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刘玉珠谈十八大报告文化强国新提法新观点【2】--强国社区--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社区>>人民访谈>>访谈回放

文化部刘玉珠谈十八大报告文化强国新提法新观点【2】

2012年11月12日16:02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长刘玉珠做客强国论坛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正确道路

  [网友想唱就唱]: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说白了就是把文化产业化,这种理解对吗?

  【刘玉珠】: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党和政府发展文化产业不是权宜之计,是根据我国原来是“四位一体”,现在叫“五位一体”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而提出的。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这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文化产业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产业,我们从来没有提过文化产业化的问题,因为文化产业内容是核心要求,我们向社会、向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必须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冲突,和我们的法律法规不相矛盾,这样才能投放到市场上来。这是因为文化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它对人们的素质、品德和价值观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把好文化产业内容观是第一。中央提出在文化产业上也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这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正确道路。文化体制改革是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必由之路,从这几年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来看,它在增强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丰富文化产品和活动,包括成为市场主体以后它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网友得意不忘形]:作为文化产业司司长,您认为政府在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什么?

  【刘玉珠】:从网友提的这个问题上看,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中央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的提出是充分考虑到发展文化产业既是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文化消费需求,同时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我个人认为不能够简单地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增加GDP比重或者达到5%以上就算完成任务了,因为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发展文化产业我们说“又好又快”,“好”是指文化产品服务的内容和质量,“快”是好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作为政府管理部门我们一是要继续凝聚党和国家在发展文化产业上的战略考虑,二是要把战略任务通过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体现出来,三是要大力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四是在体制机制上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这就是政府应该考虑的,简单地说就是政府做环境、企业做市场。这个环境是指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

  [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刘司长,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哪些领域的文化产业,和国外相比水平如何?有哪些差距?

  【刘玉珠】:谢谢你对文化产业的关心和关注。文化产业现在大的方面概括为十个产业门类,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新的文化产业的指标体系又分成数十个具体的门类。总得说,它包括了现在文化、广电、出版、工信部等多个部门以及相关社会团体从事的主要工作内容。这十个门类中既有传统的门类,又有新兴业态,比如传统上的演出、娱乐、电影、出版发行、艺术品,新的产业门类包括了网络、文化创意、动漫游戏,围绕着科技和文化融合产生的新的产业门类。尽管这十几年来,我们国家文化产业纵向比发展很快,基本上能够适应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但是横向比,我们同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发达国家是我们的老师,他们的认识和措施、成效都走在我们的前面,因此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是我们经常要做的事情。但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必须根据我们国家的实际,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增强自身的创造创新活力,使文化产业有中国自己的文化特色,以满足国人的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

  [网友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消费水平较低,十八大提出要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您如何看待当前文化消费水平较低的问题。

  【刘玉珠】:在文化消费方面,文化消费水平是同经济基础、消费需求和实际的供给能力密切相关的,人们只有在解决了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需求后才能考虑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需求。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问题基本解决,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开始提到日程上来。但由于我们这两个方面同国外相比发展时间都很短,所以我国城乡居民拥有文化方面的消费支出是比较低的,目前从总体上看只达到发达国家文化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政府高度关注文化消费问题,正在千方百计为社会提供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服务和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建成小康社会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政府和企业在文化“走出去”上的侧重面不完全相同

  [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胡锦涛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请问刘司长,从“文化强国”的角度你如何解读报告,怎样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莫言获奖、孔子学院的建立,是否就意味着我们的文化走出去了?

  [网友黄晨灏]:据悉,一些别有用心的外国人喜欢观看展示中国人野蛮、愚昧的文艺作品。请问嘉宾,你对莫言获奖有何看法?

  【刘玉珠】:在文化软实力的问题上,软实力是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长期发挥作用,其次文化软实力需要文化的长期积累才能发挥润物无声的效果;文化软实力是沟通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化吸收最有效的方式;政府的推动与企业的积极性相结合,尤其是要鼓励企业通过市场行为,这是重中之重。要发挥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文化“走出去”是必然选择,文化“走出去”一是从政府层面,通过政府间的文化交流来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但更重要的还是要鼓励企业、鼓励企业家开拓国际市场,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在“走出去”的问题上,政府和企业的侧重面是不完全相同的,政府是考虑通过文化交流、通过“走出去”使中华文化能够更多地融入到世界,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达到彼此的尊重,从而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对于企业而言,它通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能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为企业发展创造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应该是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主要做法。

  莫言的获奖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从他的获奖有这样几点启示:第一说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其次中国的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睐;第三中国作家这个群体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这对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以及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政府鼓励和支持的在国外建立文化中心、孔子学院,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的建立只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还不能说是最主要的形式,其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所在国对于中国文化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从而形成彼此的尊重。我认为最主要的形式还是要有一大批能够适应各国文化消费者消费需求,他们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被人们接受,这样才能真正使人们对中国的文化产生兴趣,沟通、理解,从而达到相互的尊重,这样长期下去形成积累,对中国的了解更加客观、全面、真实,这样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才是真正的提升。

  【刘玉珠】:以上看法只是我对十八大的报告学习的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有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各位网友的关注,再见! 

(责任编辑:张庆成、房爽)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