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强国社区>>人民访谈>>访谈回放

《理性看 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 2013》网上座谈会第五场:养老难题怎么破解

把“让老年人得到更多的精神慰藉”形成制度

  【摘要】我们全民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关心关爱,应该有相应的一套制度。比如说现在的一些社区的依托实体的需要能够跟上。在法制建设上,今年7月1号正式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当中,已经在很多方面体现了。第三是需要很多的文化建设,让老年人能够找到自己的回归的舞台。
2013年08月27日14:20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理论热点面对面第五场访谈嘉宾

  编者按:8月27日9:00,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研究员谭中和,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姜向群,中国社科院人口研究所副研究员伍海霞,天津师范大学老年心理研究所教授张晓华做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网上座谈会,以“养老难题怎么破解”为题进行解读和交流。本场访谈为《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系列访谈第五场。

【访谈预告】  【图文直播】  【访谈视频】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公平性还不足

  [网友戒烟限酒]:据报道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养老保障体系,请谭主任介绍一下我国养老保障方面的建设情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谭中和】:随着全覆盖的实现、居民需求不断的增多和加上人口老龄化等,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很多突出的问题:首先是公平性还不足。还有一部分人群没有加入我们制度来,虽然我们实现了制度全覆盖,但是人员全覆盖还有距离。第二流动性还不强。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跨省转移接续虽然有办法,但是经办起来成本过高,还遇到一些困难,机关事业和企业之间还有城乡居民跟职工之间的制度还在研究当中。最后,我们可持续性还不牢,我们的制度还有缺陷,我们的基金还面临着很多的风险。所以,具体来说我们关于体制还有城乡分割的情况,像医疗保险、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还是分部门管理,制度、机制上缺乏衔接,存在重新参保政府重复补贴的情况,待遇差别比较大,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待遇互相攀比现象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还有基金长期平衡和保值增值的压力非常大,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大概2.4万亿左右,按规定只是存银行、买国债,个别地方进行了探索,但是国家没有统一的运营的办法。最后我们服务体系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各级经办机构社会保险,是为了管理一生、服务一生,但是由于发展太快,由原来的城镇职工到城乡居民,由原来的正规单位到所有人的时候,人手不足经费没有保障,还需要加强。【更多】

  养老本身也能形成一个产业

  [网友得意不忘形]:养老的难题实质是什么?我国作为“未富先老”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如何破解养老与发展的二元困境?

  【伍海霞】:养老难题的实质,从一般的社会发展角度讲,在我们国家当前主要就是养老需求与社会支持系统之后之间的这种矛盾。我们国家是典型的“未富先老”,支持系统跟不上养老的发展需要,按照人口发展的角度,我们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老年人口大致占到6.96%,0—14岁的少年儿童达到将近23%,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时候,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分别就达到了16.6%和8.87%,大家可以看到少年人口降低了,但是老年人口大幅度增加了。另外,许多学者提到过人口红利,能够给社会带来直接生产力的这部分劳动力人口,大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直持续上升,据预测到2017年开始这个劳动力人口达到峰值以后就开始下降,劳动力人口下降以后,社会能产出的财富相应可能会锐减,等于干活的人少了,需要干活的人来养活的人多了,这样就出现了养老与发展的二元困境。当然解决这个二元困境,从我们国家现在的角度讲,知难而上,必须把它解决好,解决劳动人民的后顾之忧。现在一方面相对来讲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另外是前几代领导人也讲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把高水平的经济发展起来,国家社会财富越来越多,用来支持养老的经济上,各方面体系的建设才能做的更好。
  另外,我个人认为养老与发展并不完全是一种困境,大家都看几度夕阳红最美还是夕阳红,那么养老本身也能形成一个产业,老年人也有消费需求,老年人也会有自身的追求。另外我们为老年人做到老有所养,要为他提供一定的支持与服务,相应的也会有社会财富的产出,这样养老与发展实际上是齐头并进的,并不会形成真正的困境。 【更多】

  养老不能只在物质层面上,更多的是要让老人活得更快乐

  [网友大辽]:据调查在精神方面,30%左右老人感到孤独,有的出现抑郁症状,在这方面想请张教授分析一下我们该如何加强老年人精神方面的慰藉?

  【张晓华】:我们全民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关心关爱,应该有相应的一套制度。比如说现在的一些社区的依托怎么体现呢?有一些实体的需要能够跟上。还有一个是在法制建设上,今年7月1号正式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当中,已经在很多方面体现了,就是说对老年人精神的关爱,甚至对他的子女、对他生活的城市等等,他所要照料的被关心的客体提供给他的,都有一些相应的要求。第三方面还是需要很多的文化建设,让这些老年人能够找到自己的回归的舞台,感到自己老了以后并没有被社会抛弃,还是有价值的。一个是得到精神上的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另外当一些低龄老年人有一些社会技能,还能为社会做更多贡献的时候,身体条件还允许,我们为他提供再就业的舞台,就是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果我们把一个消费群体,变成价值创造的群体,这本身其实对社会抚养比来说就比系数位置变了,而且更多感染了其他老年人,可以说低龄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之间又形成了互动,这也是非常关键的。
  所以老年人群的养老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怎么对待。而且这种对待,虽然钱是很重要的问题,但不是唯一的解决途径,老年人需要的也不仅仅是钱能解决问题的。【更多】

  推迟退休可分职业试行

  [网友破旧立新]:今年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提出延迟退休年龄,最近比较受关注的清华方案提出的延迟领取养老金,好像不太尽如人意,想问姜老师目前的退休年龄是否合适?

  【姜向群】:退休年龄是很复杂的问题,它的影响面是非常大的,影响到在业的人,影响到退休以后的事情。退休年龄是否合适?很难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具体从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我们50年代制定的退休年龄,当时我们平均预期寿命只有40岁左右,现在我们70多岁了,增加了30多岁。另外,我们人的健康水平也提高了,再就是我们受教育年限也增加了,过去可能18岁就就业了,现在博士毕业可能28岁才就业,所以工作时间缩短了,从这点来看也应该提高一下。多数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在提高,实际都在做了,还有一部分在探索。但是中国的情况还有一些特殊性,我们要看到特殊性,不能简单的一刀切、照搬国外的,人家是发达国家,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虽然老龄化水平也高、速度也快,但是短期内人的健康水平没有人家水平高,虽然我们寿命延长了,但是健康寿命的提高幅度不是很大。所以很多老龄人虽然长寿,但是还是带病期,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的比例在增加,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问题。
再就是中国就业压力太大。年轻人不就业就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还有下岗失业的企业人员,要继续交社保,交到直到退休的时间为止,本来收入很低,这样要提高退休年龄再多交几年就受不了了。我现在看下周围的人,大家很多不愿意推迟退休,可能觉得压力比较大,可能感觉贡献跟收入不太成比例。
我觉得现在主要还是探讨的阶段。我们可以在特殊的职业中试行,但如果工作需要,自己健康允许可以。但是对企业来讲,现在不易实行推迟退休,可以对一些有专业技术的人员实行试点性的探索。多数的人不易实行强制的推迟退不要搞一刀切全国统一,要分行业、分人员,不同的状况来探讨,可以试行。【更多】

在社区、在家庭养老最适合中国老年人

  [网友小小教书匠]:上海推出了三类新型养老模式,持有型养老社区、混合型养老社区和嵌入型养老护理中心,吴主任您认为未来如何构建新型养老模式,如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吴玉韶】:我想我们中国老年人未来养老,还是应该根据我们的传统意愿,绝大部分在社区、在家庭养老。而且国际上有经验表明,那就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寿命高于机构养老,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点,特别是“十二五”期间要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全覆盖。再一个是重点发展康复护理型养老机构,就是能够照料失能老年人的,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
  尽管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形势很严峻,全社会对养老问题很关注,有的也很焦虑,但是我想养老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发展问题。如果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力的增强,我想养老应该没有问题,特别是中国还有很多很好的传统,而且中国人自己的自强不息,老年人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强调积极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很重要的是要参与,比如解决空巢问题,外界的来帮助是一方面,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培养积极的态度,怎么样更好的融入社会、融入家庭,减少对子女、对外界的依赖。
  所以我想有政府、有社会、有家庭、有老年人共同努力,老年人的晚年会更加美好的,我们还是对此充满信心。【更多】

 

  新闻报道

  谭中和:养老制度虽实现全覆盖 但人员全覆盖还有距离

  伍海霞:养老与发展是齐头并进的 不会形成真正困境

  张晓华:把“让老年人得到更多的精神慰藉”形成制度

  姜向群:多数人不宜实行强制的推迟退休 可分职业试行

  吴玉韶:社区养老、家庭养老最适合中国未来养老

  人社部专家:不主张把社保基金大规模投向股市等不确定市场

 

(责编:李兵兵、房爽)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