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做客强国论坛
编者按:5月15日10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做客强国论坛,以“今年经济体制改革九项重点工作”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释放了三方面信号
[主持人]:欢迎汪老师的到来,同时欢迎各位网友继续和我们进行交流和互动。我们知道5月6号这样一个会议确定了2013年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领域的九项重点工作,我们也看到很多网友在我们发的预告贴下跟贴留言,其中有一位网友叫“老男人555”5分钟前刚给我们提问的,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吗?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和主线是什么?
【汪同三】:改革是一个很重要的词,中国改革的开始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三中全会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也就是说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已经30多年过去了,中国确确实实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回过头去总结这30多年,能够取得这些成绩的关键是我们坚持了改革开放这样一条路线。党的十八大以后,全国人民都是比较振奋的,习近平同志描述出来一个美好的中国梦,要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也是要靠改革,所以,广大网友都提到了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使我们国家进一步富强起来,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国家的富强又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讲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使中国的老百姓能够过上更好的日子。但是现在改革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它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始改革的时候,外部环境确实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因为已经过去30多年了。 【详细】
经济增长要落实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
[主持人]:其实我们知道,李克强总理在会议当中提到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其实我们知道,这个概念在两会期间就已经提出来了,可不可以理解为,我刚才提到前九项重点工作的提出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蓝图更加明确了、更加清晰了?
【汪同三】:可以这样讲。中国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初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改革的目标是什么?邓小平同志当初在改革开放之初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设计了一个“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就是到上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第二步是到2020年左右实现小康,第三步是到21世纪中叶,也就是2050年左右的时候,使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先看前两步,第一步是到上世纪末实现翻两番,这是一个纯经济的目标,只是讲GDP,乘以4,就是第一步的目标。第二步的目标是小康,当时邓小平同志提出小康这个概念的时候,实际上具体指的是人均GDP800美元,就是按照1980年的价格,那个时候人均GDP800美元就是所谓的小康标准。所以,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前两个目标,当初设计的这前两个目标都是一个纯经济的目标,它没有牵涉其他的问题,只是讲的GDP或者人均GDP。所以,在80年代、90年代,我们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来“三步走”的前一步、前两步的战略的时候,我们那个时候的版本关注的焦点是经济增长,是GDP。随着我们经济实力的壮大,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发现,除了经济之外,除了GDP之外,还要关心很多其他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不给予适当的注意,不协调好经济发展和这些问题的关系,经济发展是低效率的,而且经济发展是片面的,而且最后会毁掉我们的经济发展。这些问题都表现在哪里呢?比如说,资源的节约,我们无限地浪费资源,低效率,这是不可持续的。环境的保护,我们把环境都破坏了,环境越来越恶劣,不仅仅经济发展是无效的,而且最后会严重地制约你的经济发展。 【详细】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防范通货膨胀
[主持人]:像您刚才说的,经济发展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我们刚才细化谈了一下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目标如何明确的,刚才第一个问题问您的经济体制改革从经济领域来看是将来的一个方向。进而有网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两位网友,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网友“看上去不美”说,央行的货币政策在今年会不会有明显的转向?第二个网友名字叫“康熙穿越”,问您中长期的通胀因素是否会增加?需要引起我们哪些警惕?
【汪同三】:第一个问题,央行的政策是什么?这个是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的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有了明确的表述,我们现在宏观调控的政策叫做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这位网友问到的央行到底要干什么。这个政策是很重要的,也是很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以及国际上外部的经济环境,要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据我的理解,它要关注两个方面,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一个是如何保持经济增长的速度,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防止因为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出现增长乏力。另一方面,我们的货币政策,又要注意防止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压力。因为通货膨胀的出现是会从根本上影响到居民生活的。这是我们必须防范的。因此这两个方向都是货币政策要关注的。如果货币政策过于紧,那么会影响到经济的正常增长,是会使我们年初制定的经济增长的预期指标今年是7.5%,会影响到这个目标的实现。如果过于松了,那会引起通货膨胀压力,特别是现在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基本上都在实行的是一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就是所谓的量化宽松政策,这样的话,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压力。 【详细】
城镇化是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
[主持人]:就像您刚才谈到的这两方面,从这两方面着手进行准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我们再把目光和焦点转移到刚才我们提到的九项重点工作中。有网友提出,在九项重点工作中既有备受关注的新型城镇化改革,也有铁路融资改革,还有资源价改等很多方面的改革。在这样一个现实的情况下,这些改革将给中国的经济带来哪些变化,产生哪些挑战?
【汪同三】:我一开始讲到这次国务院会议的三个信号,第一个是坚持改革,第二个是要全面配套,第三个要有具体的措施。刚才网友提到的这些问题就是讲的第三点,具体的一些措施,具体的我们改革的切入点。这里提到了城镇化的问题,提到了铁路的融资问题,我想讲讲这两个。城镇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措施。从经济学上来讲,城镇化是和工业化的进程紧密相连的,它应该是工业化的一个结果,就是说,你要实行工业化,它要集中,实现规模效应,实现资本和人力的集中,必然会形成城镇化。但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当时的一些做法,现在回过头去看,是把城镇化和工业化给割裂开了,表现在80年代我们那时候搞所谓的乡镇企业,就是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我们为了降低实现工业化的成本,人为地隔开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联系,典型的例子就是搞乡镇企业,所谓的离土不离乡,人是不做农业了,去做工业了,但是人还是在农村。这种结果一方面减轻了我们工业化的负担,降低了实现工业化的成本,但是从长期来看,它有点违背经济发展的规律,因为它割裂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系。现在之所以出现所谓农民工的问题,农民进城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当时那个政策的一种遗留的影响。农民工这个问题在其他国家就没有像中国这么明显,他们大概没搞乡镇企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现在强调城镇化,要把这一课补上是非常应该的。但是一定要认清楚城镇化和工业化之间的关系,是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实现。 【详细】
房地产问题关系到整体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及稳定性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再看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就继续这个话题聊,可能很多网友注意到,在此次重点工作中没有提到股票市场和房地产调控,我们想听听您的看法。
【汪同三】:股票市场这四个字、房地产调控这五个字,没有,但是它已经包含在九个内容之中了。比如股票,那肯定是在金融里面的,房地产既在投融资那儿又在民生那儿,更重要的是在民生里面。所以,应该说,国务院定的这个大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已经都包含了这些方面的内容,只不过没有讲得很详细。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不仅仅关系到民生,更重要的它还关系到我们整体经济的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整体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因此房地产的调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政府对于房地产调控做什么工作?两方面。一是,稳定房地产市场的秩序,要使那些所谓的投机需求不能够借房地产市场而得逞。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