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谈“复旦投毒案:知识与德性的错位”--强国社区--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社区>>人民访谈>>访谈回放

熊丙奇谈“复旦投毒案:知识与德性的错位”

2013年04月18日18:50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做客强国论坛

  【熊丙奇】: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关注学生的人格、生命、生活、心理教育,才能让学生既有知识又有文化

  [网友不关注]:复旦投毒案出现在研究生寝室,这让我们深感震惊,请问嘉宾,对于当代大学生、研究生等知识含量储备较高的人群来说,如何衡量知识与德性之间的关系?

  【熊丙奇】:我和这位网友一样,对这件事情感到非常的震惊,要进行深刻的反思,我们可能用一个学生的权利、知识来代替所有对他其他方面的评价,认为一个人只要高学历,就是高素质人才,包括我们现在在评价一个学生的时候也是采取这样简单的标准。实际上我们要注意,其实一个人的学历是代表他学习经历,反映了他知识教育一方面的成果。而无法反映出他的人格、身心,而人格的教育、身心的教育、心理的教育,这些教育才是对一个人起到更大作用的教育。如果说我们只关注一个人的学历,关注一个人的知识,最后结果可能就是他有知识、没有文化,或者我们说有知识没有教养,而这种情况,现在一次又一次地这样一些校园极端案件里都体现出来了。因此,一定要让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或者社会教育对此引起重视,就是除了和学生进行知识教育以外,我们更应该关注一个学生的人格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心理教育。只有真正重视这些教育,才能让一个学生既有知识又有文化,而不是说他有才无德,如果只有才而无德,这可能会才能一个害才,对他的知识成为迫害者的一个工具。

  [网友maomaopi]:关于复旦投毒案一个微博,一天之内转载近6万次,大家为什么如此关注这个案件?您对此次案件有何解读?

  【熊丙奇】:我觉得对于一所大学高材生发生这样令人震惊的事件,肯定会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的。当然,这起事件引起关注它还有一些特殊的原因,比如说,第一,是复旦大学的医学学生,而且是研究生,因为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之下,在全球环境之下,对于名校的高学历的学生,它的犯罪都很关注,这是一方面。我们要注意的,对这些案件,发生在任何人身上都应该高度关注,然后反思它背后的原因,这是第一。第二,它跟采取的作案手法是有关系的。因为像同寝室的投毒是非常令人震惊和非常可怕的,因为我们知道,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之下,应该说,虽然我们现在觉得大学的学生寝室的关系并不怎么和谐,但是走到投毒这一步是令人震惊的,而且医学生投毒,对毒品的毒性是非常了解的,他能够向同寝室同学下毒手,反映出对生命的冷漠,也是让人震惊的。第三,大家从这个事情上有不同的解读,有些人对同学的惋惜,有的对这样的事情感到很悲痛,有的从教育的角度、社会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因此这个事件引起人们的关注也不奇怪了。

  采取合理、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网友纸醉金弥]:投毒事件凸显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知道,我们从初中到高中就开始接受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大学也有心理辅导的社团等等,高校事故频发是否反映了许多心理健康课程只是形式化的存在呢?请嘉宾谈谈如何使心理健康课发挥实际作用。

  【熊丙奇】:这里面有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现在有不少的中小学和大学并没有认真地开设心理咨询课,有的心理课仅仅只是一个摆设,或者是一个形式。比如说有的学校开展心理课是一两次大型的讲座,这显然无法起到一个好的效果。再一个就是针对学校群体的心理问题,学校应该有心理咨询的机构,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与学生进行咨询救助。但实际上,有不少的学校还没有这样的机构,即便有了这样的机构,它的专职人员也非常的少。因此,无法去面对更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化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其次,现在我们在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往往是知识化、积累化,也许我们让学生背一些概念,知道一些知识,却没有真正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懂得用这些知识来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心,这种教育实际上在整体教育中非常的普遍。不管与中高考相关的所谓核心科目教育是如此,我们其他的教育,包括心理教育、人格教育、道德教育,这些都是知识化的,都是让学生记住知识点,记住一些要点,这样的教育显然是无法内化成一个学生的素养。举个例子,我们一个学生进行法律教育,我们可能会让学生背住一些法律条款,没有培养他用法律的意识,这是一个大的问题。我们现在在关注极端案件的时候,要反思我们现在是否真正重视的心理教育,是否采取了合理的方式、科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是很关键的。如果一方面我们不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其次采取应付的态度或者用知识化、积累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我们可能很难让这样的教育真正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网友草莓berry]:调查表明,近40%的大学新生和50%以上的毕业生,存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最为突出的四大“心病”,您如何看待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校方该如何做?一个学生的心理教育对其自身发展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熊丙奇】:我觉得这几年我国的一些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心理服务的工作人员,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所有这些研究都表明我国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比较严重的。针对这样的现象,如果一个学校,它是以育人为本,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他们会想办法来对学生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说开设相应的心理咨询的课,普及心理的一些知识,同时完善学校的心理服务机构,及时了解掌握学生一些心理的问题,给他们进行相应的救助。但实际上我们发现即便我们已经了解这个问题有多么严重,但相应的教育却在学校里面没有推行,这恰恰又成为现在大学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人都反映,现在的大学存在着教育方面的空心化的问题、功利化的问题,在985高校、211高校,这些学校更加强调教师的学术研究,用论文、课题、经费来考察评价一个教师,因此把教师的精力都用在做学术研究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我们可以注意到,有些本科的教育里面看不到教授,一些研究生长期看不见导师,或者被导师当做打工仔,正常教育无法开展,更谈不上什么心理教育了,要让学校真正重视学生的人才培养,把它真正作为核心来推进。除了985、211学校以外,我们可以看到一般的院校由于经费的紧张,在师资的配备、课程的设置等方面更为压缩了。因此心理教育缺失的背后是整体我国对人才培养的一个大的问题。只有真正让学校回归到教育本位,重视人才培养,它才可能重视怎样培养健康人格、健康身心的学生来设置课程,开设教育教学。如果问题不解决的话,我们可能发现每次事件发生之后,我们认为教育很重要,但是过了之后,又会回到常态,最终问题复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我们应重视社会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从而减少极端个案的发生

  [网友你不可笑我可笑]:许多学生考大学毕业就为了找到好工作,目的性、功利性非常强,很多美好的憧憬都被残酷的现实所代替,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压抑、恐惧心理,请问嘉宾,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熊丙奇】:一直以来我们讲读书实际上有两重功能,一个功能是功利功能,一个是非功利功能,功利的功能是学生通过读书,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以外找到更好的工作,改善自己的所谓。所谓非公里的价值,通过读书,完善自我,然后实现自我价值,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从我国在过去十多年的教育实践可以看到,无论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们现在似乎都指向功利的功能,非功利的价值渐渐淡薄,具体表现在中小学阶段,我们很多学校追求的是飞速,追求的是升学的目标,甚至有一种说法,升学有用,读书无用,有用有升学的东西是有价值的,只要跟升学没有关系的都认为是没有价值的,看到我们学校教育理念,以中高考考的科目就重视,中靠考不考的就被边缘,被学校所漠视。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目标也是为了就业或者考研、出国,有新目标的学生可能稍微过得充实一点,没有新目标的人可能变得混日子,感觉整个大学生活非常的迷茫,目标缺失,这跟大学整体的功利化是有关系的。我们从目前来看,大学办学是对行政的考核指标负责,教师围绕一系列考核指标转,学生培养也是为了一些现实的功利的指标,比如说就业率、考研率,优秀博士生论文等等标准来展示人才培养成果,而没有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去关注这个学生的发展,甚至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也都是偏向于实用的,在就业中有用处的。而所谓的那些在就业中没有派上用处的课程都认为是用处不大的课程,老师不太教,学生也不欢迎,这样的话,整个教育会陷入严重的功利化氛围当中,结果就是我们该得到的教育没有得到,可能我们有了知识、有了技能,但是在德性修养和身心健康方面有严重的缺失。而这些问题就会导致出现让我们非常震惊的一些事件。实际上认真分析的话,我们以为这些学生可能是高素质的,不会有一些问题,但是分析他们所得的教育,偶然的背后有某种必然。

  [网友浮蓝银]: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国外高校同样会发生枪袭案。犯罪行为并不会分国界、地区,中国教育虽有问题,但投毒案只是个案,并不能说明这一问题。但是最近高校伤害案频发,比如南京航空航空大学金城学院一名学生被同学捅死,以及南昌航空大学发现学生腐烂尸体,对于这些接二连三的伤人事件,我们又应作何理解?

  【熊丙奇】: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到,在任何教育环境、任何社会环境之下,都有极端的个案,这是不可能杜绝的,或者说完全让极端个案消除的。但是,不管是哪一个国家,它都会从极端的个案里面进行反思,找到极端个案背后应该解决的一些问题,比如极端个案的背后反映出学校教育的一些缺失或者家庭教育的不够,或者社会环境对学生造成的一些不良影响。因为只有从极端个案里面反思,可能产生极端个案的一些因素,然后想办法去弥补这些因素,才有可能减少极端个案的发生。因此,我觉得我们在分析极端个案的时候要注意,要注意两个倾向,一个倾向是不应该对极端个案过度放大,由这个极端个案马上接着谈现在的大学生,不一样,标签化,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有的说某个学校出这个问题,就说这个学校不行了,这个学校怎么怎么样,导致校与校之间发生口水战,这更是不应该的。第二个问题,这是些极端个案,针对我国的情况来看,现在不管是投毒案也好,或者学生致死案也好,都是个案,实际上我们要通过这些个案来反思我们教育的缺失,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和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各司其职,尽量改变一些问题,解决明显的已经出现的一些疏漏,这样就有可能尽量减少这些个案极端事件的发生。

  [网友独钓寒江泪]:继投毒案发生后,江苏沙洲职业工学院学生刺伤学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一名学生被刺死,大学校园最近是怎么了?为什么校园伤人事件频发?

  【熊丙奇】:可能是网友刚好关注这个事件,有复旦投毒案件和其他案件的关注,我们可以注意到,在上个月再前面一点时间,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校园斗殴事件或者斗殴致死事件,实际上不是一次二次,而是接连不断地发生。目前整个校园,学生发生冲突以后往往喜欢用武力和暴力解决问题,反映出学生的生命教育的缺陷。实际上,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尊严的意识、尊重他人的人格、保护自我这方面的教育是比较缺乏的,因此遇到矛盾的时候,学生可能就会采取非常过激的手段来进行处理,甚至根本就没有想到过面对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这也是我们现在教育中要值得反思的。具体到生命教育这方面,现在也跟我们心理教育一样,存在着学校不太重视,在教育过程中也是形式化这样一些问题。还有的就是我们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方式,也就是说,鼓励学生,引导学生重视生命的,反而是漠视生命的,比如有些学校出台不适宜的校规,比如男女同学在一起谈话要多人在场,如果在一米之内就视为什么什么,这完全不尊重个体的尊严,这种校规之下,怎么让学生有生命的意识。再一个,这几年我们一直在中小学里面有一些冷暴力事件,冷暴力事件是老师变相体罚学生,不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学生人格尊严不重视,怎么谈得上生命尊严,真正重视学生的生命教育,实际上我们要从教育管理的制度、教育教学的内容、教育教学的方法,学生和老师交流中要全部改变思想,简单来讲就是以人为本,尊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的健康发展。让学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让他们成为基础人,他连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做不到,怎么在这个基础上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呢。

  [网友liudaniu]:投毒事件的发生,实验室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问题不得不另我们咂舌,如果该校有严格的试剂管理制度,那么这样的悲剧也许不会发生,请问嘉宾,对于此次事件的化学药品疏漏的管理问题您是如何看待的?

  【熊丙奇】:首先,对于这起案件的毒品从何而来,现在还没有定论。因此,我们不能够简单地就去推论它来自于什么地方,有了定论之后才能进行分析,这是一个方面。其次,如果化学品是来自于学校的实验室,这里面就需要学校去反思,去检讨有关的实验用品的管理规定。如果管理规定存在疏漏的话,应该采取措施来进行弥补。同时,如果以前有规定,但是没有执行,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假设我们没有把完备的管理措施建立起来,就有可能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第三,假设不是从实验室出来的,而是从网上购买的,我们要让国家的有关监管部门也要去反思,我们有关的有毒的一些化学品,它的交易、购买是不是要进行严格的监管,是不是随意的可以在网上购买。因为这些剧毒的化学品在市场上自由交易,也会产生很大的社会的安全隐患。因此,我觉得还是要基于警方的深入调查,然后根据这个调查结果来分析具体的一些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寻求相应的对策。

  [网友liudaniu]:投毒事件的发生,实验室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问题不得不另我们咂舌,如果该校有严格的试剂管理制度,那么这样的悲剧也许不会发生,请问嘉宾,对于此次事件的化学药品疏漏的管理问题您是如何看待的?首先,对于这起案件的毒品从何而来,现在还没有定论。因此,我们不能够简单地就去推论它来自于什么地方,有了定论之后才能进行分析,这是一个方面。其次,如果化学品是来自于学校的实验室,这里面就需要学校去反思,去检讨有关的实验用品的管理规定。如果管理规定存在疏漏的话,应该采取措施来进行弥补。同时,如果以前有规定,但是没有执行,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假设我们没有把完备的管理措施建立起来,就有可能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第三,假设不是从实验室出来的,而是从网上购买的,我们要让国家的有关监管部门也要去反思,我们有关的有毒的一些化学品,它的交易、购买是不是要进行严格的监管,是不是随意的可以在网上购买。因为这些剧毒的化学品在市场上自由交易,也会产生很大的社会的安全隐患。因此,我觉得还是要基于警方的深入调查,然后根据这个调查结果来分析具体的一些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寻求相应的对策。

(责编:李哲、房爽)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