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电影制片厂柳建伟等谈雷锋精神的现代传承--强国社区--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社区>>人民访谈>>访谈回放

八一电影制片厂柳建伟等谈雷锋精神的现代传承

2013年03月05日18:59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柳建伟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收看人民网强国论坛视频访谈。今天是毛泽东主席公开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的纪念日,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以雷锋为主角的第三部故事影片《雷锋在1959》和第四部故事影片《雷锋的微笑》也在今天同时在中国的城市院线和全国观众朋友们见面了,同时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关于雷锋第13部纪录片《雷锋日记》也将通过电视媒介与广大观众朋友见面,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三位嘉宾做客强国论坛演播室,和我们的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探讨雷锋精神的现代传承这样一个话题。

  【柳建伟】:各位网友大家好。

  【张玉中】:各位人民网网友好。

  【万思维】:人民网的网友们大家好,我是八一厂青年演员万思维。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他自己的雷锋

  [主持人]:再次欢迎三位嘉宾的到来,同时也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和我们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我们知道影片《雷锋在1959》今天全国上映,首先问一下柳厂长,影片的反响怎么样?

  【柳建伟】:因为现在还是三点半钟,今天上映的话,应该是到午夜12点才能知道今天的票房,但我想,今天应该有网友已经看过这两部影片了。但我想今天正好是主席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个纪念日里面,我觉得网友们今天晚上应该去支持支持我们的两部电影,今天的票房我估计会不错的。

  [主持人]:在这部影片当中,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雷锋,是如何传承雷锋精神,表现雷锋精神的?

  【柳建伟】:作为我们八一电影制片厂,就像刚才你介绍的,我们是四度拍以雷锋为主角的电影,是第12部用纪录片的方式拍摄以雷锋为主角的片子。为什么这么长时间呢?在半个世纪里面,一个电影制片厂以一个人为原形拍了16部各式各样的影片,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我觉得是建国后,雷锋是毛泽东主席唯一一个为中国人公开发表题词的一个人。毛主席在他的一生当中曾经为三个中国人,一个写过文章,两个写过题词,写过文章的是张思德,张思德为了烧炭,他原来是中央警卫局的战士,烧炭牺牲之后,主席去参加他的追悼会,发表了一个现在成为我们党宗旨的“为人民服务”为主题的演说,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里面去。我们中国人,包括全世界人都知道这个。还有一个就是1947年3月22号,毛主席在转战陕北的第四天,在听了任弼时同志介绍说,刘胡兰在两个月之前被还乡团铡了之后,毛主席半天没有说话,据知情人讲,他抽了半包烟,然后说,我们给了她什么呢?给了她一个希望,她用这种忠诚回报我们,他说拿笔来,为刘胡兰提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

  再有,我觉得主席题词的这三个人,都属于非常平凡的人在非常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凡的成绩,这样一种榜样,他的影响力、感召力和生命力都要比其他的英雄人物长久得多。所以雷锋这样的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一直是我们厂拍摄电影的时候,的一种精神支撑,也就是雷锋精神。所以,我们在1963年“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之后我们开始创作,在1964年公映了《雷锋》,在1979年又重拍了《雷锋之歌》,去年开始筹备,为了这个大日子,50年纪念的大日子,又筹备派出了精兵强将,包括我们导演室的主任亲自指导《雷锋的微笑》,包括小万,是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我们觉得这里面传承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不停地在不同的时代与时俱进地阐释、弘扬雷锋精神,是我们八一电影人的职责所系。

  [主持人]:《雷锋的微笑》这部影片是如何讲述雷锋的故事的,有怎样的新意和特点在里面?有哪些看点?

  【张玉中】:《雷锋的微笑》,柳部长刚才讲我们去年就开始做剧本的准备。在做这个题材的时候,希望能够出新,首先是从它的结构和艺术形式上,看看能够走多远的一个问题。但是它的形式是要根据内容来构造的,单纯的形式是不存在的。雷锋作为原形的一些影片,像《雷锋》、《雷锋之歌》,包括社会上的《离开雷锋的日子》,都是写雷锋本体的。我们曾经一开始想脱离开雷锋来写,当然《离开雷锋的日子》,它前三分之一是雷锋本体的东西,后面写乔安山了。后面觉得不太好完全脱离开本体,后来我们在结构这个片子的时候,把雷锋的好人好事,就是他的很多事情,都是耳熟能详的,你再重新把它做一遍,觉得从可看性上讲,从新鲜感来讲可能会成问题,所以觉得能不能把这块用非常简洁的笔墨来处理。

  另外,在结构剧本里面大胆地加进了在1963年年初中国青年杂志社编辑部请毛泽东同志给他题词的这么一个线索。在雷锋的好人好事上,通过当年追踪雷锋的记者,当年的张俊和冀增,我们在影片中把两个人浓缩为一个人,通过他的试点,通过他对雷锋的感知,也形成了一条线,在这里头能够铺展开的我们浓墨重彩,认为有看点的就往戏里面做。剩下的,观众比较熟知的,就从简洁的角度走。

  目前整个结构起来的《雷锋的微笑》这部片子,从叙述来讲,完整性没有问题,它的结构性没有问题,它的新鲜度没有问题。在当今的试点之下,我们还想从内涵上加进一些现代人解毒雷锋的试点,包括带有新鲜感的一些东西,我指的是内涵。比如这里头毛泽东同志站在当时国家民族的利益上,他对我们未来的思考,比如雷锋,过去我们曾经把他作为一个劳模性的,只会做好人好事的人物,我们在影片中融入雷锋在成长过程里面,对自我的思想、对自己的作为带有思考性质的这么一些东西,包括周边的人对他的感知,我们尽量使它能够新鲜。所以,这个片子的信息量和它的形式感是蛮新意的,与其他的片子相比,所以观众看了是会有所收获的。

  [主持人]:据我所知,影片里面加了一些雷锋的青涩隐忍的恋情,是吗?

  【张玉中】:如果用“恋情”这两个字的话,因为我觉得都是人,雷锋也是一个人。我们曾经在一个段落里写雷锋在湖南望城团山湖农场工作的一段戏,当时雷锋17岁,有一个跟他特别要好的女孩子,两人彼此互相关心,她叫王佩玲,现在还健在。

  【柳建伟】:她也出现在首映礼的现场。

  【张玉中】:在那个年代,这两个人正值青春的年龄,我们觉得这里头要把雷锋人物化,比如这一个女孩子对一个男孩子有好感。一个男孩子对一个女孩子有好感是正常的,在这里面我们恰当地在他们人生成长轨迹上融进了他们个人情绪、个人情感的东西。如果叫恋情的话,你刚才用“青涩”两个字也是恰当的。到后来才公示于人。在那个年代,树雷锋的形象,好象有男女之情,有这种接触的话,有损人物形象似的。

  【柳建伟】:当时是这样,部队的战士,当时是不准谈恋爱,有这个军规。以前在60年代、50年代那个时候,在战争年代的时候,258团,你要么是28岁,要么你是入党五年了,要么你是团级干部,才能谈婚论嫁,其他的战士们是不行的。所以在60年代初的时候,雷锋就是这样一个年轻战士,因为他在22岁,生命就戛然而止了。在当年对于宣传雷锋来讲,应该说雷锋这个人,我们在全国的知名度来讲是非常高的。而且问题是他的生命是短暂的22年,大家对他非常熟悉。你想一个人22岁,生命在一次意外当中就戛然而止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他们主创班底觉得在这个里面,随着社会渐渐地开放,对雷锋的认识,比如他有一个皮夹克,为什么他有一个皮夹克,因为他是爱美的,爱照相的,那时候他是工人的时候,每个月有30多块钱的工资。所以,他以前是有一定积蓄的,他有一个皮夹克也是很正常。再有一个,雷锋在天安门广场骑摩托的照片,那是人家在那里照,他正好到北京,说能不能我也照一张,就也照了一张。说这些,就是对雷锋的认识、再认识、挖掘再挖掘,有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那天我也参加了《雷锋的微笑》的首映礼,那里面的王佩玲以非常浓重地,就是毛主席家乡的那种湖南口音,实际上认认真真听,才能听明白她说的百分之六七十,现在我们叫她王阿姨,她展示了雷锋给她了一封回信,和她写给雷锋的一回信。后来雷锋牺牲之后,信又回到她手里了。那一天,我觉得在我以往看到的还没见着。但我认为,你刚才说这种青涩的一种爱恋,我认为是一种萌芽的状态。再一个,王佩玲个儿也不高,雷锋,有人说是1米54,有人说1米56,我觉得王佩玲可能有1米5多一点。王佩玲,你从她那一天的表现,就想起她当年和雷锋在生命当中的一种交集,那天她一直在流眼泪。所以,我们从这些地方可以判断出来他们当年,你要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姐弟发生了一些情愫,非常真挚的,大二岁,王佩玲当时是19岁。所以,在这个里面,因为他们通信不止通了一封。王佩玲给雷锋写的信,我们现在仔细解读的话,有一些很有点喜欢这个弟弟的意思。雷锋给她回的里面男女之间的情愫要淡一些,让她人生该怎么走,这样的意思要浓烈一些。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时候,他们俩个情感是真正产生过。从这一点上是可以确认的。

  再加上从现在所挖掘出来的,因为雷锋到后来,他当工人,当兵之后,他生前很有名了,他在鞍钢当工人,后来1959去工厂一个焦化厂待了142天,从那个焦化厂入的伍,在这个时候,他已经是很有名的一个士兵了。所以,在那个时候又有很多的姑娘,在那样爱英雄的一个年代,都给雷锋写信。你说到这儿了,《雷锋在1959》里面又是另外一个,他的工友,一个女孩也很喜欢雷锋,也是湖南籍的,它这里面也有一个细节,这个女孩现在也健在,她当年对雷锋是有好感,她现在也这么说过。她这里面说,正好派她当兵,当时焦化厂有十来个,都应征入伍了,他正好去,别红花的时候,是她正好分配给雷锋,她自己回忆,给另外一个导演回应,说当时去别红花那一刻,她觉得她的心怦怦的跳,现在回想起来,是真正的对雷锋产生男女感情了。这个事,像王佩玲喜欢雷锋和像这样一个工人女孩子喜欢雷锋,在那个时代是很正常的,因为雷锋在那个时候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心底非常明亮的,用现在的话,极其阳光的一个大男孩。这里面他又热心,帮这个帮那个,他吸引女孩子是正常的。雷锋又是克制力很强的男孩,所以在这里面,因为雷锋从现在据我所掌握的一些情况来看,雷锋要是给别人回信,回得最多的是湖南这个农场的王佩玲,而给别的,因为信太多,有的时候他也回不了。所以我说在《雷锋的微笑》里展示的雷锋和女孩的这个情愫,我觉得拿捏得还是比较到位的,也有一些揭秘的性质。

  [主持人]:在塑造上还是挺准确的。因为毕竟您也说了题材是要与时俱进的,把故事性融入到影片当中,对于塑造人物非常饱满,也非常有帮助。在七八十年代人们的心目中,在每个人心目当中有不一样的雷锋精神,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能塑造雷锋,尤其把这样一个景象搬上了大荧幕上,我觉得万思维非常幸运,能不能和网友谈一下,您对雷锋是如何理解的。影片刚才我们一直谈青涩这段感情,您有没有向王阿姨了解这样的状况呢?

  【万思维】:首先作为八一厂剧团的青年演员,我觉得能够出演雷锋,对我来说是莫大的支持、莫大的鼓励和莫大的荣幸。能在这样的平台演这样的有纪念性的人物,首先是厂领导给我的信任。因为雷锋我相信他现在不单单是一个名词,它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尤其我是80后。

  【万思维】:所以,谈到雷锋这个角色,我的感触还是蛮激动的。在这样的角色,我一直想怎样把雷锋演好。张导一直在教导我,说思维,你应该放下压力,他说你应该演出不一样的雷锋,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他自己的雷锋,雷锋不是一个神,是一个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你要表达的什么,你把他的真诚、善良,还有张导教我一个词是朴拙,这是张导一直在教导我的,要朴拙。我相信这也是突出雷锋这个人物的一个核心。所以在饰演这个人物的时候我突然间豁然开朗,我没有必要去非得把雷锋演成一个神,因为我个人的身高和雷锋的形象还是有一定差距,我只要把雷锋内心的那份淳朴、善良和捕捉表现出来,我就是演出了一个成功的雷锋。

  【万思维】:我们这部片子整体出来的感觉很温暖。因为我们叫《雷锋的微笑》,能把这张朴拙的笑脸,让大家看完之后,能印到每一个观众的心目中,我觉得我就成功了。谈到和王佩玲的感情,就像刚才导演说的,他非常恰当地表达了出来。因为人都是有七情六欲,我们也需要感情,作为年轻的一代。作为那天在首映礼的现场,我也见到了我们的王佩玲阿姨,我也见到了她,和她握了手,聊了聊当年的雷锋,王阿姨非常和蔼,非常亲切,她见到我,她又想起了好多雷锋的往事,眼睛有点湿润了,当时挺感动的。其实无论是哪种感情,我们都有义务要把它表现出来,在恰当的基础之上,我觉得不光只有战友情、爱情、亲情,我们把这一部雷锋融为了一个完整的整体,我们表现出来。就像柳厂长说的有揭秘性的性质在这里面,我觉得这是一部可看点很高的雷锋。我个人很期待。

(责任编辑:李哲、房爽)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