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俭、董良杰谈“春节该不该禁放烟花爆竹”--强国社区--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社区>>人民访谈>>访谈回放

张之俭、董良杰谈“春节该不该禁放烟花爆竹”

  【摘要】:年俗既不能强行禁止,也不能发个文件就能建立,这个是约定俗成的。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认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民俗,不是简单的限制就能解决的。1993年,北京也曾经颁布过法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当时禁放的理由是“为了保障国家、集体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社会秩序”。
2013年02月05日17:28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张之俭、董良杰谈“春节该不该禁放烟花爆竹”

【访谈预告】 【图文直播】 【访谈全文】

    两个花炮的污染约等于一根烟

  [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你们是否研究出了空气严重污染与春节期间短暂的燃放烟花爆竹有多大程度的关系?各地的阴霾天主要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办法能更有效地降低PM2.5?

  【张之俭】:关于雾霾,我在微博上说过一句话:花炮尚未燃放,北京雾霾已重,谁是罪魁祸首,千年传统何辜?最近,青岛的半岛都市报做了一个试验,标题很吓人:烟花一放,PM2.5浓度增30倍。情况是怎么样呢?

  记者是这样写的:中午11时40分许,实验开始。赵工将预先打开的机器进行了设置,机器显示屏上将直接显示出代表PM2.5浓度的数值。这一步骤用了10分钟时间 ,记者在一边观察数字变化。记者看到,此时空气PM2.5浓度处在20微克/立方米上下,最低时16微克/立方米。 随后,记者在距离机器约2米处点燃了两支小烟花,随着火花喷出,一团烟雾也随之出现。几乎在这烟雾出现的同时,机器显示屏上的数字开始了剧烈变化:“现在显示是634微克/立方米。”在烟花燃放过程中,数字一直维持在600微克/立方米左右。很快,烟花燃放结束。机器上的数字也随之变小 ,大约用了3分钟的时间 ,数字又回到了20微克/立方米上下。 (注意只有三分钟就回归正常)

  这个数据是不是吓人,我们看记者做的另一个试验,车内点根烟,数字超500。记者进入车内,关闭了车门、车窗,将空调设置为“内循环”,并点燃了一只烟卷。烟雾很快在车里扩散开,检测机器上的数字随之产生了变化,车内PM2.5浓度一度达到了529微克/立方米。 等到烟卷快要燃尽,记者将其掐灭,并将车内空调设置为“外循环”,经过约5分钟的时间,机器上的数字再次回到了20微克/立方米左右。(注意是一支香烟,也只用五分钟就散了。

  我要说的就是两个花炮的污染,也就是一根烟的样子。还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数据,世界上放花炮最多的城市、花炮之乡浏阳的空气优良率达到99.7%,比每周放20分钟花炮的长沙要高出很多,比每年放20分钟的北京(今年还没有开放)不知道要高出多少。

  当然,再小的数据也是污染,这方面我们正在努力,争取做出更好的环保烟花。 

  【董良杰】: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主要是四大块,特别是节日期间,第一个是冬季的热力和煤电燃气排放;第二是汽车尾气;第三是工业、建筑的排放;第四是节日期间的家庭油烟和饭馆油烟的排放。放鞭炮可以说是“霜”,前面四项是“雪”,在节日期间放鞭炮可以说是雪上加霜,特别是中度污染的情况下,在去年北京出现中度污染天气的时候,PM2.5在除夕晚上升高了80倍,虽然很短暂,但是危害很大。所以在重污染天气放鞭炮,有可能会成为压跨北京空气质量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在大家觉得舍弃文化习惯非常舍不得,也和过去科普不够,而且有些信息并不愿意和大家透露,官方并不轻易透露。其实每一场空气污染、大雾污染过去,每个城市都会出现一批人早死,这批人的数字都是有据可查的,这个数据如果统计出来,大部分网友不会反对在重度空气污染情况下禁止燃放爆竹。北京、沈阳、鞍山这样的大城市PM2.5升高多少或者一场重大污染过去有多少急诊病人、有多少人因为PM2.5早死的数据是能够统计出来的,限于我们的国情没有公开,但是并不等于不存在,而且在学术界一直是研究热点。这些报告在国际上的英文杂志上都可以查到。【详细】

  花炮污染是压垮城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张之俭]:两个花炮的污染,也就是一根烟的样子。还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数据,世界上放花炮最多的城市、花炮之乡浏阳的空气优良率达到99.7%,比每周放20分钟花炮的长沙要高出很多,比每年放20分钟的北京(今年还没有开放)不知道要高出多少。

  【董良杰】:烟花的污染主要是因时因地,夏威夷四面环海,一年四季都是信风带,大概有三四级风,放一些烟花很快飘散了,即使这样城市里也是禁放的。

对于一个爆竹的污染,一个是PM2.5会增加,二是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这些都是空气当中释放出来本身就是污染物,而且这两种物质会和空气中物质产生再污染一次。最大的一个问题,我并不是说完全禁止、完全禁放,主要是因时因地的燃放。比如北京这两天正好三级风,没有雾霾,这种情况下放烟火未尝不可,不是绝对的。但是如果是像前几天的重度污染,这种情况下城市里燃放上百吨的烟火很可能成为压垮城市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把两个问题完全对立起来不可取,只要是重度污染或者没有风的雾霾天气应该严格禁放。我们不想看到北京出现一场像1952年伦敦毒雾那样的灾难,因为燃放烟火造成的导火索,那就会成为一个历史笑柄,而且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另外一个禁放条件就是刮大风,五级大风,火险很高,就好象森林禁火一样。

禁放是基于一定的背景,一般禁放的城市是污染很重或者敏感禁地。买烟火的地方可能空气质量很好,这和气候质量有很大的关系,这个问题不能串联在一起,串联在一起那就不尊重最基本的科学背景和科学常识了。北京、合肥、石家庄、上海这些地方燃放烟火都是非常危险的地方,这些地方本来污染就很重。

  【张之俭】:我再讲一个观点,董老师担心,花炮污染会不会是“雪上加霜”,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我不是专家,我不好说。

  不过,从半岛都市报的试验,两个小花炮制造的PM2.5大约相当于一根烟,我认为,几根烟不会是“霜”,也不会是“最后一根稻草”。而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国家烟花爆竹标准化委员会委员赵家玉说:燃放烟花爆竹集中在大年三十零点到两点,大量高密度燃放仅仅限于这个时间段,不构成对雾霾较大影响。他还做过小白鼠试验,把小白鼠放在密闭容器里,看高密度的鞭炮燃放的气体对小动物有多大影响,实验证明没有太大的影响。 【详细】

  烟花爆竹应该采取集中式燃放

  [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 ]:请问嘉宾,你是否认为“过年燃放烟花爆竹”已成了陋习,到底是全面禁放好还是规范限制管理好?为什么我们不能发展出新的“年俗”呢?

  【张之俭】:这个习惯是陋习还是良习,还真不好说。不过,春节放花炮,跟我们情人节送玫瑰一样,没有花炮的春节还叫不叫春节,还有没有年味,这个大家都可以想象一下。

  王安石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叫《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背后有三个民俗,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春联。最近人民日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星亮理论文章《从春节习俗看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其中讲到放鞭炮说,放鞭炮是“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最早也是祭祀太阳的,后来增添了驱除邪秽、接神迎神等新的意义。所有这些活动,目的都是增强阳的力量,以使阴阳平衡。所以,春节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现象变化发展规律的节日,是体现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节日。

  我今天上来是为鞭炮喊冤的,最近爆竹屡屡成为替罪羔羊,桥塌怨它,小朋友被炸伤怨它,雾霾是它的错,大楼火灾也归咎于它。鞭炮何辜,一项带有祝福和期盼的传统活动竟然沦为人人喊打的陋习?

  何老师在他的文章结尾语重心长地说:从这些习俗和思维方式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春节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多彩。我们应爱护祖先的智慧,自觉保护和弘扬春节文化。

  再说一句,董老师是环保专家,在新浪微博上,我是他的粉丝,我赞成他的很多观点。董老师还是原夏威夷大学教授,在20多年前纪念华人到夏威夷200周年庆祝会上,浏阳烟花就作为文化大使,在夏威夷绽放,让所有的夏威夷华人为之荣耀。

  【董良杰】:现在摆大城市面前有两个相互冲突的问题,一个是冰冷的空气污染这个科学事实,另外是积累了多年的文化习惯。怎么样折中这个问题,应该集中、定点、定时燃放比较好。比如说我们政府划定一个时间集中燃放烟火,既安全又控制了污染,这是对待传统节日的比较折中调和的办法。事实上在美国一些大城市也是这样做的,他们把法律就规定,美国的国庆节、元旦都是可以放鞭炮的,当然规定了在11点半到凌晨一点半,国庆节,美国是7月4日晚上可以燃放,大部分都是有集中燃放的,我认为我国应该采取集中式燃放,特别是大城市建筑物比较密集的地区,一场大火或者一场事故都会很严重的问题,我同意折中的办法。 【详细】

  燃放烟火在农村是一种文化习惯,但在城市就是一种文化陋习

  [网友雨朦胧]:春节燃放烟花可以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空气质量或者可能发生的火灾取消就是因噎废食,火灾可以防范,过年放几天烟花对空气影响也不大,废弃传承已久的民俗是否合适?

  【张之俭】:这个网友讲得非常有道理,年俗既不能强行禁止,也不能发个文件就能建立,这个是约定俗成的。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认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民俗,不是简单的限制就能解决的。1993年,北京也曾经颁布过法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当时禁放的理由是“为了保障国家、集体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社会秩序”,但是仅仅过了12年,北京市又放开了烟花爆竹燃放。2005年,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正式确定北京市烟花爆竹由“禁止燃放”改为“限制燃放”,“禁改限”主要在燃放烟花爆竹的品种、燃放时间和燃放地点上作了明确规定。

  当时解禁的主要原因是要求解禁的群众呼声越来越强,而每年在禁放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大而收到的效果却甚微。记得当时政府为了禁放,每到春节不但警察全部上岗,连治安积极分子、居委会的大爷大妈都被动员起来,尽管如此,除夕那一天鞭炮声仍然此起彼伏,偷放者与管理者甚至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这种明禁暗放的尴尬状况不但增加了法律执行成本,也让法律的严肃性打了折扣。

  【董良杰】:燃放烟花应该是农村散居的状态下发展起来的民俗。其实燃放爆竹应该有八个方面的问题,可以说是八大罪状,第一是污染空气,PM2.5、臭氧、二氧化硫等几个主要污染物。第二是噪音污染,有一些老人认为噪声污染很重。第三是安全隐患,央视新址大火都是燃放爆竹引起的。第四是增加火险。第五是产生大量的废弃物飘散在空中,美国有一个燃放的习惯谁放的谁负责扫起来,我国肯定做不到,在节日期间不说燃放没有办法管,燃放垃圾还是一个问题。另外就是执法成本,我们的燃放法律很难执行,比如我们固定地点燃放,提前两小时算不算,过了两小时算不算,所以说执法成本非常高的。我们图一时之快在大城市燃放烟火,公安战线多少人提心吊胆待战。燃放烟火的高峰期,医院的外科急诊都非常集中,北京因为燃放烟火而增加的库位、消防人员至少有一万多人过不好年,我们可能图一时之快燃放烟火,但是很多人因为这个过不好年,所以我们片面在大都市追求这种文化遗产,并不是一个文化习惯贴上了“遗产”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延续下去,有一些是文化陋习,要因时因地的看待这个问题。燃放烟火可以在农村里那是一种文化习惯,但是在大城市就是一种文化陋习。【详细】

  合格的烟花爆竹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并不危言耸听

  [网友言必有衷]:一方面发展新的环保的年俗,一方面引导民众安全燃放烟花炮竹,还是来点实际的比较靠谱。

  【张之俭】:说到放花炮,我曾经多次听我们当地专家讲个这样一个观点,我觉得很有道理:花炮是一个精神产品,一个人不论他多么贫穷,多么富贵,多么富有,不论他的身份种族、不论出生,什么都不论,这个人一辈子也要享受烟花鞭炮,他可能其他东西没见过,但是烟花鞭炮肯定要享受的,比如说他呱呱坠地来到人间,他的父母再贫穷也会放鞭炮迎接他的到来,可能他一辈子贫穷,但是他死后,当后人回忆他的时候,在清明节的时候也会让他享受烟花鞭炮。

  [网友舞动的微风]:央视大火案与沈阳皇朝万鑫酒店大火均源于烟花燃放,城市里高楼林立,春节燃放烟花有造成火灾的危险,对此,您有何好的建议?

  【张之俭】:说到安全,确实人命头天,这里有几个环节都要注意,一是生产,二是运输,三是燃放。央视大火我是知道的,那个是严重的违规燃放,在那样的环境下,绝对不适合燃放焰火,公安还前去制止,没有成功,才酿成后面大火。

  前几天河南义昌塌桥事故,网友们都为花炮叫屈,我个人以为,在至少在运输环节是出了严重问题,他们所谓雷子炮,居然用纤维袋装了,这个不出事才怪。如果稍微专业一点,用纸箱子装了,安全系数会提高很多。 花炮的安全问题,绝大部分是违规造成的。对于城区燃放花炮,我和我的同事曾经做了一个小图。

  【董良杰】:我建议在高密度的建筑群燃放,一是不能燃放大的,达到高度很高的烟火,可以放一点小的或者儿童玩儿的可以放,在密集的小区,特别是央视的那个位置,国贸附近那高楼林立,一旦着火非常危险,而且没有办法控制,我想城市里的火险敏感区都有非常严格的区分。我建议,既然大家舍不得这个习惯,那就燃放一些小型烟火,最好是集中在一些指定地点燃放,可能政府安排一个燃放点,那社会代价又少,效果又更好,比如搞一次烟火晚会可能效果要好得多。

  [网友团团绿]:嘉宾小时候放过鞭炮吗,喜欢那种感觉吗?春节大家就是图个喜庆,这是传承多年的民俗,要是不让放鞭炮了以后就再也难以看到孩子们放烟花的快乐了,你说呢? 

  【董良杰】:这个问题是很有文化气息的问题,我小时候也放鞭炮,我在农村长大,农村地方一般比较开阔,放鞭炮里面凝聚着很多文化因素,现在进入了大都市时代,特别是考虑到空气污染已经进入非常严重程度的时候,在大城市里不要寻找这种感觉了,寻找这种感觉应该在乡下。【详细】 

(责任编辑:张庆成、房爽)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