是油费的上涨、空返的成本还是都转嫁到菜价。另外现在咱们的批发,基本采用的方式都是自贩、自运的批发,空返的比例就非常高。由于对农产品流通公益性认识不足,城市改造扩张中,与民生息息相关、不可或缺的菜店、菜市场,未能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由政府投入、合理布局。没有做到这一点,租金的成本就难以降下来。这个情况如果能有所改观,通过合理布局,既方便居民,又能降低零售环节的租金费用。
改革开放后,放开农产品经营以来,农产品流通领域坚持市场化,采取“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发展方式,集聚了社会投资,市场建设取得了高速发展,全国已有农产品批发市场4300余家,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以上市场1722家;还有3.3万余家农贸市场。这些市场实际上都以社会投资为主。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提高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的制度建设,促进技术进步的政策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十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对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做出部署,2012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1〕59号)也对完善农产品流通给予了有力支持,商务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销衔接,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在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近些年的努力,商务部积极创新流通模式,打造了一批“南菜北运”、“西果东送”跨区域产销链条,产地和销区更有机地联系起来,初步形成了以农批对接为主体、农超对接为方向、直销直供为补充、农产品电子商务为探索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同时,适应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机制方面的变革也开展起来,逐步推向深入。
[网友棋子的尊严]:在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预测、预警和引导方面,商务部都做了哪些工作?
【李朝胜】:近年来,为稳定农产品市场运行,维护广大农民和消费者利益,商务部建立并不断完善城乡市场监测信息服务体系,向社会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以市场手段来引导和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一是建立了农产品市场监测系统。在商务部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系统中,监测品种包括粮、油、肉、蛋、菜、奶、糖等80多种食用农产品,样本企业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形成了部、省、市、县四级平台。依托该系统,定期采集各地农产品市场信息,掌握价格、批发交易量等变化情况。二是形成了预测预警机制。包括粮食、猪肉、食用油、禽蛋等重要农产品预测预警系统,通过定期专家会商和市场形势分析,对市场供求情况和价格变化进行预判分析,对市场异常情况及时预警。三是搭建了信息宣传发布平台。对监测系统采集的农产品数据信息,及时进行加工整理,定期通过商务部网站和“商务预报”子站以及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等媒体向社会发布,年均发布各类农产品信息8万多条,包括各地的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和预测预警信息,为企业经营和居民消费提供服务。
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密切关注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深入分析研判市场形势,及时发布预测预警信息,畅通购销信息渠道,充分发挥信息引导作用。
孔令羽:“农超对接”既有效保护农民利益又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农产品
[网友老豆腐]:我们社区超市打出的宣传语是“农超对接保质保鲜”,不知道这个农超对接是不是全国都有?实行的情况怎么样?对农产品流通有什么好处?
【孔令羽】:这位网友说的社区超市很有可能是农超对接试点企业,因为农超对接的一个明显优势在于产品可追溯,质量有保证。
2008年12月以来,商务部会同农业部开展了“农超对接”,支持大型超市连锁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建立农产品基地直接采购鲜活农产品,并组织配送到门店销售。几年来,共支持24个省区市进行农超对接试点,还没有覆盖全国。 “农超对接”试点重点支持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建设与农民专业合作对接的产地集配中心、专业生鲜配送中心等农产品流通设施,改造扩大鲜活农产品经营区,要求试点企业扩大鲜活农产品销售量,降低农产品进入门槛。
截至目前,开展农超对接的规模以上流通企业800多家,对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56万个,辐射社员100万户,流通成本平均降低10-20%。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超市的生鲜农产品零售额提高到17.8%。
农超对接对农产品流通的好处体现在:一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通过农超对接,拓宽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了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环节,提高了收购价格。同时,农民与超市签订长期购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农民按需生产,规避市场波动风险,有效保护农民利益,解决市场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二是提高了质量安全水平。流通企业按照标准收购农产品,建立了稳定的优质货源,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水平,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同时也提高流通企业竞争力。三是实现了消费者得实惠。发展农超对接为消费者提供了方便、安全、实惠的消费环境。超市成为城市重要的农产品零售网点,缓解部分大城市存在的“买菜难”问题。
据超市反映,通过流通规模化,以及流通环节的减少,流通成本平均降低10-20%。反映到零售价格可相应降低10-20%左右,并缩短流通时间,近郊农产品在24小时内由农田到超市,最大限度地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
[网友坚持梦想不回头]:网购的力量希望得到国家的关注、支持和规范,两位领导怎么看待网站卖水果、微博卖菜?这也是促进农产品流通的一个渠道嘛哈哈哈。
【孔令羽】: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环境不断优化,网站卖水果、微博卖菜等农产品电子商务形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活力,开辟了一个农产品流通的崭新领域。既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网店直销农产品,也有经销商网上销售。目前,涉农网站已数以万计,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据测算,2012年经营农产品的网店数量超过26万家,2013年有望突破100万家。网上交易额快速增加,以淘宝网为例,2012年农产品销售额达到198亿元。
虽然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较快,但面临的制约因素依然较多,一是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直接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规模化发展。二是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农产品鲜活、易腐、不耐贮运等特点,要求专门的储存、配送、运输条件,冷链物流技术研发和推广滞后成为农产品物流的瓶颈。三是社会诚信体系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有毒、有害、假冒、伪劣农产品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此外,传统交易习惯、信息化基础薄弱、专业人才缺乏、支付不方便等也是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家高度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近年国务院一系列重要文件都对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作出了部署。商务部积极支持农产品流通方式创新,2012年印发了《商务部关于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的指导意见》(商建发〔2012〕432号),重点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工作,鼓励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鲜活农产品网上批发和网上零售。确定了39家全国农产品流通创新重点联系企业,包括中粮我买网、淘宝网、北京任我在线、昆明斗南花卉市场、新疆果业、依谷网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农产品零售和批发企业。通过积极推动技术、项目和要素向示范企业集聚,鼓励示范企业坚持探索与示范并行,重点突破束缚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有效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例如,北京任我在线在北京社区设立了76家连锁店,由社区连锁店同时负责所在社区以及附近区域的网上订单配送任务,有效降低了物流配送成本。目前,单店日均销售平价蔬菜600多公斤,公司全年果蔬销售额达6000万元。昆明斗南花卉市场电子拍卖年交易额逾3.7亿元,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鲜切花价格形成中心。
[网友魂灵几多钱]:农产品流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要跟得上,请问商务部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孔令羽】:近年来,商务部陆续开展了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标准化菜市场示范、蔬菜直销直供、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新农村商网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利民惠农工作,重点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动农产品流通网络不断健全,布局不断优化,设施不断升级,功能不断完善,流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升级改造农产品市场。支持46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1035家农贸市场和1600多家菜市场升级改造,其中,2012年便民菜市场项目新建改造150家生鲜超市、769家社区连锁菜店和241个流动售菜点。新增市场交易面积400万平方米,建设改造检验检测中心485个、电子结算中心52个。二是加快发展冷链物流。支持1928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新建、改造冷链物流及配送中心项目2032个,新增冷库库容479万吨,增配冷藏车1589台。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等环节低温控制能力显著增强,流通损耗明显降低。三是加强跨区域产销设施建设。新建97个产地集配中心和30个销地交易配送专区,通过交叉投资、合同约束、利益共享等方式,支持优化了127条跨区域产销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