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资料照片
编者按:5月21日16时30分,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中国城市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参与。
城市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指标包括经济增量指数和经济密度
[网友不关注]:2013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城市竞争力”是通过哪些指标、基于哪些数据来判断的?
【倪鹏飞】:按照最新的竞争力报告的框架和指标体系,竞争力主要分两大块,第一部分是讲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这个主要有两个指标,一个是经济的增量指数,第二是经济的密度指数。经济增量就是当年的GDP减去去年的GDP,等于一年增加的GDP的总量。第二,经济密度实际上是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所产生的GDP,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做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负的成本调整,所以构成了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指数。第二个竞争力的竞争指标体系是可持续的竞争指标体系,可持续的竞争指标体系共有八个分项68个指标构成,包括宜居城市指数、宜商城市指数、和谐城市指数,还有生态城市指数、信息城市指数、权益生产指数,还有文化城市指数八个方面。 【详细】
宜居城市具有规模不大、自然环境好、经济发展不错等特点
[网友甜蜜腊八豆]:首都北京可持续竞争力排名第四,排在香港、上海和深圳之后,是否说明北京的发展速度减缓,而港沪深还有大量潜力可挖掘?
【倪鹏飞】:应该说这个指数反映北京的总体状况还是挺好的,尤其它的经济方面,宜商环境方面,知识成就方面都表现较好的,这也是奠定它在全国排名前五位的一个重要基础。由于这些年来长期的积累问题,再加上城市化过程之中,大量的人口向行政级别高的城市,尤其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的聚集,所以也带来了一些副外部性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会导致环境污染的增加、社会矛盾的尖锐等等。所以,北京相对来说,它的和谐城市的指数、生态城市的指数以及宜居城市的指数相对要弱一些。这不是说北京在这一些方面做的努力比中小城市差,而是说它遇到的问题,遇到的压力比中小城市要更大,需要花更大的气力、更大的决心来应对这些问题。 【详细】
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最终目的是使城市居民的福利可持续最大化
[网友看上去不美]:在首都北京的各项指标和排名中,有哪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部分?城市竞争力的最终目标究竟是城市发展还是人民宜居?
【倪鹏飞】:我们给城市竞争力做过许多的定义,但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就是为城市的居民,或者为城市的全体居民提供更好地、更可持续的福利,这样的能力是竞争力的一个核心表现,也就是说,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最终目的,是使城市的市民福利能够可持续地最大化。 【详细】
城市化率超过50%以后,“城市病”将会出现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网友大写的壹]: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哪些参考和策略?“大城市病”是否正在感染中国更多的城市?
【倪鹏飞】:首先,先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认为城市化率超过50%以后,“城市病”将会出现一个爆发式的增长,也像城市化一样,也出现一个加速期。不仅大城市里面“城市病”逐渐严重起来,而且它确实有向中小城市蔓延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尤其要重视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尽量地避免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提供,避免“城市病”的蔓延,这是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我们这次做开发的指标体系以及框架,目标就是来指引、引导中国城市向着可持续、有竞争力的方向发展,建立能够可持续最大化居民福利的理想的城市,我相信它对中国城市宜居环境的建设、宜商环境的建设和和谐城市的建设、生态城市的建设、城乡统筹的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都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因为在这个报告里面,我们通过指标的设计,把影响或者决定这些城市发展关键的一些方面都用指标的形式都强调了出来,同时又通过实证的分析、数据的比较,让许多城市能够对照自己、对照它的参考对象,知道它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在哪些方面做得还需要改进。 【详细】
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吸引、人才的培养
[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如果从房价和户籍门槛这些角度去看城市竞争力,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大城市如何搞好创新和推动产业发展?
【倪鹏飞】:关于户籍的问题,应该说也是我们城市发展,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最终的重要目标。我们就是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人人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城市也是如此,城市里面所有的居民,无论是当地的居民还是外来的居民,不论是什么样的居民,他对城市作出了贡献,都应该平等分享城市的成果。现在应该说有些城市做到了,有些城市还差得很远,有些城市当地人和外来人、城市人和农村人差距还非常大。所以,我们就把这一个指标作为社会和谐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你们注意到这一次和谐城市排名中,一些较大的城市排名相对靠后,反而二三线城市排名靠前,这一项指标就是户籍制度的放开的程度或者当地人和外地人平等的程度,是衡量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说这也是未来所有城市努力的方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