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发展”系列谈
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
记者:文化自信与爱国主义是什么样的关系?
邢广程: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中国,我觉得文化自信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中华文明是当今世界从古到今从来没有被中断的文明,这是我们的一个最突出的特性。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上逻辑上的支撑,为我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脚本和历史脚本。爱国主义教育是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
记者: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如何在保持其独特魅力的同时,更好地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中?
邢广程: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的集合体,56个民族各有各的民族传统和特性,各有各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都对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的民族文化特性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要正确地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整体利益、整体文化得到发展的时候,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的特性也发挥出来了。
所以,怎么在中国文化传承发展当中,还保持着各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它的特性,这在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中非常重要。比如在民族文化的传承方面,包括文化艺术,特别是传统文化艺术保护方面,我们下了很多功夫。不仅对汉族,也对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做了一系列的保护、传承方面的工作。
记者: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您是如何理解这些特性的?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
邢广程: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这五个特性就是中国发展史上重要元素的凝练。
它们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中华文明有它突出的连续性,就是说,从古到今,中华文明没有中断,将来还要延续下去,这就是时间维度。
突出的统一性。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空间,这里归纳起来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共同的政治、经济空间;还有一个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明能五千年不中断,有一个突出的特性,就是创新性。这是我们的文明能够连续下去的动力源泉。
历史上即使遭受重大挫折,我们也牢固凝聚。凝聚力哪来的?除了创新性、统一性,还有包容性。我们有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有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各民族的大团结。包容性解决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柔性、韧劲问题,汉族包容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包容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包容,形成一个统一体。
最后一个就是中华民族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华民族本性是和平的,骨子里就没有侵略别人、残害别人、压迫别人的文化基因,历史上就讲和为贵。
这五个特性在一起,可以预见未来我们依然是很有生命力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接受人民网专访。人民网记者 于凯 摄
记者: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是党治理边疆的重要指导思想。文化传承发展在实现稳边固边上会发挥哪些作用?
邢广程:十八大以来中央非常重视边疆建设、稳边固边工作。因为边疆地区非常重要。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最突出的短板还在边疆民族地区。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任务,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
边疆问题有制度性的安排,比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除此之外,我们还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大团结是我们的生命线。在中华民族最困难的时候,还是牢固凝聚的,这是我们的本钱。所以,边疆地区发展非常重要,不仅要重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还要重视文化发展,采取多种措施,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
记者: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如何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
邢广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是我们的使命,中华文明以及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就是我们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基础。
我们有五千年文化历史,但是这个文明是解决历史的问题。创造性地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把古代文明优秀的东西转化为适合于现代文明的基座。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什么关系?两个结合:第一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二个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相互契合的,高度契合了才有结合。经过结合,形成新文化。这个新文化就是现代文明的一种文明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给中华文明赋予了现代力量,中华文明给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历史底蕴,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
这个结合,给我们打开了空间。我们在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方面,还要创新,创新是我们的本钱。
在这“两个结合”方面,我们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这个形态的本质就是思想文化的主动性、文化的主体性、精神的独立自主、文化的自觉性——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我理解的落脚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