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 >> 强国社区 >> 人民访谈 >> 中国智库座谈会
座谈会简介

  •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为了配合中央相关政策的贯彻和落实,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014年7月1日上午,“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专家座谈会在人民日报社召开。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谢国明,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文化采访室主编张贺,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教育采访室副主编赵婀娜,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文化采访室副主编刘阳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主任温红彦主持。本次座谈会由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和人民网强国论坛共同主办。
        参加座谈会的专家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上海社科院前院长、SASS智库研究中心主任王荣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国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朱旭峰,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孙玉红,SASS智库中心智库研究项目负责人李凌
      人民日报 聚焦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一:中国智库迎来春天
      人民日报 聚焦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二:中国智库仍需多维度破题攻坚
精彩观点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 中国当前的智库发展是最好时期

        【精彩观点】:对于智库的作用,我把他概括为三句话六个字,第一出招,智库不是出一般的招,要出高招,关键时候出绝招;第二,解惑;第三、指路,给谁指路?给政府、给企业,甚至给军事家和政府的决策者指路。对于当前中国智库的发展谈几点体会,第一,中国当前的智库发展是最好时期;第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我们应该做哪些工作,衡量一个智库的好坏有三点标准,一是独立性,这不仅仅是资金的独立,而是思想独立。二是质量。三是影响力。 当前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我提三点建议:一是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的新型质库,首先要抓思想产品的建设。就是要产生思想,过去我们有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最近又提出多元化,就是决策要打造多元化。第二点要考虑到对方的接受程度。第三点建议,我觉得当前的智库解读政策比较多,每次一个政策都要解读,应该是引导政策的制定,而不是解读政策。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 中国新型智库建设要具备专业化、国际化、网络化

        【精彩观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政府对智库的有效需求,政府购买智库服务是智库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社会捐赠是智库发展资金的有效补充。二是智库对决策支撑服务的有效供给,无论是内部智库,还是外部智库,一流的智库有效供给能力建设都应该考虑三个方面: 一是专业化,指智库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智库产品的专业化。一流的人才队伍必须有雄厚的专业化知识基础,一流的智库产品必须有专业化的技术条件平台为支撑。二是国际化,指智库研究视角的国际化、研究问题的国际化。智库研究视角国际化就是要关注全球发展格局变化及其孕育的机遇。三是网络化,网络化是指智库合作伙伴的网络化、智库平台的网络化。智库合作伙伴的网络化就是要强调专业化分工和合作共赢,强调信息资源产品共享,有利于增进互信。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产品服务一要可靠、二要有用

        【精彩观点】: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三点体会:第一,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看重的主要是政府决策需求。智库的外部需求可能多种多样,尤以政府决策最重要。第二,智库要关注政策分类和话语特征,政府决策也可分为公共政策和非公共政策,其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需求程度很不一样。智库之所以能够生存发展,也必须锁定一下政策分类。另外,智库需要很好地了解、把握、熟悉不同话语特征,对问题及成因作出客观冷静的判断,而且能够善用不同话语,进行有效表达和传播。第三,新型智库要着力培育新型用户。将协商民主纳入决策必备程序,这对智库来说,既是很好机遇,还可以培育出更多新型用户。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产品服务,一要可靠,二要有用。为此提两点初步建议:首先,在国家层面能够加强统筹、科学分类、准确定位、宏观指导,研究制定有关新型智库建设的支持政策措施,从而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重大战略部署落到实处。其次,国家要推动和打造新型智库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重点打造资源平台,促进智库之间交流合作,加快形成长效机制。



        上海社科院前院长、SASS智库研究中心主任王荣华: 政府决策过程要支持、指导智库深度参与华

        【精彩观点】: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树立知识、智力是第一资本、第一资源的观念,既要发挥各级各类智库的能动作用,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又要强化政府的引导以及对决策咨询的支持作用,为智库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首先,智库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回答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其次,政府决策过程要支持、指导智库深度参与,也要营造包容平等和坦诚交流的氛围和环境。第三,智库要充分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来提升决策研究水平和公众影响力。第四,促进智库功能拓展,促进不同类型智库的协同创新。要改进智库的评价方法,对于应用类成果要加快建立以政府、社会、企业行业等用户为主的评价机制,把解决国家和城市需求的实际贡献作为主要标准,开展绩效评估和成果质量认定。第五,拓宽成果转化渠道,提高智库成果服务于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一是要建立和保持通畅的“智政通道”,让智库成为高端人才的储备库。二是要形成和打造多渠道的成果发布机制,加强成果宣传和对政策影响的跟踪评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国强: 当前中国智库建设要处理好一系列关系

        【精彩观点】:尽快提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能力和水平,需要系统的建立智库发展体系及机制,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中国智库的繁荣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从当前中国智库建设的现实来处理好一系列的关系,主要包括要处理好官办和民办的关系,处理好公开性和保密性的关系,还有就是封闭性和国际性的问题,智库发展的单一性和多元性的关系,尤其是刚才我们谈到的政治性与所谓的独立性的这些问题。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理解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够建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良性运行机制。 在智库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八个方面的体系机制:第一,建立一个开放的公共决策体制,明确智库的有效参与机制。第二,要建立智库公共竞争机制,提升智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第三,要建立全国智库的评估机制,推动智库科学健康发展。第四,要建立国家重大课题选题和发布机制。第五,要建立国家智库发展经费支持机制,建立国家智库预算科目。第六,要建立开放的竞争的科学的智库人才管理和运行机制。第七,要建立全国智库成果交流和传播的平台机制。最主要的还是为非官方智库提供一个沟通平台和渠道的问题。第八,要建立参与国际智库合作交流的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 新型智库需要打造中国式“旋转门” 不拘一格用人才

        【精彩观点】: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智库已是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除了提升自身的政策研究能力外,更要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全球思想竞争的高度,在五个方面,深化改革现行智库运作模式。 谋断互动机制的改革。构建政策开放讨论和决策制定社会化的网络,促进决策者、研究者和公众多方频繁而有效的积极互动。 思想市场机制的改革。必须打造良性运行的思想市场,发挥市场在思想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研究经费,进而健全与此相关的激励机制。 人事拓展机制的改革。新型智库需要打造中国式“旋转门”,不拘一格地在智库平台上培养与运用人才。需要构建老、中、青综合型的人才队伍,以及一整套激励、淘汰、考核、规划、管理等内部机制。 融资运营机制的改革。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也必须建立中国式“金融蓄水池”,仅靠行政拨款的方式不能全面推动和衡量智库知识生产的有效性与真实水准。 全球传播机制的改革。应开拓国际化的视野,将智库建设纳入到国家外交大战略的体系中来运作。鼓励智库就各个“小事”灵活进行国际交流,建立中国整个外事部门与各级智库之间的广泛联络、沟通机制。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朱旭峰: 外部制度环境是中国智库实现影响力并保持独立性的关键

        【精彩观点】: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既要借鉴国外智库发展模式中有益的经验,但又避免照搬某个特定国家智库的发展模式和特定机制。中国智库有必要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当前,中国的智库已呈现出组织背景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组织背景多元化的出现是政府决策者和智库领导者为了适应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而进行的有益探索,组织背景的多元化提供了不同智库发挥各自能力优势的舞台,在这个政策思想的舞台上,不同智库不仅是政策观点的竞争者,而且还是取长补短的合作者。它们共同承担着向政府提供专家智力支持的任务。 外部制度环境是中国智库实现影响力并保持独立性的关键。首先,政府要建立政策思想搜集和筛选机制,搭建多种形式的政策思想的交流平台,并且更加包容地对待一些新兴媒体上的观点乃至批评意见。其次,政府委托智库进行专项研究是最直接有效的采纳专家意见的方式,但政府决策者往往对政策建议的科学性很难判断,因此在政府委托研究时需要完善同行评审和同行竞争机制。第三,政府要建立有效制度保障智库获得多元化的财政来源。有了多渠道的充足的研究资金来源,智库的独立性也就有了保障。“独立性”的本质是研究者忠实于客观研究结果而不考虑研究结果是否损害了某方的利益。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孙玉红: 中国智库“国际化”可通过扶持民间智库发展的方式达到

        【精彩观点】:中国智库,尤其是民间智库的发展远远没有达到国外智库的发展水平,要谈论国际化,首先要将智库发展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民间智库由于其相对独立的属性,容易获得国际认可,其在国际舞台的发展前途无量,是中国智库国际化的主力军。中国智库国际化的培育,可以通过扶持民间智库发展壮大,鼓励其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的方式达到,与高校智库和官方智库形成有益补充。发展民间国际化智库需要的支持包括: 1.搭建稳定的沟通机制,疏通智库建言献策的渠道。2.完善智库发展的法律政策,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建议仿照民间社团的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允许民间智库可以非企业法人的身份接受由企业和国内外个人捐赠的资产用于机构未来长远发展。3.探索稳定的支持机制,促进智库可持续发展。4. 培育智库国际化人才,打破人才体制内外流动的限制,构建可促进学界和政界之间良好交流的“旋转门机制”。5.大力发展思想市场,培育智库长远发展的土壤。要形成有影响力的智库,要想真正发挥影响力,不仅仅要从智库本身发展努力,还要大力发展思想市场。只有存在多样化思想根基,才能激发创新思想,才能形成多元化的、更有影响力的智库,才能让政府的公共政策决策更加科学化。

        SASS智库中心智库研究项目负责人李凌: 中国智库全面参与公共政策形成过程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

        【精彩观点】:中国智库全面参与公共政策形成过程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几点建议助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第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研究政治周期和政策形成过程,策略地选择不同维度上的智库影响力。 第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正确处理独立性和影响力之间的关系。 第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格外重视智库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第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当充分借助新媒体、新科技、社交网络与“云”扩大影响力。 第五,对于党政军智库和社科院系统而言,在进一步提升决策影响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三点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决策信息从相对封闭到更加透明,第二个变化是决策信息来源的多元化,第三个变化是竞争制造。 第六,对于民间智库而言,应进一步培育大众影响力、提升学术影响力,同时不要排斥决策影响力。 第七,对于高校智库而言,进一步发挥学术影响力,关键是要区分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之间的区别。
座谈会视频
嘉宾简介
    谢国明: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魏建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穆荣平: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
    上海社科院前院长、SASS智库研究中心主任王荣华
    张力: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朱旭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孙玉红: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SASS李凌:智库中心智库研究项目负责人
    温红彦: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主任
    唐维红:人民网副总裁
    座谈会现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