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张晓山,网友鄂云龙谈推进城镇化--强国社区--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社区>>人民访谈>>访谈回放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张晓山,网友鄂云龙谈推进城镇化

[摘要]新型城镇化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解放人,因为人是生产力的最主要要素,人是生产力的核心。新型城镇化就是农民的新解放,只有人解放了,生产力才能发展起来,土地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2013年03月05日21:24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张晓山(左)、网友鄂云龙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

  编者按:3月5日19时30分,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原所长张晓山教授,强国论坛网友鄂云龙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如何科学有序地推进城镇化?”为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这是“我是代表”系列访谈第四场,欢迎参与。

【访谈预告】 【图文直播】 【访谈全文】

  城镇化的建设,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

  [网友迷你考拉]:您平时上网关注城镇化的内容吗?就您的了解,您对我国的城镇化现状是怎样理解的?

  【鄂云龙】:现在城镇化的现状,我在很多城市看到,把老城拆了建新城。但是如果这种大拆大建没有产业化的支持,这个城市的发展可能会难以为继。你让所有的农民都进了城,都让他们住进了楼房,地没有了,你就要给他找工作,你就要解决他的就业问题。现在很多城市里,这方面的考虑可能还不是很够。只是想城市漂亮,只是想城市有大广场,只是建了一大堆越来越高大的办公楼,但是从来不想这些大楼需要水电费、需要成本,那么,产业化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城市的城镇化没有产业支撑,那么这个城镇化可能就是空的。 【详细】

  我们新的城镇化还刚刚开始,还需要探索

  [网友骑驴大仙]:张老师,您当年曾经提到过一个观点叫“伪城镇化”,请问这一观点该如何理解?

  【张晓山】:中国的城镇化率是从2000年之后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把在所在地居住生活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就纳入当地的人口。所以这样的话,在2000年之后,我们的城镇化率当时就提高了好几个百分点。到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2012年达到52.6%,但是这里面,真正当地的户籍人口只有35%、36%,也就是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之间相差十几个百分点。这十几个百分点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是外来打工的农民工,就是农村户籍的劳动人口,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城镇户籍的外来劳动人口。这部分农村户籍的劳动人口保守的估计也有好几千万,他们被统计在51.27%或52.6%的城镇化率当中,但是他们的户籍在农村,他们在农村还有他们的承包地、住房、宅基地,在城市,他们往往只是作为一个单纯的打工者,并没有被纳入到城市的社会保障网络当中,而且很多城市的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品的供给也是按照当地的户籍人口来做公共财政的预算,也不包括这些人。所以,这些人虽然是被纳入到城镇化率中,但是,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镇人口,而往往是一种边缘的或者两栖的流动性的人口。所以,我们说这样的城镇化率本身是存在问题的,并不是真正的城镇化。 【详细】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

  [网友军徽闪烁]:国外讲城市化,我们讲城镇化。这两个有什么不同?我们“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到,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请问张老师,这又应该如何定义和理解?

  【张晓山】:我个人认为,城市化和城镇化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差异,只不过在中国除了大中小城市之外还有一个建制镇的编制,记得当年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小城镇大问题。所以,中国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是大力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国外哪怕是几千人的小城镇,很多地方也还是统一叫市,中国讲城镇化,我理解,可能也是希望一些中小城市,我们讲的建制镇这种小城镇能够更多地在经济社会上发展起来,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成为当地的经济社会中心。我想可能有这样一个侧重点。 【详细】

  农民转为市民的过程中,是两头都挂

  [网友气泡红酒]:一些人认为,农民变市民后,应当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否则就是城市、农村利益“两头占”,引发新老市民之间新的不公。对此,二位如何看待?

  【鄂云龙】:新型城镇化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解放人,因为人是生产力的最主要要素,人是生产力的核心。新型城镇化就是农民的新解放,只有人解放了,生产力才能发展起来,土地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所以,我再强调一遍,新型城镇化首先要解放人,不是为了圈地卖地。 【详细】

(责任编辑:李哲、房爽)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