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家强谈新农村建设--强国社区--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社区>>人民访谈>>访谈回放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家强谈新农村建设

【摘要】3月10日15:00,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家强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新农村建设与三农问题” 为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参与。本场访谈是“拍·案”系列访谈第五场。
2013年03月10日17:46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家强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

  编者按:3月10日15:00,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家强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新农村建设与三农问题” 为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参与。本场访谈是“拍·案”系列访谈第五场。

【访谈预告】 【图文直播】 【访谈全文】

   没有调研也就没有参政权 也就没有建言权

  [网友黑椒牛柳]:刘主席,您这次两会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有关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提案?能否分享一下?

  [刘家强]:今年民革中央向大会提交的提案有40余篇,大会发言有3篇,在这些提案和发言中,我们还是继续发挥我们民革的优势。我们长期以来都是在围绕参政议政的重点领域在做,这也是我们的重点。一是“三农”问题,二是社会和法制,三是祖国和平统一,这三个重点领域的提案这次占了我们提案总数的一半以上。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中关于祖统方面,围绕涉台的婚姻的权益保护问题,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发展这些问题,还有两岸青年之间持续合作的动力与机制,因为杰青团每年到大陆来参访,我们都参与接待,让大陆的青年学生和台湾的青年学生一起愉快地交流,增进相互的了解、理解,共同就一些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来交流意见。实际上我们在做台湾青年一代对祖国的认同工作。涉台方面我们今年准备的提案一共有9份,有城市停车的立法,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等等方面的,涉及到社会和法制方面的提案大概也有10篇左右。“三农”问题,今年民革中央的两会提案中有近1/5的提案关注了“三农”问题,内容涉及到了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粮食生产安全问题、海洋渔业发展方面的问题。据介绍,“三农”领域作为民革中央长期关注的参政议政重点领域,民革中央今年将着重聚焦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促进作用,协助执政党和政府破解“三农”的难题。 【详细】

发展现代农业 带动农民生活方式和新农村面貌的改善

  [网友团团绿]:在您的眼中,什么样的农村才算是新农村?新农村建设最核心的工作是什么?

  [刘家强]:何为“新”,第一个“新”是指农业的生产方式新,针对农业来讲,它是产业化的农业,是生态有机的农业,是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业,按我的理解,农业的现代化首先要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是要在农村形成以现代工业模式来经营的农业。第二个“新”是指新的生活方式,除了生产不能小生产、自己自主、自然经济以外,在生活方面,农民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要得到大的改善。说个通俗的话,就是农民要过上好日子,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比如有冰箱、有电视,也就是现代化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第三个“新”是指农民的面貌新,农村的面貌新。农村的环境要好,农民的精神状态要好,要成为新型的农民。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什么,我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就是如何通过现代农业的发展,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从而带动农民生活方式和新农村面貌的改善。 【详细】 

  “三集中”、“六个一体化”、“四大基础工程”推进成都城乡统筹配套改革

  [网友雨朦胧]:成都市作为最先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城市,在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上有何经验?

  [刘家强]:我们通过“三个集中”、“六个一体化”和做好农村的“四大基础工程”,来推进城乡统筹的综合配套改革,现在看起来效果比较好。我认为,要想农民受益必须有好的体制和机制,我们在“六个一体化”中首先想到怎么让农村发展起来,怎么让农民增收,让农民得到实惠、得到好处,我们愿意把我们有限的财政收入更多地花在农村,花在农民的头上。比如,我们实行了城乡统一的就业登记制度,完善了城乡协调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民有多种渠道获得收入,又比如农民可以从集体资产的经营收益中分得财产性收入,农民可以从自己的劳作工资中获得收入,农民也可以从我们建立的耕地保护基金中获得收入,农民还可以从社会保险中获得收入等等,也就是说农民的收入渠道很多。这么多年以来成都城乡收入差距都在缩小,现在成都的城乡收入差距已经缩小到2:1以内,这在全国很多地方来讲都是比较突出的。 【详细】

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 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新农村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有什么作为吗?您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到的三农问题怎么解读?

  [刘家强]:今年总理的报告提出,我们要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我们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中必须要同步推进农业的现代化。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三化同步,因为这是一个大事情,这也是我们重中之重的基础,过去讲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现在也仍然如此。我的解读,正像总理说的,通过加大对“三农”财政投入的支出,来支持和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通过加强耕地的保护,来维持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通过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改善农业的种植条件;通过对农村水源的保护,农村水利设施的改造来解决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我认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支持是全方位的,支持的力度也是很大的。同时,通过一些改革的手段,包括土地确权、承包经营权的登记、金融支持,实际上都是在做稳定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工作。 【详细】

要发展现代化的农业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

  [网友超级灯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标是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刘主席您认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有何对策?

  [刘家强]: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的基础薄弱,要发展现代化的农业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第二,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社会资本的投入不足。第三,还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第四,农村的生态环境还有待改善,在许多边远地区农村的面貌还是比较落后。 【详细】

 

  相关新闻

  刘家强委员: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是正确的改革方向

(责任编辑:彭心韫、房爽)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