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北村隆則、中歐社會論壇執行主席陳彥做客強國論壇
陳彥:警惕經濟危機成為戰爭導火索
[網友大胡子]:您好,您覺得歐洲危機對歐洲的民生和和平是否提出了新的課題呢?您怎麼看待這一危機與和平?
[陳彥]: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歐洲危機與和平確實有一種互相轉換的關系,如何應對危機,危機的方向是走向戰爭,還是走向和平,是可以通過人民的努力來決定的。我們知道在歐洲現代史上,除了各種政治、社會的原因之外,經濟危機對導致戰爭也曾經起過很重要的作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十年代的經濟危機與希特勒納粹的興起。納粹的興起有其深刻的歷史與地緣政治原因,那是當時的經濟危機強化了納粹對德意志民族的精神控制。現在再回過頭來看當年納粹興起的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其后果,我們今天應該特別警惕危機對社會的影響,對戰爭的潛在召喚。因為我們很可能會在危機當中尋找替罪的羔羊,把應對危機、解決問題的辦法引向戰爭。
[網友叢林漫步]:您好,在歐洲處於艱難的危機時期,2012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了歐洲聯盟,您怎麼看待這件事?
[陳彥]:我認為將2012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歐洲聯盟是當之無愧的。目前,歐盟處於危機之中,所以,很多人認為歐盟不應該獲得和平獎,因為現在的歐洲失業增加、經濟衰退,各國政府拯救危機乏力,社會貧富懸殊加大,所有這些使得歐盟和平獎似乎有些不合時宜。但是,我認為和平獎不是經濟獎,歐洲聯盟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開始歐洲建設一步一步向一個經濟,甚至政治聯合的歐洲邁進,沒有歐洲聯合的建設和推進,歐洲不可能有長時期的和平。整個二十世紀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在歐洲爆發,歐洲聯合的努力,從目前看來,使得歐洲區域有了六十多年的和平,而且歐洲聯合的進程和機制是通過和平、協商、民主的方式進行的。從一個地區統一的角度來看,這一歷史進程是史無前例的。
[網友叢林漫步]:嘉賓,你當過駐希臘大使,有沒有感覺到東西方文化的沖突出包容?
[北村隆則]:首先從我當希臘大使的經驗說起。當我們看歐洲的時候,往往籠統地講歐洲,會認為隻有一種文化,但實際上這是錯誤的。希臘與歐洲的其它國家有一些共同點,也和亞洲有共同點。我甚至在希臘發現了亞洲情愫,所以我先強調多樣化。而從我們亞洲方面來看,亞洲以外的外國人會把亞洲當成一個概念,認為亞洲隻有一種文化。但實際上,我們雖然有共同點,但更多的是不同點,所以我們首先要理解這種多樣性。
第二點,任何一種文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由許多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的。文化是創新的源泉,美國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証。美國是各種文化的大熔爐,激發了強大的創新力。不同的文化可能會引起沖突,但從長遠看,帶來的更多的是創造力。歷史的來看,沖突、戰爭是由不同文化引起的,但在當今和平年代,我們更應該看到不同文化所帶來的創新能量。
第三,其實沖突與包容並不僅僅是東西方之間的,沖突與包容到處存在。在東方世界內部,在西方世界內部都存在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沖突與包容。歷史經驗表明,差異與多元性能引起沖突,導致戰爭,但同時也能激發巨大的創新力。
英法騷亂源生於二代移民融入問題
[網友強國一派]:巴黎、倫敦都曾引發騷亂,這種騷亂是否會引起歐洲社會整體動蕩?
[陳彥]:歐洲各個國家的情況不一樣,所以,對騷亂來說,需要具體分析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哪一個個案的發生。但是,目前我們不太可能進入某一個具體的個案分析。從整體上看,歐洲社會確實有整合問題,尤其是對外來移民的整合。歐洲的土地是一塊相當寬容的土地,這裡接納過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移民,但是從上世紀六十年代歐洲去殖民化以后,非洲尤其是北非以及亞洲,尤其是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的移民大量涌入,這些移民相對歷史上的歐洲移民來說,在文化上有比較大的差異,所以,他們的融入需要更多的時間。最近幾年以來,我們談到的所謂的歐洲國家的騷亂,主要是由於這些移民的第二代融入出現的問題,加上經濟危機的加重和持續。這些移民二代是處在社會最底層,是弱勢階層,所以,他們受害最烈,他們的不滿甚至會以比較極端的方式發泄出來。但是整體來說,即使是這樣,他們在發泄不滿、反抗現存秩序的過程當中,實際上是也加速了他們的融入。從這個意義上講,他們的反抗對現存秩序有突破的作用,可以促進歐洲各國社會移民融入的制度變革,因而不會導致歐洲社會的整體動蕩。
[網友一天一地一廣仔]:請問嘉賓,二戰以后的歐洲在和平的問題上做了哪些努力?歐洲人是否有“民族平等”的理念?歐洲和平能給東亞和平的營造什麼啟示嗎?
[陳彥]:整個二戰以后歐洲聯合起步本身就是建立在實現永久和平的理念上的。兩次大戰造成了歐洲生靈涂炭,歐洲人從戰爭中蘇醒過來之后,深切地體會到必須在未來徹底避免戰爭。正是從這個角度,法國與德國實現了和解。法德的和解不是建筑在戰勝國和戰敗國進行談判的基礎上,而是通過共同打造一個歐洲聯盟來實現的。也就是說,我們不是通過談判多要一點領土,或者多要一點資源,而是我們聯合起來共同建造一座房子,共同建造我們共同的家園。正是因此,法德和其他歐洲國家才能夠徹底轉變歷史上“戰爭、談判、和平,然后再戰爭”的歷史邏輯,走上一個新的、共同營造共同未來的邏輯。這樣一個歷史進程,必然是建立在民族平等的理念之上的 ,否則是不可能成功的。歐洲和平給東亞和平最大啟示可能就是轉變觀念,把解決歷史問題的邏輯改變過來,不是通過戰爭的邏輯,甚至也不是通過簡單的和平的邏輯。因為我們人類一直宣揚要追求和平,但是在利益面前,我們往往走向戰爭,歐洲選擇的邏輯就是我們共同打造未來,共同分享資源財富甚至分享主權的邏輯。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的在希臘發現亞洲情愫具體指什麼?
[北村隆則]:在希臘人們也重視家庭,家庭之間的紐帶非常強。另外一點就是,希臘人也像亞洲人一樣不喜歡拒絕別人。我對這兩點感受最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