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北村隆則做客強國論壇
北村隆則:日本民眾普遍對侵華懷有歉意
[網友孫亞非]:北村嘉賓,日本對於近現代針對中國的侵略究竟怎樣看待的?
[北村隆則]:首先我從政府的立場來解讀這個問題。1972年中日邦交恢復正常,當時的政府宣言提到,日本政府對侵華歷史深表歉意。自那時起,日本官方在多個場合也表達過歉意。
其次,大多數日本民眾與政府的立場是一致的。但是中國人民好像隻看到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日本歷史教科書等事件。從個人角度,對這些事情的發生我感到非常遺憾。我認為應該具體問題具體看,而不是籠統的標簽化日本。我經常能聽到日本扭曲歷史的說法,對這一點日本民眾也感到非常奇怪。
第三,教育非常重要。對日本侵華歷史來說也一樣,我認為,在歷史教育方面,中日雙方都要有所改善。在日本,這段歷史是放在近代歷史課本裡的,這樣有一方面的考慮是為了避免過多的提及這段歷史,這就會讓中國人對日本產生負面的印象。在中國,從90年代起,也加強了愛國主義教育,雖然這並不是指向日本,但對日本來說,中國人民對它的認知有負面影響。因此,我認為中日雙方要做出改變,以提高雙方民眾的感受和認知。重視歷史很重要,隻有重視歷史才能展望未來。希望教育中日關系以后向著友好的方向發展。
[網友強國一派]:有些東西是否非經戰爭才能解決?和平雖好,但和平能一定能解決爭端與問題嗎?
[陳彥]:回答這個問題最關鍵的是價值取向,什麼是我們的價值追求,我們把生命放在什麼位置上把利益放在什麼位置上。在歷史上,我們尤其是一般老百姓沒有機會也沒有權力在這樣的問題上發表意見,戰爭是統治者決定的,不是人民決定的,如果戰爭是為了獲取利益的話,這個利益是否是全民的利益,戰爭的代價是慘重的,但是承載這個代價的卻是人民。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需要重新界定爭端與問題,歷史上各個國家的領土都是變動不居的,戰爭從來沒有真正解決過領土問題,它留下的不過上新的問題和新的仇恨而已。我們今天應該站在歷史的高度來看待用戰爭來解決領土和其他爭端,走出狹隘的利益格局。
東亞合作:以經濟合作為根基 建設廣泛一體化
[網友束縛負離子]:您好嘉賓,請問東亞和平的基礎和發展計劃是什麼?東亞合作還有希望嗎?
[北村隆則]:我在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一門課程,題目是《東亞區域合作與整合》。首先我要強調現存的政治體系,即主權國家體制,這一體制存在弊端,每個主權國家都希望利益最大化,自私是這個體系的游戲規則,這往往也是沖突的根源。現在有不少國際組織和國際條約可以彌補這一弊端,但是卻不能改變基本的政治結構。歐盟在這方面邁出了一步,嘗試突破主權國家的政治體系。因此,我們在亞洲也期待類似的合作與整合。
歐盟是一個框架,為其成員國制定規則和規范。在東亞,我們不同國家具有差異和多元文化,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還不能在亞洲建立一個像歐盟一樣的框架,但我們可以向歐盟學習,因為主權國家體系確實存在弊端,我們需要通過一些方式來彌補這些弊端。
歐盟的經驗告訴我們,從經濟合作開始,可以帶來更廣泛的合作與一體化。在這一過程中,不同國家之間的關系得以加強,從而民眾也更自信。也就是說,從頂層的合作開始,可以創造自上而下的合作與整合。
我們不能低估東亞已經存在的合作。東盟之間的合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同時東盟——中日韓(10+3)在過去15年中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果。2008年中日韓三國制定了《2020願景》,裡面列出了一系列合作項目與行動,近日,三方又同意建立自貿區。這些成就普通民眾可能並沒有看到,因此我想在這裡請大家關注這些進步與成效。在這些前提下,非常有必要繼續擴大與合作整合力度,建立像歐盟那樣的框架,在東亞形成多層次合作。
[網友孫亞非]:東亞會否步歐洲后塵,成為世界上少數“不吝武力”的地區?
[陳彥]:從近代戰爭史上看,歐洲和東亞應該不是處於同一個歷史階段,歐洲人在二十世紀打了兩次世界大戰,回過頭來發現死傷慘重,代價高昂,也沒有任何建樹,因此歐洲人不再想打仗。東亞各國在近代多多少少都受到過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現在經濟發展起來了,存在一種復仇心態,正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歐洲的地緣政治格局,不過好的是,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所產生的慘絕人寰的結局,我們是否還願意重復這一歷史悲劇?可以肯定的是東亞各國如果不能夠意識到目前形勢的詭異,不能夠吸取歷史的教訓,戰爭隻能夠使各國喪失發展的機遇,聯合開發通過和平解決資源共同利用問題,應該是最好的出路,歐洲聯盟就是以分享煤鋼資源而開始推進的。
[網友一天一地一廣仔]:請問嘉賓,日本要成為一個所謂的“正常”國家,是出於什麼原因?為什麼日本國內軍國主義依然陰魂不散?這能對東亞和平有幫助?
[北村隆則]:首先要解釋一下“正常”國家的含義,這應該是從廣義上來定義的。從網友的提問方式來看,我感覺他的意思是從正常到非正常,另外一種考慮是從非正常到正常。所以首先最好要了解這一說法的根源。
20年前,柬埔寨深陷內戰。因為冷戰以后所有國家都奉行“不干涉別國內政原則”,所以沒有在最開始的時候給予援助。但是日本堅持和平解決柬埔寨內戰問題,並參與了多輪斡旋。最后聯合國召開會議呼吁國際社會維護和平,終止戰爭。在這一過程中,一些國家的警察和軍隊被派往柬埔寨維和,並參與重建基礎設施。日本也希望貢獻自己的力量,但是憲法規定日本沒有軍隊隻有自衛隊。在維和方面日本是沒有資格的,所以日本希望能夠參與重建,但由於自衛隊身份問題也是不可以的。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有人提出日本要成為正常國家。這主要是從軍事方面來考慮的。經過長時間的討論,日本內閣制定了一部臨時法令,專門針對自衛隊援助柬埔寨重建基礎設施。條件非常苛刻,比如說必須在聯合國框架下開展工作,另外也在攜帶武器方面做出了嚴格規定,隻准攜帶手槍或步槍。
其實“正常”國家這個概念本身是有爭議的,現如今也聽不到這種說法,因為它可能引起誤解,要具體深入探討的話需要具體化這個問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