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谈“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教育改革”--强国社区--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社区>>人民访谈>>访谈回放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谈“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教育改革”

2013年06月27日18:02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资料照片

  [周洪宇]: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周洪宇,很高兴与大家就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教育改革的话题进行一个交流。

教育改革既要适应时代发展,也要促进社会的变革

    [网友黑椒牛柳]:老周,我知道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啥叫第三次工业革命?它有哪些特征?

    [周洪宇]:我们首先要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说到工业革命,学术上一般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发源于英格兰的中部地区,它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厂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的一个阶段。这次工业革命可以把这个时代称为机器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年。它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所以,人们称这个时代为电器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第二次都明显地不同,它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核能的运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海洋的开发,它形成了许多崭新的工业部门。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与互联网的创新运用,它的主要标志是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的交互融合。这个数字制造技术里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3D打印技术,这些技术的交互、融合,导致了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变革,推动了一批新兴产业的诞生与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到生态和谐、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社会。

    [网友团团绿]:第三次工业革命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它和中国的教育改革有啥必然联系?

    [周洪宇]: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是非常重要的,前面提到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我们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变革。这些变革同时也带来了我们的教育的变革。因为我们的教育是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适应社会生产方式,适应制造模式,包括适应社会,适应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教育的发展不能脱离时代,时代变革了、发展了,教育也必须变革和发展,否则教育就会落后于这个时代。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教育也对时代的改革与发展起一个反作用,他们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育改革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也促进时代的发展,促进这个社会的变革。

  [网友杨再昌]:周教授,如何从战略上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充分认识其对教育改革所产生的深刻而厂泛的影响?

  [周洪宇]: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我们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也可以看得很清楚,一个就是社会生活方式凸显个性化。第二个就是新能源呈现无污化,同时,生产方式表现为分散化。再加上制造模式将呈现为打印化。这样一些变化,这样一些特征,就促使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来思考教育的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目标。特别是要思考我们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如何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转变我们的思想观念,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如何与时俱进,在人才培养体制方面,如何加快改革,要思考如何用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来带动我们的教育的现代化。

要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改变自己的教育观

  [网友雨朦胧]: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与我国现有人才相比有哪些不同?

  [网友奔跑的蚊子]:中国的应试教育培养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您提出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要从转变思想观念做起,这个观念具体该如何转变?怎样才能中国教育从“育分数”回归“育人”的本质?

  [周洪宇]: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我们的挑战是方方面面的,其中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挑战了我们现在的育人观,就是人才观。我们现在的人才观是怎样的呢?我们现在是怎么育人的呢?我们现在可以说是育分数,不是育人。就是培养学生重视分数,而不是对人本身来培养。第三次工业革命要求我们转变这样一种观念,就是要加快育人观的转变,从育分数到育人,要培养出具有鲜明个性、德性高尚,善于合作,创新力强,社会情绪能力好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这里面特别强调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把我国沉重的人口压力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使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对我们育人观的一个挑战,以及我们如何应对。

  另外,在思想观念方面,我们还要加快学校观的转变。我们的学校观迫切需要回归到人这个教育的原点,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身,要培养人的亲自然的情结,唤醒人的同理心。另外我们还要转变我们的教师观,我们现在教师的角色,基本上还是一个传授者,他是传授知识的,这种观念正不正确呢?当然还是有它的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来看,对我们的需要来看,我们这种现有的教师观必须转变,转变到学知识这个方面来,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他本身首先是一个学习者。就是教师要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教学不在传授,还在于激励和鼓舞,让学生带着这种个性愉快地成长,享受学习,享受学校,享受教育,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这是教师要转变教师观。

  另外,还要转变学习观。就是要从现在的书本学到网络学。前面提到,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很多新的技术、新的知识、新的资源。今天各种网络技术新兴媒体让人们学习了时空,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所以我们现在不能仅仅只是书本学、课堂学,还要树立网络学习、远程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平台,采用书本学与网络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实现在线学习、网络课堂学习、远程学习,进而促进我们的信息整合与运用的能力,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所以,我们在思想观念方面,在人才观,在育人观,在学习观,在教师观等方面都要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加快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

除了学习成绩之外,更要考虑学生成长的过程

  [网友流浪的加菲]:我国目前的人才培养体制是怎样的?要培养出符合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人才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改进?

  [周洪宇]:我们现在的人才培养体制是一种历史的产物,现在的人才培养体制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考量。一个就是刚才提到的这种教育的组织形式是一种班级授课制,它的特点就是批量生产,像工厂流水线作业一样的,培养出大批的人才。但是,它的个性化不够。这是从组织形式角度来看。

  另外,人才培养体制再从它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看,它是注重传授知识,具体的方法上注重记忆、背诵,注重这种课堂教学,前面提到的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注重记忆、背诵。

  从它的评价体系来看,我们现在的人才培养,我们的评价体系还是一种单一的一元化评价方法,就是看一个学生,是不是人才,看他的这种表现,基本上还是看它考试的分数。这种方式就很片面,所以,学生比较擅长于考试,缺乏创造性。

  现在的人才培养体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样一种人才培养体制,很显然,它是不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人才的需要的。我们前面提到第三次工业革命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培养出一种创新型的人才。你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现有的教育组织的形式,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评价体系,都要发生相应的变更,都要做出这种改进。比如说,一个是变革教育组织形式,根据现在世界教育的开放化、远程化、网络化、在线化的特点,要注重个性化、游戏化学习,要尽快地向个性化、分散化、远程的教育组织形式转变。在这个方面,现在我们国内的不少中学,一些大学,都在做积极地探索。比如在中学方面,我们湖北省教科所的叶平(音)研究员就在我们湖北的黄石探索通过建立长江网络社区平台,建立这么一个平台,组织我们的中小学生开展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混合式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课堂学习,同时,他还网络学习、在线学习,把这两种学习组合在一起,叫混合式学习。这是在中学。在大学里面,现在不少高校,也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在线学习,包括北大、包括清华、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等,这些大学都在做这方面的探索。

  另外就是变革教育方法及手段,前面提到我们现在这种教学还是一种灌输式的,以教师为中心,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很显然,已经不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需要。所以,我们就必须尽快地予以改变,要把它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要转变到人这个学习的主体上面来。要大力推行混合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探讨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等,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的方式,要充分地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云教育、大数据、大资料包等等,让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需要。

  最近我到一些学校去考察,我发现有些学校现在这个方面也在进行改革,也在进行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中心,它就探索如何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建立未来课堂,培养未来教师,这是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面。还有一个就是改变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特别是要改变分数单一的一元化的评价方式,从而要转向鼓励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网络学习评价等多元化评价,就不能仅仅只是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考虑学生的成长的过程、进步的过程,要注重人的能力的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带着个性成长,拥有幸福一生的能力。

(责编:王玫、房爽)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