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书翰谈从十八大报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强国社区--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社区>>人民访谈>>访谈回放

严书翰谈从十八大报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012年11月15日16:17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中央党校教授严书翰做客强国论坛

  【严书翰】:网友们好,很高兴再次和大家见面。记得上一次是在这儿谈学习胡锦涛同志7月23日重要讲话,今天主要是围绕党的十八大,就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谈谈自己学习的体会,并和网友们交流。

  理论创新基础之上推动指导思想前进

  [网友喜天]:请谈谈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另外在理论创新方面有些什么样的突出贡献和亮点?

  【严书翰】:这也是很多党员干部关心的问题。就我们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大刚刚闭幕,今天中午我们新一届的中央领导机构、七位政治局常委和大家见面,标志着十八大刚刚结束。深入学习十八大文件精神有个过程,所以说老实话,我还来不及梳理报告中到底有多少个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但是我可以回答这位叫喜天的网友,可以很肯定的回答,十八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又一次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这是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所以我今天就这一点来讲,为什么党的与时俱进是最重要的理论创新。因为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是在一系列理论创新基础上实现的。所以这一点,只要简要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就可以证明我刚才讲的观点。

  现在网友越来越年轻,所以我觉得严老师在平时讲课中也是非常注意联系历史,包括干部的年龄也越来越轻,跟他们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可能会比较熟悉,再往前,比如文化大革命就不知道了,更往前,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怎么艰苦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们更不懂,所以,我在这里跟大家回顾一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主义时期,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非常及时地转入社会主义革命,而且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我们可以这样讲:毛泽东思想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跟马克思、恩格斯讲的社会主义还有区别,因为马克思、恩格斯讲的社会主义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爆发的,我们中国是农业大国,所以我们搞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以,毛泽东思想还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且无产阶级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怎么建设我们共产党的问题,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书本中没有的。因为在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处的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工人阶级占多数,我们中国工人阶级占少数。所以,毛泽东等历代领导人,它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还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作了前瞻性的探讨。所以同志们,我们党在西柏坡的时候,新中国还没有建立,但是在西柏坡开会,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开始讨论我们进城以后怎样搞建设。所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中国共产党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也是一种与时俱进。这个对比是跟我们在这之前,在中共七大之前,我们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因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以相比原来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来比的话,毛泽东思想就是一种与时俱进。这是第一阶段,我就讲完了。

  第二阶段,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小平非常的重视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又研究了当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在推动改革开放实践当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邓小平开辟的。所以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围绕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这十个方面形成相互联系的新思想新观点,比如与毛泽东思想相比,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是回答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对比一下,我们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刚才讲到在四个方面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而实现的。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当时的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我们这一代网民对十几年二十年前都比较熟悉了,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也是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在这里跟网友交流一下,因为这一段时期,很多网民都比较熟悉,包括我们今天,我们已经形成共识的很多观点,在当时,党内党外争论很激烈,比如最近是私营企业主能不能入党,现在我们认为符合党员条件可以,当初争论非常的激烈,有得人提得很尖锐,私营企业主就是新型资产阶级,它是我们共产党的掘墓人。另外,在第三代领导集体下,确实实现了很多理论上的创新,比如我们怎样看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现在大家觉得很正常,比如我们现在是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因为在此之前,人民对非劳动收入是嗤之以鼻的。比如股票、彩票、期货这些都是非劳动收入,大家都是嗤之以鼻的,是和剥削联系在一起。江泽民同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创新,在这一系列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又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下面是2002年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先后提出了以下七个方面的理论,而且七个方面的理论都实现了创新,比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科学发展观。当初就是讲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党的十八大就是在这一系列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跟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刚才我通过简要的回顾,90多年来,我们这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几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行一系列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把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地推向前进。

  十年成就历风雨 科学发展紧相系 

  [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严教授,你怎么评价过去的这十年与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严书翰】:这个网友提得很好,我们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能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不是人为的,它是在推动实践基础上实现的理论创新。我们说白一点,这十年来,我们国家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这种成就的取得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这十年来,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大家都比较熟悉。可以说,叫做大事多、喜事多、难事多。大事的话,十年当中,我们开了两次党代会,举办了奥运会,举办了世博会,举办了亚运会,这是大事了。喜事也很多,中国共产党90周年,共和国成立60周年。难事也是非常多的,比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三天之内我们9万同胞就离我们而去,接着后来又是玉树、舟曲泥石流灾害等等。刚才讲喜事、好事、难事多。 2008年,这是对我们党和国家,从历史上来讲,这是非常难忘的一年,一个汶川地震,还有的话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我们造成的冲击是相当大。今天的阴影还没有过去。所以,在我们党和政府办好大事、办成喜事、办妥难事的过程中,刚才讲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指导作用就显得越来越清楚。我们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完全跟这十年来我们经历的风风雨雨和所取得的成就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网友杨再昌]:严教授,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成熟与智慧?

  【严书翰】: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因为在我们党的十八大之前,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四位一体,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因为这次网民们关于这一点提了很多,我想跟他们回顾一下从毛泽东时代到现在,就是说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刚才这位网友提到,它确实体现了执政党的智慧和执政能力,为什么?它的总体布局,它实际上是根据我们党的发展战略所作出的安排,所作出的一种发展的安排。应该说,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提到毛主席,毛泽东没有提总体布局,但是他为我们奠定一个思想基础,他提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当然他的目标,当初定得高了一点,认为到20世纪末,我们已经过去12年了,认为到20世纪末,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就会实现,后来我们思考了目标,我们就把它降低了一点,根据中国实际情况。第二,毛泽东就提出,要重视、认识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这个话在1961年就提出来了。所以,我们今天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实际上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的一个认识,就是说你要把现代化往前推进,经济是基础,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只抓经济,那是不够的。总体布局形成,是在邓小平时期,因为邓小平有这个条件,他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在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后,不仅马上就意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是由各个方面任务组成的,各个任务之间都有一种彼此联系,所以要注意综合平衡,邓小平提出要注意综合平衡。所以,在邓小平思想指导下,我们党在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就是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是三位一体,这三位一体,严老师还比较清楚,就是一个中心、三个坚定不移。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个坚定不移就是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就是1986年形成的三位一体的布局。这三位一体的布局,一直延续到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我们党提出要提高我们党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候,2005年我们党正式把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变为四位一体。到了2007年,我们党的十七大,经过这几年,就是说我们由于重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就感觉到,我们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很紧张。我们人类长期以来,都是向自然界索取,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某一段的发展还是粗放的,那个时候我们感觉到必须要越来越重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经济发展与人口、生态、资源等方面的关系。

  但是,这时候我们党的十七大已经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并不是这一次才提出来的,五年前就已经在十七大当中提出来了。但是,我们那时候认为的生态文明建设,实际上把它包含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当中。经过这五年的实践,我们感觉到应该把生态文明建设单列出来,所以我们在党的十八大,一共十二部分,专门用一个部分论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我认为是没有的,这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所以,刚才讲由于党的十八大刚结束,严老师也还没有来得及梳理,但是我心里感到,首先最重大的理论创新,就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比如刚才讲到生态文明建设,这无疑也是一种创新。所以,这位网友还是提得挺好的。

  [网友孙亚非]:严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总体布局,在18大报告中“呼之欲出”,体现具体?

  【严书翰】:这个网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十八大报告中“呼之欲出”,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确实是党的十八大首先提出来的,大家对它可能不是很熟悉。所以,实际上已经不是呼之欲出了,已经是从党代会报告的角度就肯定了今后推进我们的事业发展,要按照五位一体的布局来推进。比如这次十八大报告的第三部分,在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它就是从五个方面来部署的。十六大、十七大都是从四个方面来部署。总体布局是非常重要,它是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来安排我们的建设和布局。刚才讲到从我们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就按照总体布局来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来推进,不叫呼之欲出,是已经确定下来了。党代会的报告是最有影响的党的文件。我多次和西方学者、西方记者说过,你们要读懂中国,首先要读懂中共党代会的报告。以后我们的全会,每一个全会都要具体落实党代会提出的要求,政府更是需要贯彻落实要求,解决今后是怎么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解决怎样贯彻五位一体的布局的问题。刚才讲到这位网友很关注五位一体布局,五位一体的布局,主要是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讲到五位一体,具体讲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责任编辑:张庆成、房爽)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