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谈“遏制人情消费泛滥”--强国社区--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社区>>人民访谈>>访谈回放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谈“遏制人情消费泛滥”

2013年06月26日18:32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   

 人情消费这个问题在中国社会还是比较严峻的

  [汪玉凯]:汪玉凯: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讨论人情消费的问题。

  [网友我爱薄荷糖]:今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起了一项题为“你为人情消费所累吗”的网络调查,受访者的5795人每年人情消费数额主要集中在1000元-6000元,更有19.1%的受访者每年人情消费超过了6000元。您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汪玉凯]: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人情社会,各种社会关系渗透到每个社会的细微末梢,还有可能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系,人们礼尚往来,相互来往,这是从正面上来理解。

  第二这种传统的文化和礼尚往来在现实生活中慢慢变味了,因为不仅仅是人情世故了,已经和人们的各种诉求发生联系,比如说升职、上学,各种喜庆的事情,通过这样一些事情建立起社会网络、社会关系,将来别人有事情我也给他行礼,这样就建成了社会网络,这个人情社会的网络在现实中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认为这是第二个层面,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超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礼尚往来的范畴。

  第三这种现象的背后,折射中国社会的很多的潜规则和病态。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办一些事情不是在正常的社会运转机制下办的,而是有大量的潜规则的,否则不拿点东西办不成事儿,拿的少了也办不成事儿,5000个网友受访问,有20%的人情消费接近6000,这说明这个开支占他的工资收入比重不低了,我想参与人情消费的人都不是高收入群体,普通人如果承担年均6000的人情消费这个数额还是相当大的,在我看来很多人并不是主观愿意的,是被迫接受的,就是没有办法、无奈的接受这种社会现实,被动的陷入这样一个人情消费陷阱中去了。这种无奈的现象也折射了社会的病态,这种病态在正常情况下很难办成一件事情,只有有了人情,有了东西以后这个事儿才能办成,这个发展越来越严重,而且不是人情消费送点东西,甚至要送钱,所以这个问题我认为中国社会还是比较严峻的。

  人情消费的背后说明社会风气、人与人之间关系发生变化

  [网友杨再昌]:汪教授,人情消费的背后说明社会风气、人与人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性质变化?

  [汪玉凯]: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在人情消费的后面说明社会风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和传统的人和传统的社会风尚和那种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不同。

  这种变化第一个是金钱在社会交往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为不管人们礼尚往来送礼也好,送钱也好都是需要花钱的,在中国市场化的过程中,人们出现了普遍的追逐经济利益的现象,也包括人们的急于求富这样一种心理,有了钱以后人们在参与社会交往过程中就游刃有余,如果没有钱的话连最基本的人情交往都很难参与,这就说明金钱这种成分在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在上升。

  其次,传统社会中人和人的友情的成分在降低。让我们看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往中,我们需要办一些事情的时候他可能不惜重金花钱,当他看到需要救助的人就躲的远远的,与我自己没有关系,只要不伤害自己的利益就行了,这样社会就出现了一种“冷漠症”。金钱在社会交往中的地位上升,冷漠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降低,是目前社会关系的基本特征。

  再有,这样一种无形的潜规则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渗透到人们的观念、人们的社会交往、行为以及整个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我记得有一个领导人,还是国家领导人,他这次讲了一个观点,他说我今天什么都不讲,我就讲两个字“找人”,就是中国的社会干什么事儿都要找人,小孩入托需要找人,小孩上学需要找人,提拔晋升更需要找人,调动工作需要找人,就是在中国这个社会环境下,似乎不管什么事儿都需要找人,哪怕是当官的也需要找人,他也不能什么事儿都能办得到。所以整个社会就是找人的过程,我办一件事情,几乎都是要找人,很少说一件事情利利索索的不需要找任何人就能办成,这就很形象的描述了中国人情社会折射出来的问题,这种现象我认为说明了多数人都是被动的,但是多数人又是无奈去接受的,形成了这样非常奇怪的现象。所以我认为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这种人情交往可能还会上升,包括人情交往的不健康的因素还会上升,人情交往中社会成本、经济成本还可能会上升。

  [网友桑一葚子]:汪老师,结婚、生子、升迁、生日……各式各样的机会都成为人情消费的场所,各种节日也都变成了“过劫”,您主动和被动的人情消费多吗?是否给您的生活及思想带来了负担?

  [汪玉凯]:像我这样的人叫无欲则刚,像我这样的学者应该说和普通社会老百姓比较,花在人情交往的钱也许要少一些,因为我没有过多的在社会上需要诉求的,请客、送礼这种交往关系。对于知识分子来讲,强调独立人格还是非常关键的,思想要独立、人格要独立,他主要靠自己的知识在社会立足,所以他本身也是一股社会的批判力量,所以对这种过度的人情消费现象还是有一定的观察、一定看法的。所以在个人参与中,能不涉及庸俗的交往尽量避免,但是没有办法的时候也会有,但是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人情交往。比如有的老朋友他需要我们在一起交往,送点一般礼品,这都没有问题,这是正常的,但是有时候也会有求人的时候,这也是必不可少的,求人时也会送一些礼品,也是花一些人情交往钱。但是整体来讲,我内心对这种东西还是持保留意见的,即使有的话也和大家一样,我也是普遍人,也是被动接受的、无奈的。

(责编:李哲、黄玉琦)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