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凤杰、翟东升谈第二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2】--强国社区--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社区>>人民访谈>>访谈回放

曲凤杰、翟东升谈第二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2】

2012年12月06日13:55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摘要】:第二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双方不仅交流了对世界经济和本国经济的看法,而且深入探讨了产业合作的可能性,使对话由虚变实,虚实结合,在务实合作领域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尽管各自的需求还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合作的切入点还需要进一步的磨合,但是双方都认识到合作的潜力是很大的。增加互信是两国经济合作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中印两国不存在明显的战略对抗,从发展态势上来看,中印关系也趋于改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翟东升博士资料照片

中印之间有制约和博弈,更有合作与对话

[网友老豆腐]:嘉宾,请问您如何看待美日等国拉拢印度围堵中国?

【翟东升】:2008年之后,美日等国显然乐见中印关系的恶化,以便把印度拉入对华遏制和包围的地缘政治布局之中。在此背景下,我们应当尊重印度的这种“较无害角色”所赋予它的结构性战略优势,一方面搁置领土争议,尽可能维护好双边关系,做好危机管控;另一方面,通过经贸合作的热来对冲掉地缘政治的冷,努力维护我们的战略机遇期,主动塑造一个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形势。 从这个角度看,中印战略经济对话,正如其名称所提示的那样,战略排在经济前面。其战略意义,只有在三十年后才能充分地评估。

[网友赐予我力量吧]:据报道,中国同印度签了东西,准备为印度提供高铁技术支持?为什么要为地缘政治对手提供支持?难道是让他们建得强大了之后更好地与我们对抗?

【翟东升】:高铁问题,中印在此轮战略经济对话中只是签了一个备忘录,不是合同,其中有铁路的建设。事实上,印度非常需要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包括铁路。目前他们已经跟日本和法国签订了技术合作备忘,中国现在也加入到这场游戏中来。日本已经打入印度的地铁市场。准确地讲,中国是在跟日本和法国同行竞争印度市场。即便将来为他们建铁路,具体什么价格,支付方式和期限,技术和专利的保护等问题,显然都是需要非常详尽地商谈的。

就目前对印度的制度和政治环境的观察,即便你提供贷款,提供技术,提供设备为他修高铁,印度政府似乎也很难在几年内征用到必要的土地来修建中国式的高铁。

[网友赐予我力量吧]:最近中印边境似乎并不消停,而且印度海军的领导人说要派军舰去南海保护它的企业采油,这样的背景下难道还要跟他们搞妥协?

【翟东升】:这两个事情并不是偶然的。恰恰是因为中印战略经济对话搞得成功,由印度计委等机构为代表的对华合作派势力有上升之势,才有了印度军方和强硬派势力的跳出来惹事、造舆论。他们的利益在于中印之间的紧张和对抗,这样他们才能得到更多的预算和重视,更多的升迁与发财机会。所以他们是很不愿意见到中印之间关系全面缓和、深度和解的。 对于我们来说,大战略要求我们分清轻重缓急次序,我们不能四处出击,到处树敌。要坚持中印合作主流。当然,不是说放弃斗争,一味妥协,而是要分清其内部分歧,培育和扶持对我友好有利的力量,遏制和反击其中对我不利的势力。

[网友小报童]:请问嘉宾,您如何评价中印在中俄印三国关系方面,在金砖国家组织方面,在二十国集团等方面的合作表现?

【翟东升】: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都处在一个转型、调整和重组时期,新兴国家间的合作与团结对他们自身而言尤其重要。在上述多边关系和多边平台上,中印之间可谓既有合作与对话,又有制约和博弈。但整体上看,显然是有利于双方在全球秩序重组中的谈判地位的。

中印经济互补性很强,应致力于拓展合作深度和广度

[网友孙亚非]:二位嘉宾,中国和印度经济在战略层面上有互补性?将如何谋划啊?

[网友破旧立新]:感觉中印的相同点太多,互补性不强,请问中印经济的互补性表现在哪里?

【曲凤杰】:作为两个发展中大国,经济上既存在竞争,也存在互补,这是必然的。但是总体来看,我认为中印两国互补性还是很强。中国在制造业有明显的优势,印度在服务业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去印度考察,会有一个突出的感觉,印度在高技术、能源以及装备制造方面比较落后,而这些领域,我国的制造能力非常强。而印度在软件方面的优势也非常的突出,两国合作的空间巨大。

从战略层面上讲,同为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在多边场合有很多共同的诉求,无论是在气候变化、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以及WTO多边贸易体系等方面持有共同的立场,可以加强合作,为建立兼顾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更合理的、更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共同努力。

[网友得意不忘形]:中印之间有多少合作空间?有多少共同利益?

【翟东升】:中印之间其实还是有不少地方可以合作的。在中印战略经济对话的框架下, 有五个工作小组在不同领域的问题上展开实际的研究和磋商。比方说,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领域,该领域合作是能源组与环境组的工作成果。中印双方在此领域有很多共同利益和互补利益。在减排和气候变化议题上,中印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风能和太阳能领域,中国的技术优势与印度的潜在需求间形成明显的互补效应。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双方也有很多交流合作与共同提升的空间。

印度目前处于工业化的早期阶段,他们现在也认识到了,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他们现在提出的规划,要大规模搞工业化,在未来几年之内实现一亿人口进入工业企业工作。

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出现了双方有一个经贸投资互补的时代性机遇,在经贸投资上有互补性,表现为中国低端的劳动密集的工业需要客观转移,因为中国国内早已没有那么多能够继续在这些劳动密集的企业里边工作的年轻人了。而印度可以是作为一个中国产业对外转移的候选国,在这点上,我想中印之间如果能够通过某些协议,实现产权保护,实现市场准入,这实际上是有很强的互补性的。

另外一个层面,就是中印都是作为新兴大国,虽然可能中国的势头更强一些,但是印度它自身的期许也非常高。双方在未来全球政治经济秩序方面,是有很多的共同利益的。比如说对于国际规则的一种修订,我们不能说是改造,只能说是修订。在这个修订方面,我们中国和印度之间在全球舞台上是有一些共同利益的,比如在WTO规则之间,比如说在全球金融体系的机制上等等这样的一些方面,中印之间是有一些利益契合点,大家都希望见到一种更加包容的,更加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这点上,中印之间是有很多的合作潜力的。

[网友帅哥靓妹]:请问嘉宾,如何看待目前的中印经贸关系?中印经济之间的竞争面大还是合作面大?

【翟东升】:中印之间在经济上并不存在太明显的竞争,而更多是互补关系。目前中国主要对印度出口工业制成品,从印度进口初级原料。未来,随着中国劳动力收入的倍增,产业转移必然发生,低端制造业将向周边若干国家转移,其中包括印度,届时中印之间的贸易逆差才可能缩小。两国间有限的竞争表现为对海外能源的采购上,但这其实更多是合作机遇而不是恶性竞争。

[网友破旧立新]:有人认为,中印关系也存在政冷经热的现象,请问嘉宾,您认可这种说法吗?

【翟东升】:政冷经热一词是我们一直用来描述中日关系的词。对于中印关系,我觉得这个说法并不够准确。中印的经济关系并没有到应有的热度,表现为双方贸易额还是比较有限,投资规模更加小,与双方的规模和潜力并不相称。只能是“温”而不是“热”。政治上呢,双方关系其实不像媒体所描述的那么紧张和对抗。政界还是有不少人乐于跟中国把关系往好的方向发展,经常抛出负面讲话毒化气氛的,通常是军方的人。所以,我觉得当前中印关系可以成为“政凉经温”,而中印战略经济对话的价值就在于把政治和安全上的问题解决或者控制住,并把经济关系真正做热。

 

(责任编辑:黄玉琦、房爽)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