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减灾委专家李京、北京师范大学张强谈四川芦山地震应急救援【2】--强国社区--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社区>>人民访谈>>访谈回放

国家减灾委专家李京、北京师范大学张强谈四川芦山地震应急救援【2】

2013年04月20日19:16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减轻旱灾风险中心技术委员会主席李京做客强国论坛

 

要建立起牢固的救援通道以保证迅速地救援灾民

[网友灌水治疗心烦]:应该建立救援的绿色通道,防止塌方等状况发生,请问专家您认为这次地震中对于这方面的防范应该怎样进行?

【李京】:很显然,要想迅速地救援灾民,首先就要建立起救援通道,而这个救援通道要保证的是它不能轻易地被下一次余震或者塌方摧毁。所以,相信负责这方面的交通部门在打通救援通道的时候一定会考虑这方面,包括在保障交通通畅的情况下,适当地采取一些护坡的措施,和根据可能发生崩塌、滑坡风险比较大的地区做特殊的处理,或者是开辟另外的通道,以避开最危险的地区。因为我们在救灾的时候也特别要关注的是,救灾人员也要保证不能受到二次灾害的伤害。

[网友戒烟限酒]:芦山附近有好多水库,针对这种特殊环境,水库出现裂缝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和处理?

【李京】:水库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需要迅速派专业人员去调查,因为裂缝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仅仅是表面出现一些裂缝,有的是在里面出现裂缝,而且这与水坝的性质也有关,比如土质、钢筋混凝土质都有关系,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检查完发现只是表面的,不影响它的强度,问题就不大。如果确实是深入到里面,影响到了大坝的强度,或者土坝里面的隔水层被破坏了,这时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把水放掉,或者把可能影响到的下游的人撤离。

[网友liudaniu]:是否有有效的预测和准备,以防余震的发生?

【李京】:余震和地震一样很难进行准确实时的预测,当然,我们知道在震区一旦发生地震,余震是不断的,所以,只要是在地震灾区就要采取措施,预防余震对人体的进一步伤害。这时主要是需要避开那些可能在余震中垮塌的建筑,以及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的地方。

[网友远文]:地震发生后,群众应该如何自我救助?

【张强】:这个问题特别好,我们回顾五周年汶川当时的灾害经验来看,自救、互救比公救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我们特别要提醒群众要意识到自我救助、互相救助,特别是社区的建设往往对应对巨灾、地震灾害一系列的灾害是最重要的手段。自我救助如何开展,分为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政府要提供这样的支持,要有一些系统性的全面教育产品全面覆盖,这可能是一个国家的行为。即便我们要去谈群众的自我救助,也需要有一定的如何集全国之力,集全国的科技、各个方面的专家对灾害的解读,当然这是需要有一些科学的基础。这些提供可能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下,我们能够提供全国基本性的救援救助的框架。第二个层面,我们要提醒社区层面,对于一个社区层面,汶川经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体会,我们地区的地情很重要,比如说我们看到了很多地方,它的地形差异、自然状况的差异和经济状况的差异带来灾害的冲击和影响是非常大的。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要特别看重以社区为基础的、为平台的灾害应对的教育与行动实践平台的形成。这一点在现在,尤其是我们现在讲中国在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我们很多社区是新建,我们社区来自不同的地方,怎么融合?我想这一点也是在应急管理体系中很重要的一点,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其中发挥作用不仅仅是政府,还有我们的社区组织,我们的社会组织如何凝结老百姓的积极性,怎么让他们参与。第三个层面,这也是现在比较难的一个层面,就是怎样让家庭、怎样让个体在自我救助中学习知识。有一个全世界的经验,通常人们在安居乐业的时候会忘记灾难灾害带来的冲击,容易把一些时间、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其他关注的地方。这在自我救助上,我们要提醒家庭,要做好家庭的应急知识的学习、应急包的准备。刚才也有网友用微信建议,像成都地区在汶川地震之后的应灾物资可以帮助雅安地区的家庭需求。我们刚才说做好自我救助,简单看起来是一个能力问题,比如说我们如何防火、怎样从高楼逃生,怎样认识到在家里储备什么样的物资,怎样掌握信息,在社区层面获取这些灾害信息。我今天在这里要和各位更多讨论意识问题,怎么样让老百姓,在你安居乐业,今天我们想着赚钱,明天想着教育,在这些时候一定要记得还有这样的问题,我们特别要注意。我想这是我们在自我救助、更大意义上,除了灾区之外所有的社区老百姓都可以讨论的一个问题。其实在技术层面我们还有很多很细的技术层面,包括现实的,如果在灾区的群众们,我们要保证获取外部援助的时间段里有储备。储备有几个方面,既包括安全问题,我不能够受到次生灾害的危险的威胁,还有就是保持自身体能的状况,还要提醒大家,信息通道建立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也是提给政府和整个社会外部的救援团队的问题,我们如何让大家尽快获取信息,这也是很重要的。还要特别提醒,还有一些弱势群体,我们要关注老年人、儿童,还有一些孕妇,他们的需求是在短时间内有一些集中的医疗、物资上的需求,我们如何储备好或者是帮助他们,我也希望我们在做自我救助的时候特别需要的。还要提醒大家,在自我救助过程中,首先要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再帮助别人,这点非常重要。我们还要做好理念、意识上的思想准备。目前所有的交通状况是非常糟糕的,上次汶川经验中有特别重要的一条,很多山区的乡镇是在相对孤立的状况上应对了初始救援的阶段,我们还有一些省道还在继续塌方,我们要做一些规划,做好长期打算,我们如何把人群分类安置好,这点还需要大家布置和讨论。

国际上一些地震多发国家积累的地震应急救援经验,值得我们吸收和学习

[网友文攻武卫爱美人]:请问嘉宾,地震屡次发生,如何灾前预报,灾中急救,灾后重建形成机制形成预案?我国有没有?

【李京】:我们国家对于应对地震是有应急预案的,在应急预案里对于灾前、灾中和灾后应该做什么事情都有明确的说明。而且不光是国家这一级有,各省也都有,当然,这些预案经过最近几年连续地震的工作,显然我们又总结出了新的经验,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另外,在整个地震的过程中我们设计的预案也不仅仅是地震的应急预案,也涉及到其它的预案,比如涉及到国家的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如果是灾区的卫生问题,也有卫生的应急预案,如果地震影响到附近的水库或者形成堰塞湖,水利部门也有水利的应急预案。当然,交通部门、通讯部门都有它们相应的应急预案。

[网友帅哥靓妹]:智利,日本等都是地震多发国家,他们有一套的地震救灾的预防和灾后重建的经验,请问嘉宾中国如何借鉴吸收这些好的经验措施?

【李京】:在国际上的一些地震多发国家多年积累了很多很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吸收和学习。比如,他们在灾害高风险区对于建筑方面就采取了很多很好的措施,从而避免了地震突发时大量房屋倒塌造成的损失。另外,他们在灾民自救、互救培训教育方面做得非常好,所以在遇到一些很大的灾害的时候,他们的伤亡率比较低,就是他们很多人能够主动采取一些防护和逃生的措施。同时他们在救援方面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日本对于地震的预警做了长时间的研究,发展了一套发生地震时的快速预警方法,可以在地震发生时迅速地确定并通知各个部门,减少灾害的损失。这套方法我们现在正在学习和研究,并已经开始试验。事实上我们和这些国家都有长期的关于救灾方面的交流,大家都在互相的学习和交流经验。

 

(责编:黄玉琦、房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