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内需与拉动消费【2】--强国社区--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社区>>人民访谈>>访谈回放

白明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内需与拉动消费【2】

2012年12月17日18:01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做客强国论坛

城镇化给农民带来了相对稳定的收入与社会保障

  [临时干部]:您是如何理解这次会议中所说的“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如何?

  [白明]:城镇化,首先扩大了消费的群体,因为原来不是城镇的,进入城镇了,因为农民消费和城市居民消费的水平还是不一样,带来的是购买力的提升,边际消费能力的强化。因为同样是100块钱,低收入者可能拿这100块钱,80%、90%都消费。但对高收入者,他的消费意愿并不是太强。尤其是对新进城的农民来说,没有饱和的消费空间还是很大的,相对来说,城镇已有的城镇居民,比如说在家电方面,欠缺的很多。但像我们城镇居民,每家冰箱、彩电都有,电视不只一个。再提升,不是说不能提升,除非必须有隔几年,电视有更新。但农民进城,在现有的基础上可以扩大消费能力。过去,说实在的,我们是10亿人口,8亿农民,这是在改革开放初的时候。现在一半都城市化了,已经过了这么多年,现在看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确实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取得了进展,这种进展转化为消费能力的进展。到今天的发展,既取决于我们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城市化进程已经对我们今天的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贡献,这种贡献延续了很大的空间没有挖掘。

  [水深两浔]:您认为城镇化对于农民工可以带来哪些利益?现如今城镇化的难点和阻碍在哪里?

  [白明]:通过农民工进城带来了很多的收入,不是打临工式的收入,逐步成为市民,市民可以有机会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包括医疗、社保等很多东西,在同样的收入内,有了这些东西,增强了消费能力,有了消费信心。打临工,同样赚了一笔钱,有了收入,但没有保障,有钱也不敢花。现在有保障了,很多东西城市都管了,该怎么消费也怎么消费。第二,消费选择范围也大了。过去假如说不是在农村,在农村的农民消费毕竟乡里、村里有一个小商店,有什么买什么,但毕竟大超市里各种业态也多,包括网购,很多都能满足。这种消费的选择,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他的消费意愿,过去很多是被动消费,假如他想买一个东西,村里小商店有什么,只能买这个。 消费的眼界逐步开阔,有了理念的更新。消费的过程成本也节约了,假如说农民,在村里,买一个东西,要进城,有的不买,有的可能十天、半个月进一次县城买一次,现在过程成本,随用随买。过去是两个月进一趟城,消费就忽视掉了。 城市化的难点、阻碍在哪里?因为农民进城,整体的知识结构与知识水平也跟市民有一个不匹配的问题,发展城市的压迫,因为整个劳动者的素质,为什么进入城市打工?因为城市有很多低端、很多没人干的事儿。他要想凝固到城市里,找到稳定的位置,光靠弱势的结构,还有距离,所以政府还要帮一把。 城市现在有一些体制还没有理顺,对进城的农民工,或者还没有提供相对同等的待遇,有的是能力的问题,有的是理念的问题,我觉得这些问题还应该逐步解决。

 

解决了异地高考问题将有利于城镇化进程

  [吾国山民]:有分析认为,目前政府强调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味着未来的城镇化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问题,还必须让这些人口享受到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异地高考现在备受关注,您是如何看待异地高考这个问题?如果异地高考问题无法解决,是否也是影响城镇化进程?

  [白明]:我觉得异地高考是城市化进程的伴生品,异地高考问题解决了有利于城镇化,同时城镇化的发展又为异地高考创造了条件,这是相辅相成的。对这个问题,我有几个看法,我们的高考制度首先体现了公平,这是未来的大方向。国家现在很重视,包括异地高考,我们国家现在要求各个省市尽可能出台方案,要加快。在这个方面应该体现了国家建立和谐社会的必要要求。即使要启动,我觉得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有的地方的确是可以快一些,但现在看来,北、上、广这样的特大城市有一些问题。现在看来,这些城市也有一些自身容纳能力的问题。这些城市容纳了很多外来人口,而且外来人口也为这些城市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怎么能够相互匹配,现在看来,中小城镇相对容易解决,一些高考录取率比较高的地方还是比较容易解决,但这种大城市,由于每个地方确实也不太一样,各种问题也都要兼顾到。异地高考,地方院校,现在看来问题不是很大,因为地方院校,地方投资的,相对来说,主要都是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竞争比较大,尤其是部属院校,不可否认,这种名校是带有全国的,是教育部,同时我们要承认地方政府对地方建设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应该是两个原则,既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但又不过度照顾某一方面的利益。地方院校,如果说完全某一个城市,花了很多钱,但名额完全是全国平均呢?我觉得也不现实,但它比全国多一点儿,也不多得太过分。实际上如果比其他省市多一点儿,大家也能够理解,毕竟是为大家做了很多水电气,用了你的很多资源,但你们弄的太过分了,也不利于这些学校的发展,如果你这个学校的学生,全国优秀分子的集中有利于学校的生源好,如果光某一地方的生源,缩小了选择范围,也不利于名校的发展。第一是要兼顾,第二是不过度。 将来怎么办呢?我觉得大方向,将来应该是全国一张卷子,但我觉得近期还是办不到。可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利益,可是从国家的角度,又需要。如果说有异地高考,在增量上做文章,今后如果再扩大招生规模,扩大的部分让更多全国的共享,不是某一个地方了。假如说地方有这么多的名额,不要过分照顾地方了。第二,自主招生的部分尽量在全国,这样在全国也能够找到好学生。第三,如果有的过度照顾地方,也要稍微割点“肉”,这三个方面做到了基本上能够缓解矛盾,如果完全不照顾,也可能做不到。所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做,至少有利于在短期内解决过度照顾的问题。将来的方向应该是全国均等化。

  [文艺骚年]: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等于老城区+新城区+新社区三部分构成,请问您认可这种观点吗?

  [白明]:厉以宁教授的这个观点确实很重要,老城区主要是指过去老的城市、市区,主要是一些老的企业搬出去,发展现在的商业,发展一些现代的城市。新城区主要是一些开发区、特殊园区,要发展产业。新社区主要是围绕新农村建设。我觉得厉以宁教授提的这三个方面都很重要,他提得很有针对性。我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在他的基础上我再谈谈个人观点。我觉得这三个重要都很重要,但不是一个静态的问题,是动态的。实际应该动态地看。老城区的发展,不仅要解决居民的居住环境的问题,而且我觉得应该围绕着将来城市功能的变化,城市功能变化逐步推进。并不是一个老城市,定成什么就是什么,将来逐步推进。新城区,也是如果说今天是加工区、生产园区,那明天怎么样,我们还有一个明天的设想。包括新农村,新农村建设,今天的新农村和明天的新农村有什么不一样?这“三区”也是密不可分的,不是分割的。新城区的发展和老城区的发展是结合的,实际上新城区,厉以宁提出的重点是产业的发展,实际上居住功能也不可忽视。老城区的发展,实际上有很多其他的功能也不可忽视,也不能完全脱离产业,毕竟也有很多人要就业。还有农村的新社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有一些新社区也要根据老城区、新城区之间如何互动,新社区的结构和城市怎么能够有相互上下游的关系,怎么能够相互匹配、相互配套。同时我再强调一点,刚才我也提到了,现在的城镇化,这三个区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城与镇的分割,这就是城市化的中间地带。在这个中间地带,新社区和新城区之间的结合部,更多是在中间地带。既有城市的先进生产力,农村转移劳动力也能够融进去,这是相互匹配的地带。

 

新型城镇化不能以牺牲环境或是高耗能为代价

  [Fangshuang1988]:新型城镇化推向全国的多种模式选择,您怎么看模式选择?

  [白明]:模式选择,实际上也有很多,对新型城市化理解就有不同,对新型城镇化理解更多,一般认为城乡统筹,城乡统一,生产与城市功能的互动,通过节约与集约的互动,包括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但这种新型城市化,怎么选择?我觉得应该是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我们更应该强调是一种生产与消费的匹配。新型的城市化要体现出保障民生与消费升级,农民工进城几个方面都要体现出来。至于理解,我觉得每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我觉得至少这几个,而且新型城镇化不能以牺牲环境或者是高耗能为代价,这点尤其是不可突破的底线。其他的,每个地方怎么新型都行,但我觉得这两点不能突破。刚才那几个方面必须坚持,这两点不能突破。其他的,自己因地制宜。

  [抹茶拿铁123]: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请问如何推进?

  [白明]:这个问题确实不太容易,因为户籍制度改革,尤其是城乡分离,是建国后相当一段时间实行的制度,这种制度造成了城乡的二元结构,二元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社会福利的不等,而且客观上造成了一些不公平。这与我们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悖。在这方面虽然不容易,但我们也应该尝试。这些年我们很多地方进行了试点,个别地区取消了城乡之间的户口差别,当然主要是一些城市与近郊之间的,或者说城乡经济水平差别不大的地区,但差别大的地区,现在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将来越改革,可能容易的都解决了,剩下的都是难的。这方面我认为有一个原则,可以慢,但不可停,要积极探索。先把小问题解决了,后解决大问题。先中小城市,后大城市。而且新型城镇化,因为有户口,就要解决城市容量的问题。所以先解决容量,先扩容,后户口。因为你来了,人家成为市民,你就要给人家同等的对待。如果城市功能承载不了这么多,给人家解决了户口,一张白纸,空洞的。所以我觉得既然解决,就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解决,不是光是以户口本,一个农村户口,把图章一盖就变成了城镇户口。在这个方面,至于土地制度,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是两方面,户籍制度是从城市角度更突出一些,有一个容量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制度怎么用活用好,户籍制度应该如何容纳,两者互动,相互配合,既保障了有限的土地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又保证了城市农民进得来城、找得到工作,能够安居乐业,这样就实现了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的良好对接,这样使城镇化的各个环节就通顺一点儿。

  [E政16179]:应稳中求进地增加民众收入,特别是财产性收入,才能趋利避害,扩大内需,否则内需将会变成内虚。

  [白明]:实际上各种收入,包括转移性收入,劳动报酬,这些东西都很重要,但财产性收入,十七大提出过要增加财产性收入,这对扩大消费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今后随着整体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将来各种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机会也增加,财产性收入,现在的问题是渠道还比较单一,再有就是投资理念,老百姓投资理念还不成熟。再一个是投资的环境,现在还不完善,投资的风险还很高。很多不透明,因为现在出了很多问题,光是“入市需谨慎,投资有风险”,我觉得这几句话也不能完全解决,作为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市场监管,应该我们搭配,让投资者唱戏。

  [E政15174]:建议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搞好二次分配是启动内需的关键。

  [白明]:实际上很多分配,不管是一次分配还是二次分配,对启动内需都是非常重要的。总体来说,我们做蛋糕和分蛋糕中的比例,劳动者分的蛋糕比较少,影响了消费能力。如果消费能力不强的话,影响了消费的很多机会都被浪费掉了,而且很难培养出消费热点。但光这一点,因为最近几年来,我们的增长还是比较快的,如果脱离了现实,也影响了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们在这个方面应该同时在二次分配上下大力气,特别是保障低收入者。这样不仅是扩大消费的问题,而且是社会稳定,确保民生的问题。

  [白明]:各位网友,今天我又一次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畅谈,我觉得这样的机会真的是难得,因为本人水平有限,我觉得讲的很多东西不一定都特别贴切,希望大家多多给予批评建议,希望今后能找更多的机会与大家交流。

(责任编辑:彭心韫、房爽)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