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
【汪玉凯】:各位网友大家好。
通过流程和制度来解决舌尖上的浪费问题
[湖南女子学院张闻骥2013]:请问汪教授,舌尖上的浪费如何界定?有没有相应的标准?
【汪玉凯】:光靠道德教育是不行的,要有制度,设立更严厉的举措才行。我举个例子,去年有一个官员在请客吃饭的时候超标,后来媒体报道由于超标后下台了。我说的意思是说在招待方面要有一个具体的操作流程,如果没有一个操作流程的话,光是一般的原则要求肯定是解决不了问题,要有更严格的约束制度才行。没有严重的操作流程、没有严格的制度,这个问题肯定是难以解决的。现在制度上,没有一个制度约束,所以举报也很难举报。所以,事情一查也不起作用,为什么不起作用,因为没有流程和制度,老百姓举报也不起作用,在这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制度。
[网友58.68.145]:您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去做,才能控制三公消费的各项支出,让“糊涂账”变成“阳光账”,彻底医治三公消费这一“顽症”?
【汪玉凯】:“三公消费”现在已经成为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解决,但成效不显著。我们过去,一般的要求是很多的,但是光有一般的要求这个问题很难解决。我们要简单公开的来说,一是公车改革要下决心,一是制定用车的范围,公车范围现在大大扩展了,主要由规定进行落实。比如正部以下的官员不能有专车,但实际上都有专车。我们落实规定,这是一个。第二,关于公车改革的办法,要尽量减少专车的数量,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再一个,公务接待方面,就像这次八项规定的那样,如果八项规定能落实下去是可以的,关键是否能持久下去。在公务出国方面,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国家规定哪一级干部因公必须出国,如果不是工作需要,就不需要出国。
公款浪费现象可以制定“三公浪费”入罪法律规定
[网友琴江对语]:一桌酒饭一头牛、一辆小车一座楼。公款吃喝越来越离谱,一年三千亿,相当于吃掉一个三峡,这岂止是浪费,简直是“犯罪”。有些专家提出公款浪费入罪的建议,有专家提出将“三公浪费”入罪的建议,引起人们关注,您如何看待这一建议?
【汪玉凯】:我觉得这个建议是可以考虑的。公款浪费现象是有非常恶劣影响的,对社会也会产生恶劣影响。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把这条加进去。这样在司法程序上加大对公款吃喝、大吃大喝这样惩治的作用,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要制定标准,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制定这样的法律规定。
[网友我对烟草很了解]:您认为,如何区别公款吃喝和正常公务接待,如何调查取证,在集体公款吃喝时如何区分责任?
【汪玉凯】:首先我们要大面积减少公款招待的范围,就是要严格制定是哪些属于公款接待,哪些适用于正常的接待,哪些是不正常的接待,要进行区分。国外是关于个人请人吃饭,在面上要大面积上缩小公款招待的范围,甚至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比如一个官员给他个人接待招待费的补贴,减少整体的招待,这样的话,这个问题就大大减少。在国外很多是个人招待,这种现象比较多。我们现在大部分都是官方来招待,哪怕是横向的考察、慰问,到这儿来,只要是打公家名号的都可以接待,我觉得这是很严重的,一定要要筛选公务接待的范围,同时建立相应制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