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從奧運冠軍變成“陳老大”

  • 問

    在運動員的生涯中,日常的體育訓練給你的人生態度帶來哪些不變化?

  • 答

    比賽就是一場競技,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別以為做什麼事情都很容易,每一次的成功背后都是辛勤的付出,隻有付出得更多,才能有更大的收獲。

  • 問

    為什麼在退役后選擇回到高校執教?

  • 答

    當下很多運動員在文化知識方面都比較缺乏,自己也很明白運動員需要的是什麼,希望將自己更多的經驗傳授給學生。

從體操賽場走向生活賽場的奧運“五金王”

  • 問

    由於受傷的原因無緣裡約奧運會,有哪些遺憾?

  • 答

    即使不能參加比賽,也堅持去隊裡訓練,隻希望能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給師弟師妹們做一些引導。也依然會前往裡約,陪著中國體操隊一起戰斗。

  • 問

    退役之后有哪些打算?是否也會選擇回到校園?

  • 答

    養好傷后的第一步是完成研究生學業,專業方向是“運動資源管理”,也希望可以以體育人的身份參與公益事業。另外,也會投身到家鄉——四川瀘州的體育事業中。

從“吊環王”到“體育創客”:陳一冰的華麗轉身

  • 問

    在國家隊練習體操多年,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 答

    學會了如何去面對困難、正視困難並克服困難。縱然自己現在已經退役了,但體育精神、奧運精神仍不斷驅使著自己勇往直前,克服一切壓力和困難。

  • 問

    為何會在退役之后選擇創業,成立型動體育公司?

  • 答

    當下全民健身掀起熱潮,以一個運動員的眼光觀察市場,在未來幾年,市場上必定會對運動教練的需求大大增加。型動體育就是讓更多的人找到自己所需求的教練資源和客戶資源。

“拳”釋英雄鄒市明: 不忘初心 目標“金腰帶”全滿貫

  • 問

    還將在拳擊戰場上奮戰幾年?

  • 答

    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雖然體能方面比以前弱了,但卻對整個拳擊的經驗值和自我修改提升了,對於拳擊的認識也更加的清晰,希望自己在70歲時仍能搏擊在賽場上。

  • 問

    您如何理解奧運精神?

  • 答

    奧運精神就是一種積極參與的精神。有夢想其實是件很幸福的事,趁年輕就要敢想敢做敢拼,把自己的夢想轉變成現實,隻有這樣才能在年輕的時候,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乒乓國手王皓:最偉大亞軍的冠軍執念

  • 問

    三屆奧運會、三屆男單亞軍,如何看待這三次失利?

  • 答

    缺少一枚奧運單打金牌,可能會成為自己乒乓球生涯中最大的遺憾。但是輸贏也並不是最重要的,最在意的還是能否好好享受爭冠的過程,也更能激勵我在今后道路上有更好的努力。

  • 問

    對運動員而言是心理重要還是技術重要?

  • 答

    這是相輔相成的,沒有誰比誰更重要。一個優秀的運動員,不僅要有精湛的技術還要有強大的內心和堅強的毅力。

“中國佐羅”仲滿:復出迎戰 人生因挑戰而精彩

  • 問

    為何從練田徑改為練擊劍?

  • 答

    當時教練在組建擊劍團隊時,缺一個我這個年齡段的隊員,又因為我的身高優勢和優異的跑步成績,陰差陽錯就開始學習擊劍了。

  • 問

    如何理解和認識擊劍運動?

  • 答

    “快、准、狠”是擊劍運動的靈魂,勝負都在零點零幾秒的瞬間。我每次訓練比賽的時候都會抓住這零點零幾秒的時間,以最快的速度擊中對手,這種喜悅和快感,在擊劍交鋒中特別能體現出來。

演員鮑春來:揮別球場再出發拼搏如常開創新人生

  • 問

    如何看待踏入娛樂圈的第一份“新工作”?

  • 答

    第一次面對鏡頭,我真的說不出話來。我以前就是一個內斂的、不太愛說話的人,突然要我對著鏡頭講話,完全呆掉了。

  • 問

    對裡約奧運會有哪些期待?

  • 答

    這一屆奧運會對於中國羽毛球隊來說挑戰非常大,但我還是非常相信我的那些隊友們,因為他們無論從狀態還是從實力和經驗上來講,我覺得他們現在都是最好的時候。

更多精彩

精彩推薦