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杨宜勇谈国民收入倍增与提振消费--强国社区--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社区>>人民访谈>>访谈回放

国家发改委杨宜勇谈国民收入倍增与提振消费

2012年11月13日17:30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做客强国论坛

过去十年,我国GDP增长速度基本达到了年均10.5%

  【杨宜勇】: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作客,回答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

  [网友道德无用]:作为一次在执政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对公众而言,最吸引眼球的,自然是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那么,最高领导层首次把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列入十八大报告中,有着什么样的深意呢?

  【杨宜勇】:过去我们提的都是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比如说GDP翻一番、翻二番都是这个意思,但是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在GDP翻一番的同时可能居民收入不能够保证翻一番。这次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两个同时翻番,在GDP翻一番的同时要保证城乡人均居民收入也翻一番,所以两个翻番结合在一起要求更高了,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出的亮点。

  中国由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变了,再加上自己经济成长的阶段也变了,所以说再像过去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显得更加困难,实际上过去的十年,GDP增长基本上达到了年均10.5%的速度,实际上不到7年就翻一番,现在提出来的最近十年内要翻一番,年均7.1%的速度就够了,当然这是我们经济发展的一个底线,是一个正式的承诺,实际执行的结果可能会更好,但是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保持经济7%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同时保持居民收入的增长与GDP的增长速度同步。

  [网友归魂一缕]:怎样理解深化收入分配改革与改善民生、转变发展方式的关系?

  【杨宜勇】:劳动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收入分配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其中收入分配问题是重点之一。收入分配改革一方面要进一步增进公平,另一方面也要有效刺激效率,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废。收入分配改革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社会舆论高度关注是可以理解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高度重视收入分配改革也是应该的!近十年来,国家减免农业税、发放各种农村补贴,2011年末2000多万城市居民和5000多万农村居民得到了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2011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1810元,比2002年增长了1.8倍;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977元,比十年前增加了4355元。而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居民。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很大,收入分配改革需要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实现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收入分配改革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惠民生密切相关。收入分配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利益导向,相信什么、依靠什么、保护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淘汰什么都需要落实到经济利益导向上,才能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机制和倒逼机制,从而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实转变。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的收入分配改革,牵涉到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牵涉到国企和民企的关系,牵涉到劳动所有者与资本所有者的关系,牵涉到新兴产业和落后产业的关系。

  收入分配改革是扩大内需的关键。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内需是经济成长的主因。消费是居民长期预期收入的函数。扩大内需,需要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适当提高农民收入;需要通过缩小贫富差距,适当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需要通过缩小行业差距,适当提高简单劳动者的收入;需要通过缩小东中西部差距,适当提高欠发达地区的收入,从而全面扩大国内最终消费需求。必须千方百计连续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

  收入分配改革是机制性的惠民生政策。惠民生政策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一事一议,有多少新增的钱办多少事,结果往往是形成补丁上面加补丁的惠民生政策;另一种机制性的建设,增量和存量的钱一并考虑,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更加充分地体现惠民生。

  收入分配改革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经济层面的公平正义是最基本的公平正义。收入分配改革必须有机兼顾公平与效率, 收入分配改革在不损害效率的前提下将进一步增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收入分配倍增计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前提、不是全部

  [网友归魂一缕]:党的十八大报告,“民本”色彩甚浓。网友表示,“如果说,清晰的‘全面小康’目标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奋斗热情的话,‘收入翻番’则是量化到了每一个人,令人振奋,让广大老百姓的心里特别踏实、特别期待!” 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标。您如何看收入倍增计划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的关系?

  【杨宜勇】:收入分配倍增计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前提,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能需要几个收入分配倍增计划来完成,1978年-2012年据我所知应该是完成了4.5个收入倍增计划,所以我们现在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值得大家期待。

  [网友谢不用]:很想了解这一倍增目标如何计算、如何实现、是否包括价格因素等。有网友担心,物价会不会消化翻番的成效。这个“翻一番”目标是否扣除价格因素?

  【杨宜勇】:收入翻番剔除了物价因素之后的翻番,比如说某年的通货膨胀是3%,那么要顺利实现十年翻一番的目标就是当年的收入增长必须达到7.1%再加上3%等于10.1%以上的速度才能够顺利实现居民实际收入翻番的目标。

  [网友喜天]:网友希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能早日出台,在控高、增低,缩小贫富差距的基础上实现倍增。对此,杨所长,您怎么看?

  【杨宜勇】:我基本上赞同你的观点。收入分配改革必须以量来换取结构性的变化,收入分配数量的简单增长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前提,但是不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全部。因为我认为必须以缩小收入差距作为收入分配改革的目标。没有目标的改革都是盲目的,盲目的改革还不如不改。任何科学的改革都需要首先明确目标,这是科学改革观的基本要求。改革不等于发展,改革的英文(reform)就是再(re)+塑形(form).收入分配改革必须改变和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结构,否则简单的收入翻番也不能叫做收入分配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同时,逐渐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与起点的公平和过程的公平同等重要!收入分配改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是如何缩小收入差距,比如加大提高低收入的力度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基石,适当限制高收入群体的增长是收入分配改革的作为。

  收入分配改革的难点是如何理顺社会分配关系,特别是如何通过加强规制理顺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关系,如何通过促进健康城市化理顺城乡收入分配关系,如果通过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谈判理顺资本所有者、经理层与一般职工的收入分配关系。

  初步预计,收入分配总体改革方案会在切实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积极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均等化;以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服务对象,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加强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等高管人员薪酬管理;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收入分配的透明度;加大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责任编辑:张庆成、房爽)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