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宜勇、鄯爱红、白雪峰解读“舌尖上的浪费”调查报告【2】--强国社区--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社区>>人民访谈>>访谈回放

杨宜勇、鄯爱红、白雪峰解读“舌尖上的浪费”调查报告【2】

2013年02月28日17:15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做客强国论坛

解决浪费问题需建立常态化的约束机制 餐饮将逐渐回归本意 

  [网友黄晨灏]:反对大吃大喝已经让中国的餐饮业萧条。换一句话说,中国式传统餐饮文化就是腐败文化。嘉宾说,对不?

  [杨宜勇]:今年开始反对大吃大喝,肯定会对中国餐饮业的营业额的增长率会有一定的影响。我也吃过法国大餐,但是一晚上六小时就上六道菜。这说明聚餐不在于吃,而在于聊天、说话。中国人聚在一起,就是特别讲究吃,没有硬菜、没好酒,就是不行。所以说中国的满汉全席都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中国人吃饭上的菜太多。过去没钱,不能这么吃,现在钱了也不能这么招待。中国的餐饮过去是比较奢侈的,但是餐饮业和礼品一样,本身没有腐败不腐败的问题,关键是人们怎么去利用和使用它。

  [鄯爱红]:这种看法不完全对,浪费与经济发展阶段有关,浪费是一个特定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这一现象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改变。一个国家在由穷到富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变化,要经历由追求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得健康的不同阶段。随着社会需求由“生存型”转向“发展型”的变化,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更看重健康,更看重家人、朋友的情谊。此外,随着政府各项改革的深入,法律法规的健全,很多事情不一定要通过饭局来“搞定”,餐饮也会回归其本意,人们不再热衷于请客和吃请。健康的吃饭理念,理性的生活方式会慢慢成为主流。 

  从餐饮企业来说,如果仅仅依赖于浪费式公款吃喝和不理性的消费也是不可持续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餐饮业也应该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实现转型。只有这样,才能是可持续的。

  [网友戒烟限酒]:中央发出厉行节约的号召,五成老百姓认为很有用,另外五成却认为用处不大或者没什么用,这种一半对一半的对比很有意思,专家如何看这个问题? 请您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杨宜勇]:五成的老百姓认为很有用,证明这两三个月确实见到了一定的成效。另外五成认为用出不大,可能对能坚持多久存疑。所以厉行节约不能停留在口号的层面,要通过制度和法律来建立打击浪费的长效机制。

  [鄯爱红]:浪费问题的原因很多,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式也应该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工程。单从中央发出厉行节约的号召来说,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节俭意识和节俭氛围的形成产生影响。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靠相关的制度和规定的完善,如果单纯的靠号召宣传,就不能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约束机制。有五成人认为这种用处不大或者没有用,也反映了治理浪费需要多种手段。

  [网友他以为]:人们普遍认为北京、上海这样的直辖市以及合肥等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一般地级市,但是这次的调查结果却显示一般的地级市浪费现象最严重;如果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浪费比例越低,那么这种猜想和同样出自本次调查结果的“东北比西部浪费严重”的结论似乎彼此矛盾?很多人都感觉东北应该比西部地区发达一些。经济发展水平和浪费程度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是什么样的联系?

  [白雪峰]:饮食浪费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地域、物产、历史、餐桌文化、居民消费能力和习惯、居民对浪费的认识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从调研结果来看,居民文化水平、年龄和浪费水平有直接的负相关关系。这两个因素都直接作用于对浪费的认识水平。从我们的调研结果上来看,文化水平越高、年龄越大的居民对浪费认知程度越高。而认知程度越高的居民浪费比例相对低。我个人认为不同级别城市的浪费差异与居民对浪费的认知水平和文化水平有一定关系。区域间的浪费差异,可能与区域餐饮习惯和餐桌文化有关。当然其他影响因素也会发生作用。下一步我们将对数据进行深入量化分析。

  [杨宜勇]:我觉得你谈到这个问题是存在的,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一些亲身感受,比如说老家来的人说,你叫上几个人,我们一起吃饭吧。我说,北京市的人都挺忙的,晚上都喜欢回家去吃饭,不喜欢在外面吃饭。起先他就感到不理解,感到很奇怪。他说,在我们那个县里、市里,要不请人家吃饭,那啥事儿都办不成。所以我觉得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可能基层吃饭的机会少,把吃饭看得非常重。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吃饭机会特别多,他就把吃饭看得稍微淡一些。

  [鄯爱红]:经济发展和浪费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正相关关系,还和其他的因素比如文化因素、消费方式等相结合共同发挥作用。为什么地市级的浪费现象最严重,就与地市级传统的面子文化以及消费方式有极大的关系。如果根据需要层次论,较小的城市居民的需求层次较低,大城市居民的需求层次较高。从娱乐的形式来讲,小城市比较单一,相互设宴吃请依然是主要的联络感情、业余娱乐的方式。而大城市相对而言,这种娱乐的方式较多,所以一般的地市级的餐饮浪费的比例要高于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节约体现个人的精神境界 应该对年轻人加强节俭教育

  [网友小箩卜头]:对于公款吃喝,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来控制;但是社会和民间的浪费,怎么办呢?政府是不是也应该想想办法来控制一下?

  [鄯爱红]:对于社会和民间的浪费,政府尽管不可能采用强制的政策来控制,但是也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方式来引导,比如发挥媒体的作用,宣传和倡导文明用餐,让饭后打包、节约资源成为一种文化。比如有的居民提出开展“少点一份菜”的活动、光盘行动等,这些活动的价值在于宣传一种理念,达到移风易俗的效果。此外,通过道德的约束来提升公民的境界,去餐馆点菜是适量还是铺张、打不打包,看似个人的自由,但实质上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一方面是反映了你是不是尊重他人的劳动,浪费粮食就是对粮食生产者的不尊重。二是反映了你是不是为子孙万代着想,资源是有限的,今天浪费的资源就是透支子孙万代的资源。所以,应当把节约看作是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应大力提倡。

  [杨宜勇]:社会和民间的浪费也是应该加以制约的,首先要倡导节约的文化,引导大家少浪费、不浪费。比如像新加坡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措施,如果有一些人吃完了,比如说浪费比较厉害,可以罚款,建立一定的惩罚措施,看来也是必要的。

  [网友依水淼]:调查显示男性比女性浪费严重,女性的节约意识比男性强,这好像和老百姓日常的感受比较接近:我们看到酒店里大吃大喝的人,好像很多都是男性,女性比较少。结合本次报告的另一个调查结果:老百姓心目中,认为商业宴请和公款吃喝浪费最严重,这是不是能够解读为目前的中国社会还是以男性为主导社会发展的主流力量呢?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是不是也有点夸张了?还有,这和男女的性别特征本身有没有什么关系?是男女做事习惯本来就不同吗?

  [杨宜勇]:在吃的方面,可能男的比女的浪费严重,因为男的一个是比较能吃,而且心可能粗一些,不善于精打细算。很多女的对吃不太感兴趣,因为她们吃多了还要减肥。但是女人在其他方面的开支可能浪费就比较严重,比如说服装、化妆品方面的浪费就比较严重一些。从总量上来说,男女浪费的程度差不多,只是在单项上可能差别出入比较大。现在社会,可能男主外、女主内,这还是一个普遍现象。我们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是能顶,但还没顶到半边天。能顶,应该顶,还没顶到。所以反对浪费,应该是男人和女人联合起来反对浪费。

  [网友薇薇安的春天]:随着年龄的增长,节约意识增强,31-50岁人群打包的比例最高,而90后的打包意识相对就比较差了,对于这些年轻人不节俭的习惯,专家有什么看法?不只是吃饭,其实很多方面,年轻人都不够节俭,对于促进年轻更加节俭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做些什么呢?

  [杨宜勇]:这个现象也是的确比较普遍,据我所知,可能30岁以上的人,他们知道粮食是怎么生产出来的,知道生产粮食的辛苦。许多90后可能都不知道粮食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以为是工厂里合成。50岁以上的人都有捱饿的经历,90后都没怎么挨过饿。比如说我闺女,她喜欢吃意大利面条。我以前老去送她,一碗面78块钱,我给她买完单,我和爱人就走了,她一个人在那儿吃。她问我们俩为什么不留在那儿吃,我们说吃不起。所以对年轻一代加强节俭方面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白雪峰:九成以上居民有尽量节约的主观愿望

  [网友果壳里的虫]:“面子”文化在中国很流行,不只是在食品浪费上,调查数据也显示了这一点。请问嘉宾,中国人好面子的文化,能不能通过某些方式得到逐步的改变?虽然这是一种文化,改变起来不容易。但好面子、讲排场,长期来看总不是什么好事。

  [杨宜勇]:面子文化就是不实事求是,不求真务实,说明里子和面子是各一套。所以我觉得应该做真实的人,不能过分讲面子。过分讲面子,就容易产生虚伪。面子文化也会造成一种炫耀性的消费,特别是人多的时候,直接表现为浪费。我觉得对于真正有钱的人,如果你真正讲面子的话,应该更多地捐助社会上的公益事业,比如去救救西部的孩子、救救非洲的孩子,都行。陈光标这个人很讲面子、好表扬,但是他能够把他赚的钱,大部分都直接捐给需要帮助的人。我觉得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网友小报童]:在商务宴请中,30.9%的居民不打包的原因是“别人都不打包”,从众心理害人啊!现在中国社会的从众心理严重吗?专家对这种从众心理怎么看呢?

  [鄯爱红]:从众心理和中国的面子文化是联系在一起的,也和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浪费的比例越低,原因在于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越强、理性越强,所以他的从众意识会相对弱一些。就目前来说,中国人普遍的从众意识还比较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公众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会不断的增强,这应该是一个趋势。

  [网友灌水治疗心烦]: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居民有尽量节约的主观愿望,可是我们看到,现实情况是,中国浪费现象严重,说明主观愿望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主观愿望不是全部。看来面子文化等社会因素,或者说外在的条件,对人们的影响才是决定性的,专家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白雪峰]: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浪费认知水平较高,而且九成以上的居民有尽量节约的主观愿望。但也有部分人缺少避免浪费的方法,四成人点餐时不事先了解餐厅的菜量,也没有询问服务员关于点餐数量的建议。且受“面子”的影响,根据主观判断多点一些,就餐后或碍于面子或嫌麻烦等原因不打包而造成了浪费。

  [网友小箩卜头]:有人说:“浪费不浪费是个人消费问题,与别人无关”您怎么看?

  [杨宜勇]:对于家庭和个人来说,餐饮浪不浪费是个个人消费问题,但是比如奢靡、铺张却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一旦这样的社会影响造成之后,就不是仅仅与自己有关、与别人无关的问题了。所以,个人消费领域的浪费问题也是社会可以充分讨论的。

  [网友帅哥靓妹]:请问嘉宾,发达国家在禁止食物浪费方面的情况如何?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供我们借鉴?

  [鄯爱红]:浪费是一个全球话题。由西方国家首先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针对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提出的。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环境伦理也是从道德伦理的角度要求人们珍爱资源,保护环境。最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在日内瓦发起一项“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减少你的耗粮足迹”的运动,呼吁公众改变浪费食物的不良习惯,减少食物浪费。 

  发达国家对待浪费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各个国家采取的做法也不尽相同。比如在传统的英国人看来,吃完饭打包属于贪婪的表现,他们会为此感到害臊,在英国“浪费”历来是财富与高贵的象征,人们认为是穷人才会做的事情,他们便不会去做。这些做法现在也在不断改变,社会也在倡导人们饭后打包,节约用餐。在美国,打包的做法被广泛接受,甚至在餐馆菜单上都能见到“提供打包盒”的字样。在韩国,人们非常重视节俭,特别是对食物,他们有一种观念叫“身土不二”,把粮食和自己的生命看得同等重要,社会上的浪费行为被认为是最不文明的行为。

  [网友咱也风光一把]:遏制浪费,对餐饮企业是不是也应当有一些相应的规范呢?

  [杨宜勇]:我觉得浪费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说点多了,吃不了,剩下了,这是一种浪费。另外一种浪费,比如鱼翅、燕窝、海参,有的不应该吃,有的根本就是可吃、可不吃的,也要加以限制。所以我觉得以后对餐馆分级。对中小餐馆免消费税,对大餐馆和高档消费餐馆开征特别的消费税。你不是有钱糟蹋吗?让你多掏点儿钱来补充社会保障基金,可能对你的行为会有所限制,自己也会收敛一点儿。

  [杨宜勇]: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谢谢大家的关心。

  [鄯爱红]:很高兴跟大家在一起交流,我希望从今天起,我们都崇尚简单生活、勤俭节约,不再浪费。谢谢大家!

  [白雪峰]:由于时间有限,今天先和大家交流到这里,希望网友朋友们更多地关注和参与社会民意调研,更多地将自己的意见反映给社会。 

  

(责任编辑:彭心韫、房爽)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